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全面小康建设的实现程度达到了85.9%,高于全国,领先中部,有望提前两年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湖南全面小康建设还存在“两个不平衡”:一个是内部各大指标实现程度不平衡,社会和谐等软指标达到96%以上,经济发展等硬指标只有71%;另一个是省内区域实现程度不平衡,比如长株潭达到93%,而大湘西只有74%。
基于此,湖南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以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抓手,加速推进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那么,湖南将如何以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呢?简单地说,就是“三分”。
分区域布局。就是按照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将全省划分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四大板块,因地制宜,明确各自的发展重点、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长株潭地区将按照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2020年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目标,重点以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提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洞庭湖地区将按照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2020年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重点紧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加快融入长江经济走廊;湘南地区将按照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重点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平台,加快建成连接粤港澳和东盟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大湘西地区将按照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重点加大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力度。
分类别考核。湖南将122个县(市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27个中心城市城区和长株潭经济强县(市区),基本对接长株潭地区和重点开发区,设22个考评指标。第二类为47个城乡复合型县(市区),基本对接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限制开发区,设23个考评指标。第三类为48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基本对接大湘西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设24个考评指标。在进行考评时,湖南摒弃了过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模式,而是针对不同类的县域设置不同的考核目标值。比如,对被划入第三类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域,考核中就免去了其“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等指标,而增加了“贫困发生率”一项。这样,“考核棒”也就同时成了“指挥棒”,帮助各个县域找准自己的“发展坐标”,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路子。
分梯次推进。全面小康,顾名思义,是共同的小康,不是局部的小康。齐心共圆小康梦,并不是说要同步实现,而是要齐心共建,在考虑到梯度明显这一现状的基础上,不搞千篇一律,不搞“上下一般粗”,而是因地制宜、分梯次推进,让领跑的继续往前跑,跟跑的尽快追上来,最终共同建成全面小康。湖南正视县情市情区情的差异,无论是在时间节点上,还是在目标以及政策支持上,都突出了梯次推进这一特点,鼓励发展领先的率先建成全面小康,支持发展居中的尽快建成全面小康,帮助发展困难的如期建成全面小康。比如,根据四大板块的战略定位,对它们的目标要求就不一样,大家都能找准自己在全省整体战略步骤当中的坐标,明确自己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又比如,对三类不同的县域,对其在同一时间节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的实现程度要求也不一样,既鼓励能快则快,又鼓励竞相发展,让大家不以GDP论英雄,而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还比如,对不同地区的政策支持也不一样,大湘西板块作为全面建成小康难度最大的一块,湖南将继续在政策上“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这样,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的这盘大棋中,各个地区、各级领导个个工作上有抓手、精神上有动力、肩膀上有担子、业绩上可比较,从而形成一个全省上下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
(执笔:黄海)
基于此,湖南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以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抓手,加速推进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那么,湖南将如何以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呢?简单地说,就是“三分”。
分区域布局。就是按照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将全省划分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四大板块,因地制宜,明确各自的发展重点、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长株潭地区将按照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2020年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目标,重点以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提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洞庭湖地区将按照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2020年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重点紧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加快融入长江经济走廊;湘南地区将按照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重点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平台,加快建成连接粤港澳和东盟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大湘西地区将按照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重点加大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力度。
分类别考核。湖南将122个县(市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27个中心城市城区和长株潭经济强县(市区),基本对接长株潭地区和重点开发区,设22个考评指标。第二类为47个城乡复合型县(市区),基本对接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限制开发区,设23个考评指标。第三类为48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基本对接大湘西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设24个考评指标。在进行考评时,湖南摒弃了过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模式,而是针对不同类的县域设置不同的考核目标值。比如,对被划入第三类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域,考核中就免去了其“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等指标,而增加了“贫困发生率”一项。这样,“考核棒”也就同时成了“指挥棒”,帮助各个县域找准自己的“发展坐标”,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路子。
分梯次推进。全面小康,顾名思义,是共同的小康,不是局部的小康。齐心共圆小康梦,并不是说要同步实现,而是要齐心共建,在考虑到梯度明显这一现状的基础上,不搞千篇一律,不搞“上下一般粗”,而是因地制宜、分梯次推进,让领跑的继续往前跑,跟跑的尽快追上来,最终共同建成全面小康。湖南正视县情市情区情的差异,无论是在时间节点上,还是在目标以及政策支持上,都突出了梯次推进这一特点,鼓励发展领先的率先建成全面小康,支持发展居中的尽快建成全面小康,帮助发展困难的如期建成全面小康。比如,根据四大板块的战略定位,对它们的目标要求就不一样,大家都能找准自己在全省整体战略步骤当中的坐标,明确自己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又比如,对三类不同的县域,对其在同一时间节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的实现程度要求也不一样,既鼓励能快则快,又鼓励竞相发展,让大家不以GDP论英雄,而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还比如,对不同地区的政策支持也不一样,大湘西板块作为全面建成小康难度最大的一块,湖南将继续在政策上“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这样,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的这盘大棋中,各个地区、各级领导个个工作上有抓手、精神上有动力、肩膀上有担子、业绩上可比较,从而形成一个全省上下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
(执笔: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