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关键词是:不同角度和层面,丰富意蕴以及发掘的方式。三者的交相配合构成了探究能力考查的基本内容。角度和层面是分析的视角,丰富意蕴是探究的程度,发掘的方式是探究的技巧;当然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入研读,这是探究题考查的根本。但是,对于解题来说,探究的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占有大量文本材料之后,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才能获得丰富的意蕴。所以说,探究至关重要的还是在于方式的选择。
  所谓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常见形式表现为:(1)作家为什么写作该作品;(2)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3)文章内容有哪些暗示;(4)这是在什么样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上产生的;(5)作品给出了哪些可供参考的背景资料等。以上诸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的,共同传达了丰富多彩的意蕴美。
  所谓丰富,既有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又有思想精神和审美趋向等多维度的丰富性。所谓意蕴,是指深埋在作品深处,由各种表层意义交相覆盖并演绎的深层次含义,既指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味外之旨,也指作品基本内容共同指向的意义和审美取向。
  所谓发掘的方式,就是体味意蕴的方法与技巧。首先找准角度和层面反复诵读作品,其次通过联想、想象、类比、象征和暗示等手段,打开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然后再进行必要的演绎和归纳。
  一、关于解题的路径
  (一)从为什么写作本文的角度出发,分析作者隐藏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
  文字是作者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作者往往是受着某种思想和情感驱使才完成写作的,否则也就不可能写出精彩的作品。换句话说,作者写作的初衷决定了作品最终的思想情感的走向。因此,从作者为什么写作本文的角度来思考文本的深刻意蕴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二)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巧妙地发掘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意蕴。
  表达技巧是传达意蕴的主要方式,主题意蕴因为它的精彩运用而变得更为含蓄,更为深刻。比如文学中常用的类比手法,通过事物相同之处的类比,就把要传达的主题意蕴化,深刻化了。
  (三)分析文章内容有哪些暗示,捕捉作品在表达细节上的一些独特意蕴。
  作品的基本内容是产生丰富意蕴的基础,也可以说意蕴的蓄势,倘若离开基本内容的蓄势,意蕴自然无从谈起,至于“独特”就更是妄论了。
  (四)解读作品现有的背景材料,品味其中所体现的一些时代印记和精神。
  作品总是有一定时代印记的,而它往往就是打开文本意蕴的一扇门,这里主要体现在一些带有地域或时代背景的风物和人情的描绘上。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游离文本之外,信马由缰。
  文本的阅读是探究的根,离开这个扎实的根基,探究也就失去了力度,也就没有丝毫意义了。解题最致命的就是置文本内容于不顾,任由自己想象,胡说八道,胡编乱造。
  (二)思考缺乏深度,蜻蜓点水。
  探究是要讲究深度的,切忌对文本内容的简单归纳和整合,或将背景材料简单嫁接,或面面俱到,结果哪一点都不能言说到位,这不仅浪费了功夫与精力,还耽误某一点的全面分析。
  (三)分析一味拨高,查无实据。
  分析是探究的重要手段,如果分析不顾探究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内容的分析缺乏实证,那么任何阐释都是无价值无意义的。
  实战演练
  守望峡谷
  文/周涛
  在峡谷的大拐弯处,怒江水像一大群正在参加世界杯赛的摩托车选手似的,优美而惊险地作弯道侧压,把箭一般直射的速度拧弯——而且拧得这样漂亮,大概只有怒江。它似乎并不怎么“怒”,却有一种大回环的稳健之美。
  车子停下来,谷地有风,然不甚烈。前面横跨江面的是一座桥。
  桥墩的水泥柱额上,刻着暗红的四个字:亚碧罗桥。又是一个美名字!在名称问题上,这个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总是以她特殊的选择能力超出诗人们的想像。
  有人指着桥对岸的半山腰说:“看,那就是我们要访的傈僳族村寨!”听他那轻松的口气,仿佛很近似地。我一看,先在心里叫苦不迭了,望山跑死马呢。而望那山寨,黑糊糊一片眉目不清地嵌在陡峭的山腰上,既没有理想主义的光芒,也没有功利主义的诱惑,何苦要爬得满身大汗然后一无所获地回来呢?
  同伴笑问:那还有什么能让你爬上山呢?
