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探究的助推者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n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呼唤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应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作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桎梏,引领学生成为阅读教学中的发现者、思考者和探究者,让学生能够更充分、更自由地体验探究型阅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倡导让学生逐步形成“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使学生从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沉默”倾听者,转变为“活泼”的发现者,就需要师生双方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桎梏,引领学生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则作为学生主体学习活动的强有力助手,让学生在探究道路上奋力前行。教师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要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既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者也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探究路途上的助推者,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充分、更自由地体验探究型阅读的独特魅力。
  一、给学生一双如炬慧眼,在探究中洞察细节
  对细节的洞察,在于学生对于教材中范文的不迷信、不盲从,敢于在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新颖的观点。给予学生一双如炬慧眼,教师首先要自身保持清醒的客观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对于课文中的各个“角落”字斟句酌;在观察、体味细节的同时寻方抓药,结合相关知识表达自己的求新、求异,在怀疑、否定直至明晰的探究过程中,不但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
  如在教学《论语》时,对于文中“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译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周公”一词上进行斟酌,联系周公其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评价对这一句译文中的细节展开思考。学生经过反复推敲,认为孔子“不复梦见周公”,所表达的应当是不能再在梦中向周公求教,所以感觉自己学识不得寸进,其中的“衰”并非如译文中所言是“衰老”的意思。这样围绕着某一个细节进行细细打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精神,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二、给学生一颗玲珑慧心,在探究中思考质疑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主动质疑的阅读习惯,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陆九渊语),这种阅读中的问题意识,会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入、同时也更为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越是高妙的文本内容,留给读者的质疑空间就越为宽泛,令读者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教师作为探究中的助推者,要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让他们在质疑与解疑的阅读进程中不仅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能力,推动学生在思考质疑中完成阅读学习的自我建构。
  如在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时,尽管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是精神支点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但是许多学生依然认为文中奄奄一息的琼珊仅仅靠一片叶子就能活下来,这不符合情理。教师面对学生这一质疑,首先肯定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精神,再组织学生分组研读,带着这一疑问细读文本后进行辩论。学生终于认识到虽然信念无法超越生死,但是苏艾无微不至的关怀、医生尽职尽责的照料以及老贝尔曼的无私牺牲,这些结合在一起才使得琼珊奇迹般地生存下来。通过这样的揣度和辨析,学生认识到这种非常态中所寄托的诗意想象,使得他们成为既崇尚真知、又洋溢人文情怀的阅读者。
  三、给学生一份灵动慧识,像福尔摩斯那样去分析求证
  在学生的探究性阅读活动中,他们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当堂予以解决,而另一部分则需要学生在课余学后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实践等多种形式去寻求结论,这一部分的内容虽然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但是它们却包含了文本中蕴藏的历史陈定、文化传承、自然科学等诸多内涵,教师在探究路途的引领中有意识地驻足流连,让学生的思维合理地延展,从而使得他们的阅读体验变得更为灵动和充盈。
  如《想北平》写的是作者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着他所挚爱的北平,在与巴黎的对比中表达出对故乡的眷恋深情。文中有一句话:“北平那样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在解析其深意时,有学生提出“老城墙上怎么能长出枣树呢”,面对这一看似旁逸斜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红酸枣”和“老城墙”这两个关键词去查阅资料,自行求证,让学生理解了酸枣这一植物的生长特点,帮助学生扫清了认知障碍,使得学生后继的文本体验更加顺畅。
  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和求索,赋予学生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离不开教师适时地引领和适当地点拨,教师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所扮演的助推者角色,则准确地贴合了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科学理念,有利于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与独立精神,给原本沉闷、呆板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缕清新的微风,使得阅读教学由此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作文要求“写真实的事”,这已经是个很陈旧的话题了。拿出来重提,是因为当下还有不少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始终走不出“写真实”的怪圈,以至于其所教的学生所写的作文,常常在各类“大考”中得不到其他教师的肯定显得分数平平,反而给学生带来矛盾心理和惧怕心理,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所不希望看到的。  不错,作文教学是要高举“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面旗帜的,不少作文大家常常撰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
[摘要]教师必要、恰当的指导是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效果明显的保障。编写导学案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式方法、关照整个学习过程。  [关键词]实用性 编写 导学案 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111  初中地理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学生的需求是导学案编写的起点,也是终点。从导学案的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90华诞;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再创辉煌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1)06-0004-04    斗转星移,乾坤未老;沧海桑田,岁月弥新!沐浴着新时代的灿烂阳光,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的光辉日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激情,载歌载舞,纷纷以各种形式隆重纪念党的90华诞。神州大地,欢歌潮湧!   “忆往昔
导学案是根据人文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状况的调查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针对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案。其设计完全根据英语课标的要求,即对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出强调,对英语学习的目标进行跟踪和测试,对学习的方法进行检验和修正。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一)题材设计突出能力培养和全面提高  英语课标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即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12-2013学年中,我有意识地在所带的七年级两个班狠抓词汇教学,期望能够过好词汇关,使学生在习惯和效率上都形成词汇学习的良性循环,为听说读写打下良好基础。两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词汇基础比前一届稍好一些,但也没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心理上,学生对待英语单词还是任务式地应付老师的听写;分数上,平均分和及格率明显提高,但优秀率比不上城区其他学校。  二、问题的分析  (一)学生词汇学
[摘要]历史素养是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心理品质。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应该具备的历史素养的作用,是值得高中历史教师认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文章以一道模拟试题的讲评为视角,试图探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三历史 课堂教学 历史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摘要]课本插图是历史教师最容易接触到的教学资源,但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深度挖掘插图背后的历史信息,如何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并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以人教版插图《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为例,深度挖掘“田凭”的信息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本插图金匮田凭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
我的小学同学曾经给我提出一条推理,我至今没能忘怀。  他:“知识就是力量,对吧?”  我:“对。”  他:“團结就是力量,对吧?”  我:“对。”  他:“那知识就是团结。”  我:“……好像也对。”  他:“那我们上学干吗?咱俩团结一下就有知识了。”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5月24日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湖北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并强调指出:“防范化解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在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把防疫期间形成的“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等
文化生活是政治学科新课程中新增的一门科目,而综合探究教学内容则是新课程中新增的一项教学任务。如何正确认识教材中的“综合探究”活动,如何正确处理和完成教材中的“综合探究”教学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既重要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一学期来在文化生活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线索,探讨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的基本流程及教学模式。  一、广大教师对综合探究课设置的目的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综合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