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l_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新大纲、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培养这些能力,其关键在于朗读,更是给不去指导学生朗读的教师当头“一棒喝”,也给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一个正确的定位。
  在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改的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重视和落实朗读教学。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应该深切地去认识和研究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具体运用。我认为其作用和运用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朗读必先出于口,再利于耳,后利于心。在朗读中让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作品的艺术境界。如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掌握好语句的停顿,把握好朗读节奏,才能自然地抒情。又如《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要重读“背影”,因为速度的快慢,朗读者要始终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怀着真情实感以朴素自然的声音朗读。同时,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情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它的意境美、色彩美和音乐美。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名人佳作,典范性文章可引起学生反复诵读,会收到常读常新,陶冶情操的效果。
  二、饱含感情,反复地诵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朗读是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文章对于理解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深切领会蕴涵在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到各种语文知识起的作用,这是仅凭老师讲解所达不到的。许多文学作品的意境美往往是“只可意会而洋可言传”的,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要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需要借助想象来实现,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必须要有合乎情理的想象,朗读则是架起文本与读者之间的桥梁,通过有声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意境的感受,增强对作品思想的理解。比如通过激情朗读《安塞腰鼓》,学生们就比较容易理解黄土高原的雄浑和厚重,感受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春》一文,怎样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一问题,如果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揣摩,就可以知道春天给人们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充分的机会。作者告诉人们要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在这里作者颂扬了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持之以恒多朗读,有助于写作,亦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地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读书也会吟” ,形象地概括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重积累、感悟、熏陶,“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又可谓是写作的经验之谈。换言之,朗读是获取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没有信息,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学生可以从朗读中掌握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的用途,可以从朗读中了解选题、取材、篇章结构的方法。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写起作文来也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同时,朗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教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充分想象盲孩子、影子、萤火虫、一群萤火虫的感情与语气神态,再由物及人,去想象整个文章字里行间,晃动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子,写影子、萤火虫意在写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其借鉴意义显而易见。
  可以说笔者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是把朗读当作一把“钥匙”,让它带领学生去开启理解的“锁”而且笔者让朗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催化剂,让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口语交际及写作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新课改教学中更需要牢牢抓住朗读这一重要环节,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我们确实感觉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体现新课程本质的变化,而有些却是出乎意料、背离或者说误解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变化。所以现代教育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尤其重要。  一、做导演,正确处理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的价值引导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情
期刊
“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水平的高低相当大程度上折射出语文水平的高低,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精辟地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至关
期刊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作为教师,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社会、家长、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呢?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收获了如下几点:  一、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语言有艺术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生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寓教于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肩负着传授学生知识,培养高尚道德品质的重任。面时新的形势班主任工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在新时期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德育工作深入落实呢?  一、内容要体现出时代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充斥着各种信息,交流日益扩大,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中学生所处的环境更为纷繁复杂。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与原教材相比在阅读要求、阅读内容、阅读篇目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就使阅读教学成为新的课题,要求教师们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不能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要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以下就新教材在阅读方面的教学与大家切磋。  一、开启阅读目标,明晰阅读方法  (一)明确阅读目标  一部书或一篇文章,可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理解主旨,可以揣
期刊
作文评语是教师指导学生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包含着对学生后继作文的引导,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但如何写好它,让它更好的发挥指导作用,很值得我们探讨。好的作文评语,往往会令学生激动万分,成为老师和学生心与心对话的平台。反之,则会使学生不知所云,甚至望而生厌,失去写作的信心和兴趣。因此,作文评语的探讨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语文教育
期刊
《围城》全书共23万多字,共使用比喻700多个,这些比喻都十分和谐地统一在全书的艺术形象之中。纵观这些比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读罢《围城》,不禁为作者的幽默风趣而喝彩。书中运用的比喻常令人忍俊不禁,充分展现出作者别具一格的风韵,且看:  方鸿渐和鲍小姐在一间门面还像样的西菜馆就餐时,作者精心描绘了里面的食物,“鱼像海军陆战队,已
期刊
有人说“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现在看来一点不为过。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理应是一个读书爱好者,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老师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是讲教材那是死教书,只能用教案教书那叫教死书。  首先,读书可以丰富见识,广博学识,增长知识。  一个教师,课堂深深打动学生的秘诀何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知识的博大精深,灵慧丰厚,才使他的课能随意宛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在设计《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教案时不断思考的问题。一年级的课文简短而生动,充满了童趣。如何让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又能学习到语文知识,懂得文中的道理,确实需要花些心思。  一、引趣导入, 读中感知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