  我说:要是有个大美女在山上等着我,也许行。“也许……呀?”同伴们大笑起来,说没准儿真有一个呢。不过我还是爬了。
  怒江的云停滞在峡谷间,不动。大片的狭长的云烟氤氲漂浮,既不掉下来,也不升上去,更没有一丝风能移动它。这是那种乖张的风景式的云,仿佛它不是真正的云而是一种固定的装饰品。我脑闷气喘,腿软得不行,不过五十分钟还是爬上去了,最后一个到达,并且拒绝了女士们的搀扶。
  傈僳族山寨所座落的这段山腰,打个比方吧,就像一个住高楼的人家一打开门,前面就是一个没有栏杆的阳台。远处更高的山坡上,就势辟出一块块的种包谷的地,大的有半个篮球场,小的也就是个三秒区,你很难相信这些巴掌大的陡坡,就养活着傈僳人的身家性命。
  居高而临下,傈僳人守望着这座巨大的空寂的仅次于科罗拉多的大峡谷。
  这就像是一座空剧场,剧中人坐在包厢里,看着本该自己去演出的剧目,没有观众。演出者观看一出不可能开场的戏,那么他(她)们守望和等待的究竟是什么呢?
  这时,大美人出现了——她的狗正狂吠时,木楼的一角处出现了她。她仅仅用手势便制止了那凶猛的狗,然后对我们歉意地嫣然一笑。她衣衫褴褛,而且还带了一顶旧式布军帽。她的身上几乎是布满了孩子——手里牵着一个,胸前奶着一个,背后系着一个。但是正是在这样一个被贫困、落后、蒙昧紧紧围困着的女体上,掩饰不住的光芒似地闪出了美的力量。只需一眼,你便可以认定她是美的。
  思蜜纽就是她的名字,她二十三岁已经生了三个孩子。最大的那个女孩叫胡蜜花,五岁,睁着一双新奇略带恐慌的大眼睛。
  我想开玩笑,但是我知道我开的玩笑是真的愿望。我说,把这个小姑娘带走吧,你们可以代表命运,给她一个全新的世界!无疑,她会长成一个出类拔萃的骄傲的美人儿,会使京华子弟为之倾倒。那时她长大了,她会说“我生在怒江峡谷,我其实是傈僳人!”
  不知谁说了一句“她妈妈才不会让人把她从身边带走呢,别说北京,华盛顿也不行!”这是一句老实话,我们看思蜜纽,思蜜纽浅浅地笑着。她懂,但她乐意让我们高兴一会儿,什么也不说。
  这里面难道没有含着人们对命运如此残酷的不公所抱的不平和妄图改变这些而激起的幻想么?当肥胖的痴呆儿在北京街上撒娇,聪明可爱的胡蜜花正用她天然纯洁的眼睛——守望峡谷。她注定将守望一生,面对这空茫寂静的一座大屏障。
  更深刻的疑问恰恰在这里:难道我们的遐想一旦可以成立,小姑娘胡蜜花的一生就会是幸福的么?这一切是我们可以给予和保证的吗?
  那么,我们本身是幸福的吗?
  一个更为巨大的峡谷突兀地从心里升起来,巨大而且空洞,岁月的流水也正从一座类似亚碧罗桥的铁桥之下穿过,作大回环,也无声无息,把此岸和彼岸隔开,望过去很近,但醒着是总也走不到。
  我也在守望着,没有奇迹,并且终生也休想像胡蜜花这样被无关的外人如此热心地关心过命运,哪怕只是假想,哪怕只有半天。
  后来,我们当然下山了,沿着原路,慢慢下,回头望过去,思蜜纽“披挂”着她的三个孩子,一直站在木楼角上,目送我们。
  记住亚碧罗桥,我想,十年以后或者更长的时间,有谁假如恰好乘车沿着怒江行驶,恰好停车在一座刻着暗红字迹的亚碧罗桥边休息,那么请过桥,别嫌麻烦爬上对面的山腰,到那座傈僳人的寨子里去,替我们看看一个名叫胡蜜花的女人和她的母亲思蜜纽。
  他们非常美丽。
  (本文略有删改)
  1.选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主要有几处环境描写?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探究作者为什么说“他们非常美丽”?
