初中起始年级男生语文学困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c59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缘起
  笔者曾任教七年级语文。刚刚接班,几位家长同我交流孩子的语文基础,说从小学开始,“语文成绩就是上不去,还常写错别字”,“作文越差越不想写,给他报的语文辅导班也上得不情不愿”。进一步了解发现,有这种现象的多为男生。
  为进一步掌握男女生学情的差异,笔者进行了多项测验。首先,分别从四至六年级和七年级课本中各选择100个常用词语,给学生默写;再利用第一次作文机会,要求学生以“秋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此外,笔者还持续观察男女生课堂学习状态。结果显示,就词语默写情况来看,女生无论是词汇量还是准确率都高于男生;就记叙文写作情况来看,女生记叙文基础总体优于男生;当然,语文课堂学习情况并非一面倒,在课堂发言方面,男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高于女生,女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优于男生。这说明在语文学习中,男女生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男生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有助于促进男生学好语文。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意识到,在初中起始阶段,男生语文学习基础相较女生而言,相对较弱,但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缺少系统的策略与方法指导,需要教师主动介入,给出优化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落实,以解决绝大多数男生语文的“学困”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男女生语言学习的性别差异
  男女学生语言学习出现差异受生理因素制约,即存在大脑结构的先天差异、大脑两半球的偏侧性功能发展差异,以及两性生理结构发展速度的差异。这些生理差异导致女孩在言语能力上占优势,这种优势在青少年期表现得更加明显。
  2.有失偏颇的语文教学行为
  当前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忽视性别差异,用统一标准来评价、衡量男女学生的语文学习表现,语文教学行为有失偏颇。以作文为例,男女生在作文的选材、写法以及笔调风格上都存在着性别差异,但教师对男女生作文的评判往往持统一标准,导致因性别差异造成的不平衡现象不断放大,男生较少得到鼓励、赞扬,最终致使相当多男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淡漠,进而影响语文成绩的提升。
  3.当前的语文考试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当前语文考试偏重记忆的题较多,更适合女生发挥。为了取得好的语文成绩,学生不仅要背诵文学常识、诗词佳句,还要背标准答案,甚至还要背范文等。这类重在考查记忆力的试题更适合女生,而男生在记忆方面能力相对弱一些,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期中期末考试,甚至中考都有更适合女生答题、得分的倾向。
  应关注初中男女生因性别造成的成绩差异,找到差别之所在,并正确对待差异,优化男生的语文学习状态,才有助于全体学生和谐发展。
  三、应对策略
  1.重视性别差异,给语文教学行为纠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评价、衡量男女学生的语文学习表现时,要充分重视男女生性别差异,不能机械使用统一标准。
  (1)语文活动设计的针对性
  在设计语文活动时,教师可适当引入男生感兴趣的素材性资源,推荐适合男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在阅读方法上予以指导,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作业设计上注意体现选择性、开放性和多维性。作文命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写作兴趣,设法为男女学生提供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性别优势的写作机会,让其写自己喜欢写的题目,充分展示自己的天性。
  (2)教师评价语言的科学性
  教师要建立针对男生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放大男生的优点,并进行适时表扬激励,提升男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在评价作文时注意性别差异,对男生作文评分可适当从宽,努力找寻作文亮点。在讲评作文时,有意识地多表扬男生。以激励性的评价机制促进男生语文水平持续提升。
  2.优化考试模式,实现从识记向思维表达能力考查的转化
  针对学生实际,教师需要适当优化考试模式,促成当前考试模式的转变。
  在命题时,教师要适当减少基础识记知识的考查分值,增加思维表达能力考查分值。实现考查目标从基础识记向思维表达能力的转变。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状态时,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考查方式,从书面考查转变为听、说、读、写全方位的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多元考查方式。
  3.重视“读”,“读”出男生语文学习通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头脑,也需要知识的积淀。不少男生在“输入”环节出了问题,头脑中没有一定的知识积淀。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男生语文学困问题,必须在“读”上动脑筋。
  (1)每天“朗读”,养成朗读习惯
  针对不少男生讀书不出声、声音小等问题,教师应加强与家长、学生的交流,让家长、学生明白朗读的意义,并建议家长每天早晚聆听孩子朗读,督促孩子努力做到发音正确、声音宏亮、不添字漏字,最终实现从“眼到”到“口到”再到“心到”的目标。
  (2)每天“抄读”,加强阅读积累与展示
  教师每月推荐三到四本书籍,布置全体学生阅读,并做摘抄赏析。同时选择适合男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开辟专栏,组织展示男生阅读摘抄。用好黑板边框栏,分派给男女生编写好词佳句,进行男女生竞争评比。建立QQ语文学习平台,师生共读、互荐优秀文章,吸引学生(特别是男生)参与。通过上述方法,增加男生阅读积累,促进男生的表现欲,并使其在展示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和激励男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占据男生的心田,最终成就男女生语文学科的共同精彩!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一、叩问历史人物的现代价值——任务群教学  (一)情境与任务  为学校的“《史记》人物展厅”布展。将课本所选人物大禹、周公、秦始皇、汉高祖、李广、孔子、管仲、屈原、项羽、荆轲、淳于髡、魏公子、韩信,分为三至五个板块,每个板块介绍三个人物。  1.选出三个人物组成一个板块,为每一个板块命名。  2.每个人物都有一个雕塑。请对雕塑进行描述,主要包括对形态、动作、神态三个方面的说明,50字左右。  3.
