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突发事件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是目前我国高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研究应对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提高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效率,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以进一步发挥其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用
高校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稳定则社会稳定。突发事件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高校的突发事件不仅给师生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而且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强化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高校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学校与社会逐渐融为一体。高校的内外部因素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将学校推向难以控制的局面。洛阳师范学院吕鹏在《高校突发事件概念、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中对高校突发事件定义:“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事件的组成部分,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仅有突发事件的共性,还有自己的特征。一般而言,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而认识高校突发事件。
(一)事件的突发性
从我们对突发事件的界定中可以看出,突发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无论是由于人为还是自然因素引起的,这类事件都是高校方面未曾预料到的。也就是说,学校突发事件的事件地点、原因后果、时间过程、持续时间和危害后果都是难以预测和把握的,且往往超出高校正常的应对能力,令管理者措手不及。
(二)主体的特殊性
高校突发事件的显著特征就是主体的特殊性。高校学生密集,思想观念呈多元化,他们关注新生事物和社会发展,但遇事冲动,处事方法欠妥当,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很容易对一些问题产生过激反应,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诱因的多样性
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校园周边复杂的环境,高校扩大招生与供给、管理不足产生的矛盾,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大的网络环境等诸多问题,都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四)后果的危害性
高校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在个体事件中,对个人和家庭造成危害;在群体事件中,不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破坏学校的教学工作秩序,而且容易引起社会反响,极易被社会上别有用心者利用,影响社会稳定。
(五)影响的持久性
高校突发事件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影响的持久性。高校突发事件直接对当事人造成心理刺激和精神创伤,而且这种创伤在短时间内很不容易消除。首先,突发事件给学校的社会形象和未来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次,突发事件会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造成深刻的影响,心理创伤的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二、应对突发事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端正思想观念,确立公民意识。
(一)生命观教育
要减少大学生人身伤害类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是要进行敬畏生命的教育。在生命理论学视域中,“敬畏生命”是指敬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2]。教育学生对一切生命持有尊重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避免伤害生命,并救助生命。二是感恩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育他们感恩父母、社会、老师、同学。
(二)应急安全知识教育
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一是普及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让大家意识到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二是培养应急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以减少突发事件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
(三)心理健康教育
据统计,目前在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占大学生总数的30%-40%[3],如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要通过心理教育课程、体验式活动等压力极限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经验积累,提高学生面对危机和压力的能力。
(四)法制观念教育
将法制观念教育作为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讲座、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约束自己的行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一)事件发生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警防范作用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警作用。首先要确立预警主体,预警主体不只是主管领导、思想教育宣传管理机构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高校中的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或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宿舍管理员、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和普通学生等都是最先接触、发现危机征兆的预警主体[4]。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加强危机、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健康的情感素质,保证预警活动更加客观公正。
要全方位、多样化搜集信息动态。利用問卷调查、心理测试、网络信箱、座谈会等方式,多渠道搜集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舆论等方面的信息,筛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迹象,排查梳理隐患。
(二)事件发生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警示引导作用
高校发生突发事件后,要开展及时而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警示作用。第一,与事件参与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强调事件的危害性和不良影响,引导其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第二,要提起学校相关管理者思想上的重视,避免强硬化、简单化、被动化的处理问题方式,按照“易疏不易堵”的原则和法定程序办事,防止矛盾激化。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将学生的思想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尊重满足学生的知情权,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手段及时向学生发布事件情况和处置消息,提高学生对校方的信任度。关注校内舆论导向,将舆论引向有利于事情解决的方向。
(三)事件发生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恢复重建作用
突发事件结束后,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突发事件给学校带来的损害和负面形象。一方面,学校查明事故原因,对责任者批评教育,对好典型表彰奖励;采取各种措施消除隐患,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事后心理重建,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开展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分散和释放学生心理压力。
四、基于突发事件应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
高校作为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应尽快建立合理、科学、高效的应对机制,以保证快速、及时和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事前做到未雨绸缪,预防突发事件于未然;事中做到科学应对,减少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事后做到持续深入,做好妥善处理的善后重建工作。具体做法:
(一)在传统教学中引入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教学内容。
(二)打造素质过硬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日常管理的动态监控和实时处理工作模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高校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状况,从学生切身利益看清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日常管理中来,形成一整套事前预测预防、事中科学应对和事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动态监控,实时处理学生关切、关注的事件。
(四)构建融入人文关怀、突出心理健康、强化应对处理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人文关怀,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放弃试图控制学生的理念,摒弃单向灌输的模式,积极引导教育,加强双向交流互动。[3]针对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出现的迷茫、恐慌、盲從等问题,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应对恶性事件、政治敏感事件、突发灾害事件等的能力,把外在教育引导与学生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科学方法,主动进行干预,有效调节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全力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培亭.最新高校安全管理规范与保卫工作实施方案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使用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2]陆树程,朱晨静.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社会科学,2008(2).
[3]蔡晓星,司晓博,许斌.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研究――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研究.法律与社会,2009(11).