  答:
  参考答案
  1.讲的是作者有幸踏进了神秘的云南,横穿稳健的怒江峡谷,越过亚碧罗桥到山上去寻访一个傈僳族村寨,发现那儿竟藏着一对傈僳族美人儿,最后作者无奈地离开了,表达了对不同生命状态的思考。
  2.有两处环境描写,第1段和第7段。第1段渲染了苍凉雄壮的氛围,为下文张本,暗示了傈僳族人们的性格和情怀;第7段则起到烘托我的形象,跌宕情节的作用。
  3.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傈僳族的人比喻为演员,他们的生活比作演出,生存环境—峡谷比作空剧场,形象地道出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引出了对他们生活状况的思考和“我们”是否“幸福”的深思。
  4. 她们本身就很美丽,在这么险要的环境中就更唯美了;较之生活大都市的我们,她们能够坚守住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也是非常美丽的;此时的他们,已经不再是哪一个具体的女人和母亲了,而是整个居住在这个艰险地方的民族。作者由此歌颂了他们坚守民族文化和性格的民族精神。
  (作者:王海,江苏沭阳县新桥居委会怀明中学)
其他文献
2008年江苏高考卷阅读理解题亮点在D篇。它的体裁为小说。这是江苏省高考卷首次考查该体裁。它以独特、新颖的特点引起了师生的好奇和广泛关注,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我们可一同探讨,一起体会。且看看该篇阅读理解题的一些特点:语篇较长,阅读量较大。从形式上看段落明显,共分23节。采用了大量的直接引语(direct speech)。文章通过大量生动语言和细节的描述(descripti
期刊
算法知识一经出现,就已快速融入到数学的相关知识之中,成为数学知识的交汇点.它增加了学生的数学视角,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研究总结算法和算法相关问题的解题规律对今后高考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 算法循环次数问题  算法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语句,语句中重要的是循环语句,而循环语句的关键是其循环次数的确定,它往往会随着算法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例1 根据如图所示的算法
期刊
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题5分,共70分.  1.已知集合A={x|1<2x<8,x∈R},B={x||x|0时,F(x)<0.若对任意的x∈[0,1],不等式组F(2kx-x2)
期刊
什么叫文章结构?简言之就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结构实际是作者思路外化的表现,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和标题等。  那么,文章思路又是什么呢?张志公先生指出:“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由此可见,思路其实是一个思维过程。它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至本质,从一个方面到更多
期刊
扬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中有一道立体几何题题目如下:  如图,四棱锥P-ABCD中,所有棱长都相等,O是底面对角线AC的中点,M是侧棱PB的中点.  (1) 求证:MO∥平面PCD;  (2) 求证:平面PMO⊥平面PAO.  【题目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垂直的判定.  本题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区分度,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它,但所需的时间区
期刊
高考主要关注四种文体即可,即“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散文,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写人、叙事、状景和抒情;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构成艺术化世界反映社会人生;诗歌,主要运用优美的意象和艺术美感来感染读者;戏剧,主要是设置矛盾冲突来震撼人心。  表现手法,即“技巧”,又称“艺术手法”。它是指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
期刊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低碳生活不遥远  文/武卫政  随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启幕,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的讨论颇为热乎。我们也多次谈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话题,其中有人提出,搞低碳经济,国家有大的决策和规划,行业、企业、单位也都有分内的事做。咱是个老百姓,就先从低碳生活开始吧。这话说得实在!可是怎么做才算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低
期刊
一    窗外的枇杷树  文/何永飞  在乡下,一棵树是不会被人注意的,更不会对它产生浓厚的感情。但在灰蒙蒙的城市里,一棵树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就好比我窗外的这棵枇杷树。它若长在老家农村,或者生活在满目葱绿的农村,那它是不会出现在我笔端的。可现在,我对它已不再是表面意义上的喜爱,而是形成了一种深深的眷恋。也许是它的根扎进了我的心田里,也许是我的心嫁接在了它的枝干上。我觉得,假如没有这棵枇杷树,整座
期刊
三棱锥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数学模型,正四面体和直角四面体是两种非常特殊的三棱锥,它们和最基本的正方体模型与长方体模型关系密切,有很多有趣、具有数学美感的的性质.加强对它们的研究,熟悉它们的性质,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很多立体几何问题的研究方法、拓展思维空间,还可以轻松地解决相关问题.    一、 性质探究    (1)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它是特殊的正三棱锥,是一个具有对称美
期刊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许多同学都能养成学习反思的好习惯,有的同学还有错题笔记,错题集等.如果我们仔细想来,会发现很多的问题不是错在方法上,而是错在我们的解题行为和习惯上,我们过分注重方法和技巧,思维的灵活性是有了,但我们不够慎密,常常出现一些所谓不该有的错误,如忽视了题设变量的条件,忽视了变量范围讨论等等.要想克服错误,或少犯错误,就必须把变量讨论作为解题的必备步骤,要灵活地处好变量范围的讨论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