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简·爱的情感历程是对爱的执著追求的过程,对其成长经历和生命中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心理解读,有助于以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视角看待这部文学作品成功塑造的独具魅力的女性。
关键词:简·爱 情感历程 心理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是一个令千万读者难忘的女性,她倔强而独立的个性、超越世俗的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敢于反抗和争取平等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与欣赏。简·爱的一生,其实也是追求爱的一生,只不过受限于个人条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个追求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充满了波折。从心理层面剖析简·爱的情感历程,有助于人们从另一个视角理解这一人物的性格。
一 爱的缺失——童年的经历
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其一生及其性格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霍妮认为,人在儿童期有两种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和满足需要。如果父母是冷淡、憎恨甚至敌意的,儿童的安全需要就得不到满足,家庭环境决定儿童对社会的反应方式以及儿童的人格发展。简·爱的童年是缺少来自于一个正常家庭的关注和爱的,父母的早逝和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在情感和心理上得到被爱的满足、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使她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在内心深处对温暖家庭的渴望更为强烈,对理想爱情的标准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此外,简·爱在童年时期没有与周围的人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盖茨海德舅舅家生活期间备受指责、冷落甚至欺侮,得不到赞扬、认可和鼓励,也是造成其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童年时期的简·爱如一片荒漠中孤独绽放的小花,缺少甘露般爱的滋润,在狂风中奋力反抗,在烈日的暴晒下顽强地生长着。但这样的成长经历必然也造成了简·爱人格上不完整和自相矛盾的特点,即在自卑的同时又努力抗争以期超越这种自卑。我们可以看到当劳埃德先生问她如果有些穷亲戚的话是否愿意离开舅舅家时,简·爱很直接的回答不愿意做穷人,尽管在舅舅家的生活并不快乐,她也不会牺牲身份去换取自由,甚至认为贫穷就是堕落的同义词。成年后的简·爱在鄙视富有的贵族的同时,却又因自身的贫穷而不敢面对爱情,也正是这种矛盾,使她在爱情面前始终无法忽视爱人的财富和地位所带来的影响。
二 爱的寻求——少女时期的经历
简·爱童年时期的爱的缺失使她对他人的关爱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正如她向海伦表白的那样:“要是别人不爱我,我活着还不如死。”劳渥德的生活尽管在物质条件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但简·爱却在精神和情感上有了收获。
简·爱内心深处的自卑既来自于对自己外貌的不自信,也有童年时期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这样的家庭背景的影响,这一生命中的深刻烙印毫无疑问影响着逐渐成长的简·爱。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把人格统一于某个总目标的内驱力,叫做“追求卓越”,这也是人生的主导动机,而自卑感恰恰是推动个人获取成就的主要动力。在精神层面上,自卑感也是简·爱奋力与命运抗争的主要动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简·爱成为一名懂法文、音乐,会画画和写作的少女,曾经一度以奋起反抗迎战不公待遇的小女孩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她在学校里通过自己学业上的努力获得了来自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在情感层面,来自同龄人海伦的友情和来自成年人——老师谭波尔小姐的关心、呵护和理解,使简·爱情感世界里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特别是谭波尔小姐,简·爱认为,“她的友谊和跟她的交往,一直是我的一种安慰。她担当了我的母亲,我的家庭导师的角色。”同时,简·爱在适应新环境和不断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逐渐树立起了对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正如比简·爱更为成熟和理性的海伦所评价的,简·爱“把人的爱看得太重了”,她“太冲动,太感情用事”,这一性格特征无疑与她童年的经历有着密切联系。当谭波尔小姐因为结婚而离开简·爱后,她似乎也同时带走了简·爱已经习以为常的一种平静生活的氛围和情感上的一个重要支柱,并因此激发起了简·爱对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其实也是她在先后失去生命中两个关爱她的人之后对爱的寻求的一种体现。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时期,简·爱几乎没有接触同龄异性的机会,爱情的体验更是无从谈起。在其爱的寻求过程中,友情和“母爱”补偿了童年时的情感空白,但父爱和异性的爱依然缺失,使得简·爱日后对这两种情感的渴望也更加强烈,而与这种强烈渴望相矛盾的是,她缺少和异性相处的经验,因此成年后在情感的表达和体验方面表现得并不成熟。
三 爱的体验——与罗切斯特的爱情
