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幼儿园和小学很硬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小学生减负,孩子的基础教育不就完了吗?咱们孩子不就连这点儿优势都没有了吗?为啥要去效仿美国玩一样的教育呢?事实上,美国的基础教育还真没咱想的那么稀松。
  美国人不会算算术,可是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当众演讲, 以至于成年之后, 很多美国人上了台就口若悬河。
  德克萨斯州某市一小学的墙上、门上,处处都写着斯蒂芬·柯维“七个好习惯”的标语。这个小学,从开学第一天起,就试图让学生接触被中国经理人慢慢熟悉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如“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优先”“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等。连学校里的道路,都分别以这七个好习惯命名。开学第一天,孩子带回来的作业,就是告知家长学习这七个好习惯是学生的任务之一。他们从小用“高效能人员的七个好习惯”之类的品格或者习惯教育来教育孩子, 而同样的话题,中国三四十岁的经理们在企业管理培训的课堂上,试图用一两天的时间来学。到底谁会真正把这些好习惯根深蒂固地刻进脑子里? 答案不言而喻。我们在哪方面花时间花心思,就必然在哪方面出色。问题恰恰在这里,到底应该怎样评估我们的课程设计,分辨出什么是孩子真正所需?
  美国人的阅读教学极其发达。我家的俩孩子长在美国,都是在幼儿园期间,突然一下出现了“大跃进” 般的进步,从刚认识几个字母,到突然会捧着书自己读了?这个飞跃是如何实现的? 除了英文作为字母文字自身的优势之外,这和教学心理学的应用也有关系。比如在幼儿园和一年级阶段,我孩子带回来的“作业”,上面老师只让孩子写,不去修改错误的拼写。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小孩子这时候更需要鼓励。在拼写这些方面容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创意和潜能。如果每写错一个字都被修理一顿,孩子的学习心理,将会受到多大的打击?带着畏惧心理去识字读书,效果也大打折扣。很多孩子的厌学心理,是被老师给训出来被家长给骂出来的。
  当我们说起美国基础教育如何烂的时候,我们在讨论“基础”或“基本功”的时候,我们是拿我们的长处,比如背算术口诀表的能力,去作狭隘的衡量。我们并没有对全部培养的知识、能力、态度,分门别类,逐一对照衡量,从而作出更为合理的分辨。
  如果分项比拼的话,我发现美国人的基础教育过硬的地方真是很多。如上所述,在阅读的起点教学上,美国中小学生远超过了中国中小学生。不仅阅读上手上美国更快一些,在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上,中国小学生严重营养不良——过于依靠教材教辅材料。在我们为上鲁迅还是下鲁迅篇章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美国的小学生正一部部的厚书(包括各种名著)在啃。学校严格要求每天晚上20分钟读闲书,暑假期间,家长提着袋子从公共图书馆借大量图书回家给孩子看。中国小学教材内容很幼稚,小猫钓鱼之类内容不少,好像孩子心智上无法长大,以至于到了八九岁,还只能吃智力上的婴儿米粉。中国学生在应试的压力下,阅读被学校被商家被家长围剿,读书甚少,见识狭隘,让人担忧。
其他文献
一个家庭与教育体制和许多坏学校对抗,惟一明智的措施就是寻找那些“小环境”。  怎么办?难道你不送孩子去学校?永远?我有一位朋友确实这样做了,但没有坚持到永远。现在他的孩子没有大学文凭,于是连报名考国外大学都很困难。在某种程度上,你必须向教育体制屈服——为了孩子。  于是,现代网络社会科学发展的一项成果或基本原理,可帮助家长们缓解向坏方向演变的“三分之一定律”。根据这一原理,我建议家长们认真选择学校
期刊
减负来了,从“根”上说是好事,但家长的反应,有的忧,有的喜。喜啥?不必说了,忧——没了作业,孩子不得玩疯啦?没了作业,孩子还不成了上课听,下课忘?没了作业,别人家孩子照常学,咱家还不就落下了?没了作业,孩子还能考个好大学?……  听起来满有道理,可是为什么不跳出这个思维框框?  我们要培养的是除了得高分别的能力都很弱的孩子吗?我们还想着“考不上大学孩子就完了”吗?  世界变了,并且还在变着。学者周
