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NET”

来源 :科技术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6月22日,微软公司宣布了.NET战略,并开始了对.NET这一全新概念的宣传和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微软提出了下一代互联网构想:计算将超越网络浏览,进入一个更为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和极为丰富的软件服务的新世界,这也给人们描绘了一幅下一代软件开发和互联网应用的美好蓝图。.NET是软件巨头微软公司自MS-DOS向Windows转化后的又一次重大策略转变,针对了新一代的互联网与新一代的系统平台,囊括了几乎所有微软产品的升级换代,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NET是一个便于开发与运行的系统平台,结合了平台无关性与数据无关性的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数据交换概念和Web Services互连访问概念,以一种统一的形式解决了在不同系统平台、应用与接口之间进行交互的这一关键问题。
  .NET的三大核心分别是XML、Web Services、.NET基础框架。
  XML已成为公认的数据交换的标准。以前的数据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传递,因而需要多种专门的接口才能实现数据交换,这就需要在数据交换时进行大量的开发;而如今运用统一的数据交换形式XML,实现了数据接口的一致性,不再过多考虑数据的形式,解放了开发人员,同时也提高了数据传输与交换的可靠性。
  Web Services是使互联网上不同设备能够交互的形式, Web Services之间采用XML进行数据交换,所有开发好的Web Services都以一定方式被注册到服务器上,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找到所感兴趣的内容并很方便地使用上面的资源。这也是建立在标准和规范之上的解决方案。Web Services可以成功与有效地将数据发布到服务器上,需要相关数据的应用程序会以一定的方式找到发布的数据,如同在互联网的服务器上开了许多透明的橱窗,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找到想要的商品一样,使互联网上所有数据资源都可以处于统一而又透明的状态,便于在各种应用中实现共享与利用。这是以往的网络结构与数据提供形式所无法实现的。以往的搜索只能是基于页面或描述的检索,没有一种形式可以以目录的形式进行查找,也不存在数据以统一而又规范的接口的方式进行共享。
  .NET 基础框架,是新一代开发与应用平台,可以利用多种语言共同实现同一应用,并相互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连接访问。无论应用是在微软的哪一种操作系统上运行,都可以在.NET 基础框架的基础上安装、实施与发布。同时.NET 基础框架也是开发Web Services的重要工具,拥有众多的开发工具。现在说明如下:
  
  Visual Basic .NET
  由Visual Basic升级而成,和Visual Basic 6比较起来,增加了许多新的或者改进的特性——例如继承、重载、接口、构造体等等。
  
  ASP.NET
  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Web应用平台,它在以前的ASP版本的基础上有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具有丰富的交互式网页功能,能开发强大的Web Services应用。ASP的全称是Active Server Pages,即活动服务器页面,为什么称之为活动服务器页面,这是因为以前的互联网全部是由静态的HTML页面组成,如果需要更新你的网站内容,你不得不制作大量的HTML页面。有了ASP以后,我们就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向用户显示不同的内容。但是由于ASP程序和网页的HTML混合在一起,这就使得程序看上去相当地杂乱。在现在的网站设计过程中,通常是由程序开发人员做后台的程序开发,前面有专业的美工设计页面,这样,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ASP页面是由脚本语言解释执行的,使得其速度受到影响。受到脚本语言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编写ASP程序的时候不得不调用COM组件来完成一些功能。由于以上种种限制,微软推出了ASP.NET。ASP.NET不仅仅只是ASP的一个简单升级,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强大的服务器控件结构。从外观上看,ASP.NET和ASP是相近的,但是从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ASP.NET的开发几乎全是基于组件和模块来进行的,每一个页、对象和HTML元素都是一个运行的组件对象。由于ASP.NET是编译执行的,所以它比ASP拥有了更高的效率。
  
  Visual C# .NET
  由Visual C++升级而成,是一套综合工具集,用于为Windows 和 Web 创建 XML Web Services和基于.NET 的应用程序。这个强劲的开发包使用面向组件的 C# 开发语言,为具备 C++ 或 Java 经验的初级和中级开发人员创建下一代软件提供了现代化的语言和环境。
  其他的改动还包括ODBC.NET等等,使.NET体系框架构成了完整而又全面的体系,为 Windows 和 Web 创建交互式应用程序和开发跨设备和平台的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和有力的解决方案。
  .NET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结合了新一代互联网数据共享与资源共享的特性,延续了自身所有产品的优势,为开拓与创新下一代的互联网提供了基础。作为一种基于分布式Web计算模式的系统平台,将对软件开发和商业应用系统的使用者产生深远的影响。.NET这一微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软件革新战略,是微软提出的下一代互联网构想,在这一构想中,计算将超越网络浏览,进入一个更为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和极为丰富的软件服务的新世界,这也给人们描绘了一幅下一代软件开发和互联网应用的美好蓝图。
  