应当说,简·爱情感历程乃至整个生命的转折点是她在桑菲尔德的经历,特别是爱情经历,更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章。爱情的来临照亮了简·爱平淡的生活,与罗切斯特的初次相遇颇有戏剧性,她眼中的罗切斯特并非英俊潇洒、殷勤迷人的男士,而这反而给了内心深处对自己外貌有些自卑的简·爱一种轻松感,为日后两人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两人交往的增多,简·爱逐渐爱上了罗切斯特,爱情不知不觉的萌生使她感到“他的脸成了我最爱看见的东西”。和所有恋爱中的女性一样,简·爱相信罗切斯特身上有许多优秀的素质,只不过“它们目前给糟蹋了,乱七八糟地纠成了一团”而已。在简·爱半夜从着火的床上救了罗切斯特一命后,两人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当罗切斯特向她表示感谢时,简·爱觉得他的声音和眼神中都有些“奇怪”的东西,而在第二天,简·爱也感到既渴望又害怕见到自己所爱的人:渴望是因为想听到他的声音,害怕是因为会接触到他的有着某种激情的眼神,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情感其实就是简·爱心中爱情的萌芽。
但这段爱情的发展注定是坎坷的,不仅是由于两人的情感经历以及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异,简·爱对爱情的衡量的标准和追求以及因自卑而产生的对自我尊严的维护有时显得过高和过于强烈,这些因素在无形中也给她自己的情感之路设置了一些障碍。当她意识到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并听说罗切斯特社交圈子中的女宾们(特别是英格拉姆小姐)是如何的漂亮高贵时,她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她对自己进行了一场小小的“审判”,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孤苦伶仃,相貌平平的家庭女教师”,并告诫自己不要再对罗切斯特会爱上自己抱任何幻想。这不仅是简·爱对自己体验到的爱情的反省,也是一种情感的压抑。简·爱压抑自己的情感源于她对可能面临爱情失败的恐惧,但这种压抑,有时只会使日后重新爆发出来的爱情更为强烈!简·爱不甘于屈从命运、遇困境时要努力抗争的性格,使她没有成为情感世界里的懦夫。
当罗切斯特与宾客在家中欢聚时,简·爱会坐在角落不由自主地尽情凝视她所爱的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极其令人难忘的比喻:是一种“像一个渴得要死的人会感到的那种快乐,他明知自己爬近的泉水放了毒药,却还是不顾一切地弯下身去喝下那宝贵的几口!”面对一份看似遥不可及的爱情,在试图压抑自己的情感后,简·爱心中迸发出来的是更加炽热同时又带有如飞蛾扑火般的悲壮色彩的爱情,哪怕这份爱情以失败告终,简·爱也要不惜一切地去追求和捍卫它!这或许是因为罗切斯特在简·爱的生命中代表和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他是简·爱生活中第一个与之频繁接触并逐步熟悉和亲近的异性,也是她遇到的第一位真正成熟的男性,他的丰富阅历和刚强性格给简·爱带来了父爱所能给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他的家庭(虽然并不完整)使简·爱体验到了内心渴求多年却从未真正拥有过的亲情氛围,这一切满足了简·爱对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几乎成为她全部的感情寄托和精神支柱。因此,当这份爱情出现瑕疵时,会给简·爱带来沉重而致命的打击,使她难以承受。
当罗切斯特最终向简·爱表白情感时,简·爱的第一反应是无法相信一切是真的,并且反复地求证于罗切斯特;在两人为结婚而进行准备时,简·爱那强烈的自尊心使她几乎拒绝了罗切斯特提出的一切有关金钱、财产方面的安排和设想,她讨厌在绸缎店挑选价格昂贵的衣料,感到“他给我买的越多,一种烦恼和屈辱的感觉就越使我脸上发热”,这一想法也体现了简·爱对贫穷与富有的充满矛盾的态度,即一方面自卑于自己的贫穷,另一方面又无法坦然面对爱人的富有。简·爱甚至提出结婚后继续做家庭教师,凭自己的薪水来挣出自己食宿衣着等开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独立,维持自己的尊严。在简·爱这样的表白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内心中的某种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的根源可能仍是来自于两人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悬殊以及由此带来的在爱情中的不自信感。尽管简·爱强调当自己与罗切斯特站在上帝面前,他们是平等的,但在世俗世界的现实生活里,自食其力才是帮助简·爱获得自信的重要手段,当罗切斯特的爱情以一种物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时,简·爱并没有被深深打动而沉醉于其中,反而将其解读为某种居高临下的情感施舍。
四 爱的逃避——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和荒原
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和离开荒原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逃避,前者可以理解为是由于理想爱情的幻灭和对个人尊严受到打击的一种逃避,简·爱无法接受不能成为罗切斯特合法妻子的现实,她对视为生命的爱的追求受到了严重打击,从而感到难以承受,这是一种被动的出走和逃避,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她仍深爱着罗切斯特。而离开荒原庄,则是因为简·爱的潜意识里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她与表哥圣约翰之间根本不存在爱情,成为他的妻子不过是做一个他传教的工具,这种没有真正爱情的结合是简·爱绝对不会接受的。为了响应冥冥中罗切斯特的呼唤,简·爱选择了主动的出走,尽管这也是一种逃避,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追求的延续。如果说,简·爱与罗切斯特爱情中的不平等更多地体现在财富和社会地位上,那么,当她获得遗产、罗切斯特潦倒之际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而与圣约翰的情感交汇中的不平等,则体现在两人精神层面上的不对等,即他们对世界、对社会、宗教、人生以及爱情观念上的极大差别,这是很难改变的事实,也是两人之间无法填补的鸿沟。