期刊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短文,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讲的是作者小时候一次在小悬崖上遇险的经历,从这次经历中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并且这个道理成了他以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它一直以“精读课文”的身份出现,我在执教时,根据文章特点和单元目标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通过勾画文章的六要素,学会复述故事和概括文章
期刊
一、随“机”不等同于随“意”  叶圣陶先生说:“语法、修辞教得详细甚至于烦琐,徒然使学生厌倦,还是要简单地教一些,而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随时给他们指点启发的好。”那该如何抓住课堂时机有效点拨与指导呢?  一般来说,在教授寓言时,老师总喜欢直接问学生这个寓言道理何在,然后,在个别学生说的基础上得出一两个有关寓意的结论。但是特级教师黄厚江在执教《黔之驴》时并没有如此,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寓言文体的
期刊
学生知识的获得、修养的提高、情感的丰富、精神的成长主要不是通过教师脱离实际生活的简单灌输和机械说教获得的,而是通过有计划的“主体经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和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悟形成的。我校提出的“经历教育”体现了通过实践、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本质。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经历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1.积极挖掘作者的创作经历,知人论世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说明
期刊
统编教材将阅读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类,这种分类方式我们该如何看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又该如何处理?如何给自读课文以准确的定位?在这样的课文分类框架中,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下面这组文章对自读课文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讨,或许能对我们有些启发。  让自读课回归本然  付小明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说:“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精读课主要是教师教,
期刊
《阿里山纪行》是现代美学研究大家、美学教育专家吴功正先生的作品,入选了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1997年,作者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去台湾讲授中国美学和美学史。到台后,台湾学者陪伴他游览了阿里山。讲学回来后,作者写了这篇《阿里山纪行》。入选苏教版教材后,教参和许多教师的公开课课例中,都把文中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和富于音乐美、情韵美的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其实,文中处处流淌出的醉人的古典美才是这篇
期刊
学生们在默默读书,《一棵小桃树》这篇文章他们都没读过,我也不着急。“好吧,那就静静地读书,大家边读边做圈点勾画,把贾平凹先生描写小桃树的句子给找出来。”本来嘛,语文课就是读书的课,安安静静地读书,把语言文字啃到心底,就是最好的教学。而且暑期,学生们来上课,多少有点不情愿,这读书,还能不知不觉地平息他们内心的小委屈。  我觉得很好。  绍兴柯桥秋瑾中学,柯桥区初中语文24学分培训活动,我的课是这样开
期刊
初一课文选进了清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其中一则,其文首句为:“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今人释“止”字时,往往以现代汉语习惯做考察,以为此系通假,“止”通“只”字。笔者通过对现今通假字的含义解释,从《聊斋志异》本身和同时代文章着手,认定此“止”字并非通假,“止”和“只”均是古人常用字,均表示“仅仅”这一副词意义。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
期刊
2017年的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在结构、题型和命题导向上与前两年保持了高度一致。语基、阅读、作文三大板块的设置以及题量、分值也与2016年基本相同。命题者继承了“倡导阅读,关注生活”的优良传统,紧扣教材,联通课堂,结合生活,考得扎实而灵活,整张试卷充满了书卷气息和诗意的美感。这是一张具有“示范性”的试卷,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诸多启示。它让我重新去审视考试与教材、课堂、生活的关系。  一、考试与教材 
期刊
“狡兔三窟”,说的是狡猾的兔子有几处藏身的地方,用来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多。关于这个成语的来历,还得从战国时的故事说起——    “狡兔三窟”的来历  齐国宰相孟尝君的家中,有一位叫冯煖的食客。一次,冯煖帮孟尝君去薛地收债,到那里后,竟然自作主张,将借债的借据收起来全部烧掉了。孟尝君虽然很不高兴,但想想木已成舟,也就算了。一年后,孟尝君被罢官,到了薛地时,当地的百姓扶老携幼地在路上迎接他,他才理解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