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恶性肿瘤同时需要进行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在体表定位方法确定导管拟定的长度以后,送到放射科做X线定位从而确认导管尖端位置,而治疗组的4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即时定位技术,之后在将患者送到放射科做X线透视,双重确认PICC导管的尖端位置,对比两组患者放置导管的到位率、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结果:治疗组放置导管的到位率为95.00%,对照组放置导管的到位率92.50%,两组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放置导管的到位率高,同时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耗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探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临床应用效果
下面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同时需要进行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通过采取不同的两种检测进行治疗,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恶性肿瘤同时需要进行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5到45岁之间,平均年龄33.1±1.8岁,其中学历是高中文化程度患者是15例,中专文化程度患者是15例,小学文化程度患者是5例,小学以下患者是5例;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5到45岁之间,平均年龄32.9±1.7岁,其中学历是高中文化程度患者是15例,中专文化程度患者是15例,小学文化程度患者是5例,小学以下患者是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在体表定位方法确定导管拟定的长度以后,送到放射科做X线定位从而确认导管尖端位置,而治疗组的4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即时定位技术,之后在将患者送到放射科做X线透视,双重确认PICC导管的尖端位置[1]。PICC尖端定位方法猪哟呵就是通过心内连接转换器将静脉内心电图转换为体表心电图,通过使用心电图监护观察患者的心脏P波的生理变化和反应,当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静脉时,就会和体表心电图表现无异[2];当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内的静脉时,就会和体表心电图表现差异较大,出现特征性的P波。当PICC导管尖端进入患者的右心房时,那么P波就会达到高峰,反之,当PICC导管尖端超过进入患者的右心房以后,那么P波就会开始下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PICC导管尖端进入患者的右心房,利用P波变化进行判断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定位。对比两组患者放置导管的到位率、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 [3]。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对比
治疗组放置导管的到位率为95.00%,对照组放置导管的到位率92.50%,两组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对比
3.讨论
随着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在肿瘤化疗等患者中应用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由于整个穿刺过程中需要进行盲穿,导管很容易发生异位[4],因此很难保证每次都一次性的到位,如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导管尖端的放置不能够准确的位于上腔静脉,那么再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静脉血栓等疾病。因此对这类恶性肿瘤同时需要进行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一定要做好及时准确的治疗。本文通过试验证明利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放置导管的到位率高,同时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耗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莲清,谌永毅,王佳丽,刘高明,沈波涌,卿利敏.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2):2021-2023.
[2]邓志妤,陈 敏,黄明毅,张平.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4):116-117.
[3]卓亚娟,冯乐玲,冷燕燕,江军歌,吴仕龙,魏鹏,王建红. 新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0):1132-1135.
[4]卓亚娟,冯乐玲,冷燕燕,江军歌,潘云萍,吴仕龙,王建红.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研究[D].护理与康复.2013,12(12):1115-1118.
关键词:探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临床应用效果
下面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同时需要进行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通过采取不同的两种检测进行治疗,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恶性肿瘤同时需要进行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5到45岁之间,平均年龄33.1±1.8岁,其中学历是高中文化程度患者是15例,中专文化程度患者是15例,小学文化程度患者是5例,小学以下患者是5例;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5到45岁之间,平均年龄32.9±1.7岁,其中学历是高中文化程度患者是15例,中专文化程度患者是15例,小学文化程度患者是5例,小学以下患者是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在体表定位方法确定导管拟定的长度以后,送到放射科做X线定位从而确认导管尖端位置,而治疗组的4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即时定位技术,之后在将患者送到放射科做X线透视,双重确认PICC导管的尖端位置[1]。PICC尖端定位方法猪哟呵就是通过心内连接转换器将静脉内心电图转换为体表心电图,通过使用心电图监护观察患者的心脏P波的生理变化和反应,当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静脉时,就会和体表心电图表现无异[2];当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内的静脉时,就会和体表心电图表现差异较大,出现特征性的P波。当PICC导管尖端进入患者的右心房时,那么P波就会达到高峰,反之,当PICC导管尖端超过进入患者的右心房以后,那么P波就会开始下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PICC导管尖端进入患者的右心房,利用P波变化进行判断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定位。对比两组患者放置导管的到位率、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 [3]。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对比
治疗组放置导管的到位率为95.00%,对照组放置导管的到位率92.50%,两组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对比
3.讨论
随着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在肿瘤化疗等患者中应用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由于整个穿刺过程中需要进行盲穿,导管很容易发生异位[4],因此很难保证每次都一次性的到位,如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导管尖端的放置不能够准确的位于上腔静脉,那么再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静脉血栓等疾病。因此对这类恶性肿瘤同时需要进行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一定要做好及时准确的治疗。本文通过试验证明利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方法,放置导管的到位率高,同时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耗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莲清,谌永毅,王佳丽,刘高明,沈波涌,卿利敏.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2):2021-2023.
[2]邓志妤,陈 敏,黄明毅,张平.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4):116-117.
[3]卓亚娟,冯乐玲,冷燕燕,江军歌,吴仕龙,魏鹏,王建红. 新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0):1132-1135.
[4]卓亚娟,冯乐玲,冷燕燕,江军歌,潘云萍,吴仕龙,王建红.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研究[D].护理与康复.2013,12(12):11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