五 爱的回归——芬丁庄园的重聚
简·爱在寻找罗切斯特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自己走后所发生的一切以及罗切斯特的生存现状,在重寻爱情的同时,简·爱也找回了自信与尊严,罗切斯特的残疾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使简·爱消除了曾经的自卑,她感到彼此在对方面前是真正地活着。在重新体验爱情的同时,简·爱也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她可以真正对所爱的人有所帮助,而在她眼中的罗切斯特以前是“除了施予与保护以外,不屑于扮演其他任何的角色”。芬丁庄园的重聚,在简·爱的生命中既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也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命运的捉弄与一波三折的爱情,使简·爱在心理和情感上更加成熟和现实并勇敢地做出抉择,尽管预见到和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在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便,简·爱依然坚定而执著地追求和维护这份失而复得的情感,因为爱,确实是简·爱生命中不可缺少和无比珍视的最重要而宝贵的财富!
审视和分析简·爱在情感历程中的种种表现和其背后的心理因素,我们在感动于这个令人难忘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能够从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视角看待这部文学作品成功塑造的独具魅力的女性。简·爱的自卑、她曾经的懦弱与彷徨、她那既不温柔又绝非完美甚至是有时浑身带刺的倔强性格,并没有削弱或损害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她的喜爱与欣赏,反而使这一人物更为立体与真实。而简·爱的情感历程和她留下的爱的足迹,也成为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一份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 毛竹生:《简·爱的出走与自我实现》,《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3] 辛玲:《对简·爱性格的解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4] [英]夏洛蒂·勃朗特,吴均燮译:《简·爱》,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 叶奕乾:《现代人格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陆洁,女,1972—,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简·爱 情感历程 心理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是一个令千万读者难忘的女性,她倔强而独立的个性、超越世俗的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敢于反抗和争取平等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与欣赏。简·爱的一生,其实也是追求爱的一生,只不过受限于个人条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个追求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充满了波折。从心理层面剖析简·爱的情感历程,有助于人们从另一个视角理解这一人物的性格。
一 爱的缺失——童年的经历
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其一生及其性格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霍妮认为,人在儿童期有两种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和满足需要。如果父母是冷淡、憎恨甚至敌意的,儿童的安全需要就得不到满足,家庭环境决定儿童对社会的反应方式以及儿童的人格发展。简·爱的童年是缺少来自于一个正常家庭的关注和爱的,父母的早逝和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在情感和心理上得到被爱的满足、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使她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在内心深处对温暖家庭的渴望更为强烈,对理想爱情的标准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此外,简·爱在童年时期没有与周围的人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盖茨海德舅舅家生活期间备受指责、冷落甚至欺侮,得不到赞扬、认可和鼓励,也是造成其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童年时期的简·爱如一片荒漠中孤独绽放的小花,缺少甘露般爱的滋润,在狂风中奋力反抗,在烈日的暴晒下顽强地生长着。但这样的成长经历必然也造成了简·爱人格上不完整和自相矛盾的特点,即在自卑的同时又努力抗争以期超越这种自卑。我们可以看到当劳埃德先生问她如果有些穷亲戚的话是否愿意离开舅舅家时,简·爱很直接的回答不愿意做穷人,尽管在舅舅家的生活并不快乐,她也不会牺牲身份去换取自由,甚至认为贫穷就是堕落的同义词。成年后的简·爱在鄙视富有的贵族的同时,却又因自身的贫穷而不敢面对爱情,也正是这种矛盾,使她在爱情面前始终无法忽视爱人的财富和地位所带来的影响。
二 爱的寻求——少女时期的经历
