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院校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后者更加注重科学文化的理论性学习,而前者则主要立足于实践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中职德育课作为辅助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令其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内涵。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在德育课教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教学理念错位。本文以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为切入口,简析其实践性与功能性,以期提高我国中职院校德育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中职院校 德育课教学 实践性 功能性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81-01
前言:
中职德育课教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其最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必要性更加突显。德育课是我国中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设立的初衷正是为了缩小中职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差距,然而受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都是形式重于内容,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即便是在新课改的有利环境之中也无法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的原因值得全体从业人员深入剖解。
1.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现状
1.1教学形式陈旧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职德育课教师主要体现的正是“解惑”二字,将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课堂打造成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平台。然而,中职德育教师受专业水平的制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太过拘泥于固有的教学形式,墨守成规,普遍采用的都是“填鸭式”与“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与沟通,导致在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彼此处于分离的状态,知识的传递效率较低,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十分薄弱,直接造成了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1.2教学评价错位
中职德育课本质上并不属于专业知识文化教学的范畴,因此其教学评价方法也应该是独树一帜的,不能将专业知识文化教学的评价方法生搬硬用,这有悖于中职德育课旨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基本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职院校依旧走不出传统教学评价方法的桎梏,依旧采用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埋没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发展是无益的。
2.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性
2.1情境教学,提升素质
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内容多为思想理论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再加上中职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较差,因此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鉴于此,建议中职院校的德育课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情境教学又名案例教学,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德育教学的目标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使其对德育课堂产生兴趣;其次,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设定一个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愿意接受的模拟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场景中的角色扮演,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最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的命令者。
2.2立足社会,端正观念
如今的中职学生内心里对于德育课存在排斥与厌烦的感觉,提不起学习兴趣来,追本溯源,问题的症结在于德育课的理论内容与社会现实相去甚远,学生难以捕捉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以教材为根本,立足于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尽量将理论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差距缩小,转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上的相关热点问题,如攀比、炫富、腐败等问题,深入挖掘,提炼出其中深层的教育意义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同时结合中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帮助其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3.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功能性
3.1促使学生之间的素质趋向平衡
我国教育事业主张均衡发展,不仅指学生个体的均衡发展,更是指学生整体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但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也有出来社会工作后再度回校读书的孩子,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的素质差异非常明显,既有放纵自我的,也有严于律己的。中职学生之间的素质存在过大的差异,一则增加学校管理的难度,二是学生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功能性就体现在促使学生之间的素质趋向平衡,提高本身素质较低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方便学校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2摒除学生功利性的人生价值观
整体而言,中职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既不系统,也不完整,因此其人生价值观念容易扭曲,热衷于功利性,拜金主义与享受主义盛行,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都具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中职院校设立德育课作为常规的教学科目,其根本目的并非将学生培养成为道德圣人,旨在引导其摒除功利性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理念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避免误入歧途,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创造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由于其所接受的教育并不系统,因此在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位,然而尚未丧失可塑性,因此在中职院校实行德育课教学是具有高度现实意义的。然而由于教育理念的缺失,中职德育课教学长期停留于形式上,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忽略了实践性与功能性。鉴于此,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全体从业人员应当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转变教学方法,多层次地落实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性与功能性,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权光. 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践与功能[J]. 时代教育,2013,06:29-30.
[2]王芳. 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初探[J]. 文学教育(中),2013,03:140.
[3]王伟华,陈丽君.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前策略[J]. 职教通讯,2013,10:68-73+77.
[4]杨嘉丽. 关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探究[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05:131-132+134.
[5]冯丽萍. 中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探讨[J]. 办公自动化,2011, 24:62-64.
【关键词】中职院校 德育课教学 实践性 功能性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81-01
前言:
中职德育课教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其最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必要性更加突显。德育课是我国中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设立的初衷正是为了缩小中职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差距,然而受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都是形式重于内容,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即便是在新课改的有利环境之中也无法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的原因值得全体从业人员深入剖解。
1.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现状
1.1教学形式陈旧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职德育课教师主要体现的正是“解惑”二字,将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课堂打造成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平台。然而,中职德育教师受专业水平的制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太过拘泥于固有的教学形式,墨守成规,普遍采用的都是“填鸭式”与“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与沟通,导致在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彼此处于分离的状态,知识的传递效率较低,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十分薄弱,直接造成了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1.2教学评价错位
中职德育课本质上并不属于专业知识文化教学的范畴,因此其教学评价方法也应该是独树一帜的,不能将专业知识文化教学的评价方法生搬硬用,这有悖于中职德育课旨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基本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职院校依旧走不出传统教学评价方法的桎梏,依旧采用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埋没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发展是无益的。
2.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性
2.1情境教学,提升素质
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内容多为思想理论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再加上中职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较差,因此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鉴于此,建议中职院校的德育课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情境教学又名案例教学,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德育教学的目标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使其对德育课堂产生兴趣;其次,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设定一个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愿意接受的模拟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场景中的角色扮演,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最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的命令者。
2.2立足社会,端正观念
如今的中职学生内心里对于德育课存在排斥与厌烦的感觉,提不起学习兴趣来,追本溯源,问题的症结在于德育课的理论内容与社会现实相去甚远,学生难以捕捉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以教材为根本,立足于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尽量将理论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差距缩小,转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上的相关热点问题,如攀比、炫富、腐败等问题,深入挖掘,提炼出其中深层的教育意义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同时结合中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帮助其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3.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功能性
3.1促使学生之间的素质趋向平衡
我国教育事业主张均衡发展,不仅指学生个体的均衡发展,更是指学生整体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但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也有出来社会工作后再度回校读书的孩子,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的素质差异非常明显,既有放纵自我的,也有严于律己的。中职学生之间的素质存在过大的差异,一则增加学校管理的难度,二是学生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功能性就体现在促使学生之间的素质趋向平衡,提高本身素质较低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方便学校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2摒除学生功利性的人生价值观
整体而言,中职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既不系统,也不完整,因此其人生价值观念容易扭曲,热衷于功利性,拜金主义与享受主义盛行,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都具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中职院校设立德育课作为常规的教学科目,其根本目的并非将学生培养成为道德圣人,旨在引导其摒除功利性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理念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避免误入歧途,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创造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由于其所接受的教育并不系统,因此在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位,然而尚未丧失可塑性,因此在中职院校实行德育课教学是具有高度现实意义的。然而由于教育理念的缺失,中职德育课教学长期停留于形式上,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忽略了实践性与功能性。鉴于此,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全体从业人员应当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转变教学方法,多层次地落实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性与功能性,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权光. 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践与功能[J]. 时代教育,2013,06:29-30.
[2]王芳. 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初探[J]. 文学教育(中),2013,03:140.
[3]王伟华,陈丽君.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前策略[J]. 职教通讯,2013,10:68-73+77.
[4]杨嘉丽. 关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探究[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05:131-132+134.
[5]冯丽萍. 中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探讨[J]. 办公自动化,2011, 2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