期刊
1、警惕汽车。要告诉孩子不在停放的汽车前后玩耍。告知孩子从右侧门用左手开车门下车。下车先开个小缝,看有没有开过来的汽车。  2、常年备哨。在孩子的枕头旁边常年放一个哨,遇到紧急状况吹哨,能逢凶化吉。如地震时被压在瓦砾下呼救;如孩子一人在家时有坏人撬门,孩子在门内突然吹哨,坏人没准从此就精神错乱了 。  3、不踩井盖。请告诉孩子不踩井盖,遇到井盖绕过去。有的井盖不牢固,可能吞掉你。  4、三人行相对
期刊
产假的最后几天,疯狂网购各种背奶利器:冰包、抽奶器、蓝冰、储奶瓶……据我说知,所有背奶族妈妈都是这么干的!  休完产假第一天上班,打开电脑正好赶上国际母乳周,简直是命中注定要让我开始背奶生涯啊!踌躇满志有没有?意气风发有没有?我的产奶量也真争气,上午100毫升,下午100毫升,下班时竟然还涨奶!  回家的路上心情那个愉悦啊,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大声唱歌,仿佛回到了中学时代下晚自习的日子……  可是!在
期刊
你会说,这是个“伪命题”,因为郎朗已经成名。不过,对芸芸众生来说,这个命题不仅不“伪”,还可能意味着真实的血泪。  且让我做一把导演,把镜头摇回到20年前。  那一年郎朗9岁,一天,一直带他的老师突然拒他于门外。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而恰在此时,郎朗有一次因故回家迟了,郎爸这座火山终于爆发。  在《我和郎朗30年》中,郎爸向我们传授经验说,打孩子是一门艺术,打一次就要让他记住。确实,这次胖揍郎朗记
期刊
肥与瘦  唐人喜欢丰腴,宋人喜欢瘦。如果杨玉环穿越到宋代,大约会是个有几分可怖的“肥肥”吧。  当下,“骨感”就是性感。以色列颁布了有关模特的肥瘦标准,旨在消灭病态的“白骨精”。相反,迪拜最近出台了一项奖励减肥政策,明码标价,真金白银。  古今中外,人们的口味很不同,肥瘦的标准也很模糊。  减负,简单说来就是“瘦身”,似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讲一点我的亲身经历。  最近,因为“虫”体欠安,我每
期刊
崔华芳:我们作为家长最需要的一种心态就是:我的孩子我负责!老师能够帮我教育好孩子我感谢,老师如果教不好孩子,没关系,有我自己呢!自从生了二胎,我就发现,俩孩子的差异实在太大了。同爹同妈同教育环境的孩子尚且如此,怎么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适应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呢?  牛淑娟:减去大量重复作业,挺好。留下时间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学会和人交往,多让孩子接触自然,培养学习兴趣,让孩子有时间做家务,培养能力,提升责任
期刊
给家长朋友点建议:  第一,“学什么”和“怎么学”,比“学多少”更重要。可能有家长担心减负后孩子“吃不饱”,不能应对未来的高考。家长应该能看到,现在高等教育逐渐平民化,招生方式正在走向多元。再者,教育本身正面临深层转型,等你孩子到了高考年龄,高考制度绝对已经变了。应该说孩子日后的选择很多,如果眼睛只盯着应对考试这一盘棋,拼命给孩子补课填塞,他们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才真是得不偿失。如果我们得了厌食症
期刊
孩子没了作业,怎么能学好,学不好怎么能上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怎么能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怎么能有好生活?这是家长们最天然的逻辑,这是因为“铁饭碗”思想还在我们脑子里晃悠。但,世界变化了,没有铁饭碗了。  贾明军是现在中国知名的婚姻律师,他仅仅中专学历。而当年他会上中专,也是顺应了父母的心意,父母觉得上了中专就会有个铁饭碗,啥也不愁了。那是1990年,现在是2013年,我们的思维一直在那个框框里
期刊
打在你身上,戳在我心上  妮儿,你这是真哭、真哭还是真哭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