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而且在教学中也越来越突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如果能坚持做到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到生物课堂教学之中,那么我坚信今后的生物教学会更加鲜活生动,如虎添翼。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便更有效地完成生物学科教学,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它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摆正信息技术的位子,合理运用,科学搭配,这样才能使远程信息技术资源真正意义上为生物教学服务,使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综合驾驭能力,它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接收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电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我校通过分层培训的方式,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远程资源的查找、下载、改编、应用及班班通电教设备的使用等。在培训期间,本人思想上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因此学会了熟练操作计算机这项技术以及信息接收处理等流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下载和制作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大胆实践运用于生物教学之中。在“创造性开发利用远程资源”方面,本人身体力行做了以下几种尝试,现反思总结如下:
  1通过精心备课、主动筛选,选取实用资源。
  由于我校实现了主机上的接收资源与校内其它电脑web镜像共享,让教师有更多机会接触资源,了解资源。学校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针对教学需要,观看并精心筛选远程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内容用于教学,提倡写电子教案,鼓励电化教学,保证每周资源利用率达到40%。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认真的筛选,找到切实可行的远程教育资源。目前我每节课前都精心备课,认真书写电子教案,制作符合教学实际,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课件,力争让自己满意,让学生满意。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目前我的生物课堂资源的实际利用率能达到50%以上。
  2通过积极参与、学习借鉴,运用有效资源。
  为了让远程教育资源更充分发挥其作用,我校每学期都有目的的开展活动。一是课堂应用展示。如上学期开展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自录自评课”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开放周活动,让老师们在用中学,在学习中得到提高。二是开展教研活动,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研究怎样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其他教师听随堂课,课后组织研讨,分析运用效果。三是教学反思,通过观看光碟以及听课,自己反思感悟,写出心得体会,进行交流,与大家共享收获。四是加大宣传,提高广大教师对资源利用的认识,把利用资源上课情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常规考核一项重要内容,以保证资源的利用率。我正是在积极参与这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勤思好问,取长补短,使自己茁壮成长起来的。去年我参加了区级微型课大赛取得了一等奖,前不久又代表学校讲了一节电化教学示范课,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3通过自主开发、大胆制作,创造科学资源。
  在接收到的远程资源中,有的学科的资源非常实用,拿过来就可以直接应用。但是我觉得生物学科的远程资源可以直接利用的并不多,有的甚至不切合当地教学实际,所以我自己就结合接收到的资源,删改补充自己制作,开发出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制作出自己需要的课件,这样下来在教学中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反思总结,不断深入,提高认识资源。
  通过践行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我深深感受到远程教育资源对促进生物教学的重大作用。首先,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其次,它能极大地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感受现代教育气息,开阔思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再次,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及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是我永恒的口号和不懈的追求。作为一名信息时代的中学生物教师,在今后的生物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立足实际,创造性的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不断成长。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为生物教学服务,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主要以中考为前提,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方法的训练,而且初中化学只有一年学习时间内容多、周期短,所以很多教师一般都以讲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某些知识的学习,虽然也借助于实验引入,但往往都以演示为主,让学生观察,若实验现象与教材现象不符时,就让学生记结论。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学生不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去学习,所以学习效果并
期刊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情境与物理教学  根据认识理论,物理教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能力的创造性。  2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受到场所、设备、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使得实验教学仍是农村化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在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要尽可能多的开展化学实验,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化学实验之前的安全知识教育,尤其是在条件相
期刊
一、调动内在因素,激发创新意识  1通过授课、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等途径让学生认识到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要想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同时创新能力能增长人的聪明智慧,是自己升学就业致富不可缺少的基础。  2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
期刊
“探究式”的内容是新教材当中注重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要求的体现,下面我将通过两节公开课对“探究问题”的设计,谈我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认识。  第一节课是高一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做课教师在处理课本上的《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是直接给学生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很多同学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也找
期刊
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试行,已走过了11个年头,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下面,我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谈一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  一、观察是研究生物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学中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最常用的方法是联系生活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现对怎样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浅谈如下。  一、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充分信任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达到更好地教育学生的目的,就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可以使学生体会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心灵上是沟通的,自己的存在对别人,对集体是有意义的,进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懂
期刊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会遇到此类现象:一种情况是一些学生不想学或是不会学,可是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又不得不学,这种长期的压抑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患上心理疾病。另一种情况,现在某些地区的个别中学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科学性有时又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样,学生不爱学习,导致老师也出现教学懈怠现象,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不会提高了,进而师生关
期刊
1加强实验。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新课标”中更是重视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本人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农村中学实验条件较差,有些实验难以完成,能够进行的实验一定给学生做,难以完成的实验,就想办法去解决。本人曾用注射用的青霉素药瓶做过一个微型的泡沫灭火器演示仪器,效果比教材上用吸滤瓶组装的仪器效果还要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教给
期刊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有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提问时机不合理。要么整节课都是教师一个人从头讲到尾,几乎不提问题。即使偶尔提问也以自问自答为主,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性。  2课堂提问问题难度不合理。有的问题过于简单,教师只是问“对不对”、“是不是”、 “行不行”之类的问题,思维程度要求很低,学生几乎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