[4]王鸿.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功能研究.武警学院学报,2010(11).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用
高校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稳定则社会稳定。突发事件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高校的突发事件不仅给师生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而且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强化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高校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学校与社会逐渐融为一体。高校的内外部因素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将学校推向难以控制的局面。洛阳师范学院吕鹏在《高校突发事件概念、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中对高校突发事件定义:“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事件的组成部分,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仅有突发事件的共性,还有自己的特征。一般而言,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而认识高校突发事件。
(一)事件的突发性
从我们对突发事件的界定中可以看出,突发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无论是由于人为还是自然因素引起的,这类事件都是高校方面未曾预料到的。也就是说,学校突发事件的事件地点、原因后果、时间过程、持续时间和危害后果都是难以预测和把握的,且往往超出高校正常的应对能力,令管理者措手不及。
(二)主体的特殊性
高校突发事件的显著特征就是主体的特殊性。高校学生密集,思想观念呈多元化,他们关注新生事物和社会发展,但遇事冲动,处事方法欠妥当,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很容易对一些问题产生过激反应,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诱因的多样性
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校园周边复杂的环境,高校扩大招生与供给、管理不足产生的矛盾,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大的网络环境等诸多问题,都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四)后果的危害性
高校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在个体事件中,对个人和家庭造成危害;在群体事件中,不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破坏学校的教学工作秩序,而且容易引起社会反响,极易被社会上别有用心者利用,影响社会稳定。
(五)影响的持久性
高校突发事件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影响的持久性。高校突发事件直接对当事人造成心理刺激和精神创伤,而且这种创伤在短时间内很不容易消除。首先,突发事件给学校的社会形象和未来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次,突发事件会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造成深刻的影响,心理创伤的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二、应对突发事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端正思想观念,确立公民意识。
(一)生命观教育
要减少大学生人身伤害类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是要进行敬畏生命的教育。在生命理论学视域中,“敬畏生命”是指敬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2]。教育学生对一切生命持有尊重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避免伤害生命,并救助生命。二是感恩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育他们感恩父母、社会、老师、同学。
(二)应急安全知识教育
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一是普及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让大家意识到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二是培养应急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以减少突发事件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
(三)心理健康教育
据统计,目前在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占大学生总数的30%-40%[3],如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要通过心理教育课程、体验式活动等压力极限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经验积累,提高学生面对危机和压力的能力。
(四)法制观念教育
将法制观念教育作为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讲座、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约束自己的行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一)事件发生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警防范作用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警作用。首先要确立预警主体,预警主体不只是主管领导、思想教育宣传管理机构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高校中的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或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宿舍管理员、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和普通学生等都是最先接触、发现危机征兆的预警主体[4]。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加强危机、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健康的情感素质,保证预警活动更加客观公正。
要全方位、多样化搜集信息动态。利用問卷调查、心理测试、网络信箱、座谈会等方式,多渠道搜集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舆论等方面的信息,筛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迹象,排查梳理隐患。
(二)事件发生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警示引导作用
高校发生突发事件后,要开展及时而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警示作用。第一,与事件参与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强调事件的危害性和不良影响,引导其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第二,要提起学校相关管理者思想上的重视,避免强硬化、简单化、被动化的处理问题方式,按照“易疏不易堵”的原则和法定程序办事,防止矛盾激化。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将学生的思想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尊重满足学生的知情权,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手段及时向学生发布事件情况和处置消息,提高学生对校方的信任度。关注校内舆论导向,将舆论引向有利于事情解决的方向。
(三)事件发生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恢复重建作用
突发事件结束后,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突发事件给学校带来的损害和负面形象。一方面,学校查明事故原因,对责任者批评教育,对好典型表彰奖励;采取各种措施消除隐患,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事后心理重建,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开展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分散和释放学生心理压力。
四、基于突发事件应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
高校作为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应尽快建立合理、科学、高效的应对机制,以保证快速、及时和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事前做到未雨绸缪,预防突发事件于未然;事中做到科学应对,减少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事后做到持续深入,做好妥善处理的善后重建工作。具体做法:
(一)在传统教学中引入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教学内容。
(二)打造素质过硬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日常管理的动态监控和实时处理工作模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高校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状况,从学生切身利益看清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日常管理中来,形成一整套事前预测预防、事中科学应对和事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动态监控,实时处理学生关切、关注的事件。
(四)构建融入人文关怀、突出心理健康、强化应对处理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人文关怀,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放弃试图控制学生的理念,摒弃单向灌输的模式,积极引导教育,加强双向交流互动。[3]针对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出现的迷茫、恐慌、盲從等问题,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应对恶性事件、政治敏感事件、突发灾害事件等的能力,把外在教育引导与学生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科学方法,主动进行干预,有效调节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全力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培亭.最新高校安全管理规范与保卫工作实施方案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使用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2]陆树程,朱晨静.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社会科学,2008(2).
[3]蔡晓星,司晓博,许斌.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研究――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研究.法律与社会,2009(11).
[4]王鸿.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功能研究.武警学院学报,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