其他文献
今年2月与洪涛教授同去广州时,广州已有“非典”这个名词。据说当时已有人提出用“原因不明肺炎”,但因为“原因不明”有可能引起群众恐慌心理,所以使用了“非典”。  我认为,“非典”和“SARS”都不是好名词,缺乏科学性。这两个名称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面对这个新疾病是仓促上阵的,连它的名字都没起好。  3月8日,我国有关部门和人士同WHO第二批代表团进行会谈,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就SARS(本文
期刊
读了编辑部转来的林元章先生《对“等离子体”名称的质疑》一文,我们早有同感。此名词英文是plasma,其他拼音文字都采用类似的拼法或音译。中文是方块字,科学名词尽量采用意译是我们的传统。意译有“望文生义”的好处,但要有分寸,过之则将留下后患。近年来我们的新实践经验表明,意译要掌握几条原则。    1.新名词应该尽量照字面直译,企图在译名中包含概念解说的作法不一定可取    “等离子体”译名的缺点
期刊
路甬祥主任就我国科技名词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2003年新年伊始,中科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院士通过本刊向从事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工作的专家学者表示问候,向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和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全体同志所付出的劳动表示感谢。  路主任呼吁社会各界要重视和支持科技名词的规范统一工作。他说,名词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两岸的和平统一,对国
期刊
1996年和199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航海科技名词》《船舶工程名词》,为船舶与航海科技知识的传播,船舶工程和航海技术学科和行业间的沟通,相关书籍、文章的编写,专业书刊的编辑出版及文献检索,发挥了重要作用。船舶工程(造船)、航海(航运)是两个大且重要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两个行业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直以来彼此之间来往并不密切。船厂负责造船
期刊
2002年底震惊世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发生了一种突发性的危害极大的新型肺炎,其紧急性、未知性以及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人们来不及研究,为其确定一个准确的名称,致使前后有十几种叫法(或意见),例如“原因不明肺炎”、“非典型肺炎”、“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病因不明肺炎”、“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等等。
期刊
Prion这一名词正式见于杂志是在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报道了他在研究羊疯痒病(Scrapie)中的发现,指出其病原与病毒的性质完全不同,认为此病原体是一种分子量很小的蛋白质。在文中Prusiner写道:“由于这种引起羊疯痒病的因子与病毒、质粒及类病毒(viroids)完全不同,建议用一个新的名词‘Prion’来命名这一感染性蛋白颗粒……
期刊
科技名词,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在承载知识的同时,也衍射出社会万象。因为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总会在这个社会使用的语言中留下痕迹。2003年是我国科技、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一年,但是,也可以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多事之年。编辑部对2003年诸多事件进行了梳理,从中提取了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并结合事件进行介绍,从科技名词的角度来对已经过去的2003年作以回顾。
期刊
Emile Durkheim(1858~1917)是现代社会学的创始人,他的重要书籍被翻译成中文,他也频频“光顾”许多中文社科类书籍。不过他在中国却分身有术,善于变脸,简直可称得上是外国名人变脸之最了。请看:
期刊
摘要“食人鲳”是脂鲤目脂鲤科锯鲑脂鲤亚科锯鲑脂鲤属鱼类的俗称,这类鱼主要产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已经作为观赏鱼类被引入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鉴于目前国内对这一类群的鱼类了解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有关“食人鲳”的形态学和生物学信息,并针对食人鲳的英文名Piranha的中文译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Piranha,脂鲤,分类,中文译法  Piranha是对一类分布于南美
期刊
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是生态学(Ecol—ogy)、生理学(Physiology)、热生理学(ThermalPhys—iology)、热生物学(Thermal Biology)、生理生态学(PhysiologicalEcology)(或生态生理学,EcologicalPhysiology或Ecophysiology)、环境生理学(Environ—mentalPhy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