简·爱童年时期的爱的缺失使她对他人的关爱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正如她向海伦表白的那样:“要是别人不爱我,我活着还不如死。”劳渥德的生活尽管在物质条件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但简·爱却在精神和情感上有了收获。
简·爱内心深处的自卑既来自于对自己外貌的不自信,也有童年时期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这样的家庭背景的影响,这一生命中的深刻烙印毫无疑问影响着逐渐成长的简·爱。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把人格统一于某个总目标的内驱力,叫做“追求卓越”,这也是人生的主导动机,而自卑感恰恰是推动个人获取成就的主要动力。在精神层面上,自卑感也是简·爱奋力与命运抗争的主要动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简·爱成为一名懂法文、音乐,会画画和写作的少女,曾经一度以奋起反抗迎战不公待遇的小女孩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她在学校里通过自己学业上的努力获得了来自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在情感层面,来自同龄人海伦的友情和来自成年人——老师谭波尔小姐的关心、呵护和理解,使简·爱情感世界里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特别是谭波尔小姐,简·爱认为,“她的友谊和跟她的交往,一直是我的一种安慰。她担当了我的母亲,我的家庭导师的角色。”同时,简·爱在适应新环境和不断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逐渐树立起了对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正如比简·爱更为成熟和理性的海伦所评价的,简·爱“把人的爱看得太重了”,她“太冲动,太感情用事”,这一性格特征无疑与她童年的经历有着密切联系。当谭波尔小姐因为结婚而离开简·爱后,她似乎也同时带走了简·爱已经习以为常的一种平静生活的氛围和情感上的一个重要支柱,并因此激发起了简·爱对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其实也是她在先后失去生命中两个关爱她的人之后对爱的寻求的一种体现。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时期,简·爱几乎没有接触同龄异性的机会,爱情的体验更是无从谈起。在其爱的寻求过程中,友情和“母爱”补偿了童年时的情感空白,但父爱和异性的爱依然缺失,使得简·爱日后对这两种情感的渴望也更加强烈,而与这种强烈渴望相矛盾的是,她缺少和异性相处的经验,因此成年后在情感的表达和体验方面表现得并不成熟。
三 爱的体验——与罗切斯特的爱情
应当说,简·爱情感历程乃至整个生命的转折点是她在桑菲尔德的经历,特别是爱情经历,更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章。爱情的来临照亮了简·爱平淡的生活,与罗切斯特的初次相遇颇有戏剧性,她眼中的罗切斯特并非英俊潇洒、殷勤迷人的男士,而这反而给了内心深处对自己外貌有些自卑的简·爱一种轻松感,为日后两人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两人交往的增多,简·爱逐渐爱上了罗切斯特,爱情不知不觉的萌生使她感到“他的脸成了我最爱看见的东西”。和所有恋爱中的女性一样,简·爱相信罗切斯特身上有许多优秀的素质,只不过“它们目前给糟蹋了,乱七八糟地纠成了一团”而已。在简·爱半夜从着火的床上救了罗切斯特一命后,两人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当罗切斯特向她表示感谢时,简·爱觉得他的声音和眼神中都有些“奇怪”的东西,而在第二天,简·爱也感到既渴望又害怕见到自己所爱的人:渴望是因为想听到他的声音,害怕是因为会接触到他的有着某种激情的眼神,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情感其实就是简·爱心中爱情的萌芽。
但这段爱情的发展注定是坎坷的,不仅是由于两人的情感经历以及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异,简·爱对爱情的衡量的标准和追求以及因自卑而产生的对自我尊严的维护有时显得过高和过于强烈,这些因素在无形中也给她自己的情感之路设置了一些障碍。当她意识到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并听说罗切斯特社交圈子中的女宾们(特别是英格拉姆小姐)是如何的漂亮高贵时,她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她对自己进行了一场小小的“审判”,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孤苦伶仃,相貌平平的家庭女教师”,并告诫自己不要再对罗切斯特会爱上自己抱任何幻想。这不仅是简·爱对自己体验到的爱情的反省,也是一种情感的压抑。简·爱压抑自己的情感源于她对可能面临爱情失败的恐惧,但这种压抑,有时只会使日后重新爆发出来的爱情更为强烈!简·爱不甘于屈从命运、遇困境时要努力抗争的性格,使她没有成为情感世界里的懦夫。
当罗切斯特与宾客在家中欢聚时,简·爱会坐在角落不由自主地尽情凝视她所爱的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极其令人难忘的比喻:是一种“像一个渴得要死的人会感到的那种快乐,他明知自己爬近的泉水放了毒药,却还是不顾一切地弯下身去喝下那宝贵的几口!”面对一份看似遥不可及的爱情,在试图压抑自己的情感后,简·爱心中迸发出来的是更加炽热同时又带有如飞蛾扑火般的悲壮色彩的爱情,哪怕这份爱情以失败告终,简·爱也要不惜一切地去追求和捍卫它!这或许是因为罗切斯特在简·爱的生命中代表和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他是简·爱生活中第一个与之频繁接触并逐步熟悉和亲近的异性,也是她遇到的第一位真正成熟的男性,他的丰富阅历和刚强性格给简·爱带来了父爱所能给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他的家庭(虽然并不完整)使简·爱体验到了内心渴求多年却从未真正拥有过的亲情氛围,这一切满足了简·爱对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几乎成为她全部的感情寄托和精神支柱。因此,当这份爱情出现瑕疵时,会给简·爱带来沉重而致命的打击,使她难以承受。
当罗切斯特最终向简·爱表白情感时,简·爱的第一反应是无法相信一切是真的,并且反复地求证于罗切斯特;在两人为结婚而进行准备时,简·爱那强烈的自尊心使她几乎拒绝了罗切斯特提出的一切有关金钱、财产方面的安排和设想,她讨厌在绸缎店挑选价格昂贵的衣料,感到“他给我买的越多,一种烦恼和屈辱的感觉就越使我脸上发热”,这一想法也体现了简·爱对贫穷与富有的充满矛盾的态度,即一方面自卑于自己的贫穷,另一方面又无法坦然面对爱人的富有。简·爱甚至提出结婚后继续做家庭教师,凭自己的薪水来挣出自己食宿衣着等开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独立,维持自己的尊严。在简·爱这样的表白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内心中的某种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的根源可能仍是来自于两人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悬殊以及由此带来的在爱情中的不自信感。尽管简·爱强调当自己与罗切斯特站在上帝面前,他们是平等的,但在世俗世界的现实生活里,自食其力才是帮助简·爱获得自信的重要手段,当罗切斯特的爱情以一种物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时,简·爱并没有被深深打动而沉醉于其中,反而将其解读为某种居高临下的情感施舍。
四 爱的逃避——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和荒原
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和离开荒原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逃避,前者可以理解为是由于理想爱情的幻灭和对个人尊严受到打击的一种逃避,简·爱无法接受不能成为罗切斯特合法妻子的现实,她对视为生命的爱的追求受到了严重打击,从而感到难以承受,这是一种被动的出走和逃避,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她仍深爱着罗切斯特。而离开荒原庄,则是因为简·爱的潜意识里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她与表哥圣约翰之间根本不存在爱情,成为他的妻子不过是做一个他传教的工具,这种没有真正爱情的结合是简·爱绝对不会接受的。为了响应冥冥中罗切斯特的呼唤,简·爱选择了主动的出走,尽管这也是一种逃避,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追求的延续。如果说,简·爱与罗切斯特爱情中的不平等更多地体现在财富和社会地位上,那么,当她获得遗产、罗切斯特潦倒之际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而与圣约翰的情感交汇中的不平等,则体现在两人精神层面上的不对等,即他们对世界、对社会、宗教、人生以及爱情观念上的极大差别,这是很难改变的事实,也是两人之间无法填补的鸿沟。
五 爱的回归——芬丁庄园的重聚
简·爱在寻找罗切斯特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自己走后所发生的一切以及罗切斯特的生存现状,在重寻爱情的同时,简·爱也找回了自信与尊严,罗切斯特的残疾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使简·爱消除了曾经的自卑,她感到彼此在对方面前是真正地活着。在重新体验爱情的同时,简·爱也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她可以真正对所爱的人有所帮助,而在她眼中的罗切斯特以前是“除了施予与保护以外,不屑于扮演其他任何的角色”。芬丁庄园的重聚,在简·爱的生命中既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也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命运的捉弄与一波三折的爱情,使简·爱在心理和情感上更加成熟和现实并勇敢地做出抉择,尽管预见到和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在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便,简·爱依然坚定而执著地追求和维护这份失而复得的情感,因为爱,确实是简·爱生命中不可缺少和无比珍视的最重要而宝贵的财富!
审视和分析简·爱在情感历程中的种种表现和其背后的心理因素,我们在感动于这个令人难忘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能够从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视角看待这部文学作品成功塑造的独具魅力的女性。简·爱的自卑、她曾经的懦弱与彷徨、她那既不温柔又绝非完美甚至是有时浑身带刺的倔强性格,并没有削弱或损害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她的喜爱与欣赏,反而使这一人物更为立体与真实。而简·爱的情感历程和她留下的爱的足迹,也成为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一份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 毛竹生:《简·爱的出走与自我实现》,《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3] 辛玲:《对简·爱性格的解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4] [英]夏洛蒂·勃朗特,吴均燮译:《简·爱》,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 叶奕乾:《现代人格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陆洁,女,1972—,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