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的根本,也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充实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新课程改革后,《科学》代替了《自然》,新课标确立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活动呢?
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究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最好途径,尤其是设置问题情境,它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火花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疑”乃是思之路,学之端。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水平、年龄特征等,在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中,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造成一种恰当的心理紧张,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
以前的教学中,把教材当成经典,教材有什么就讲什么,教材怎么编排教学就怎么讲的做法是不符合新教材的教學理念的,《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但是“用教材”并不是教者可以随意地增减教学内容,而是教者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作适当的调整。教科版《科学》教材是通过文字与图结合的方式,安排了一个个探究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安排只是编者的意图。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阅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对一个个活动进行再思考。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可以对这些探究活动作一些合理的调整,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充分有效地展开。
二、创造条件激励探究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提出的目标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思考、实验等主动地研究问题,探究新知。
如在和学生共同探究有关电路问题时,我大胆地放开,不断地创造探究的条件,让学生独立探究,激励他们自己找“路”,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成功与失败的酸甜苦辣。上课前,学生按两人一组坐好,我先提供的是一节干电池、两根导线和一颗小电珠,要求接亮小电珠,并画出线路图。这时,有个别组出现电珠不亮的现象,我不忙于指导,而是激励学生反复探究——摆弄、讨论、再联接,直至接亮为止。然后,再提供两节干电池、三根导线、一个开关,要求把小电珠接亮,并画出线路图。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几只干电池,若干根导线,两个开关把两颗小电珠同时接亮,还可以再放开……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长了探究的能力。
三、亲身体验反复探究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没有亲身的体验,就谈不上探究,每一个人正常人,他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尤其是儿童,他们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应当把以往的“灌输”为中心的课题活动转变到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反复探究,反复实验,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猜想,针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好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选取观察的对象和实验的器材,然后进行观察实验,去搜集相应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与归纳。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还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而要使学生有着高涨的探究热情,教师准备的探究材料就要使学生感兴趣,探究问题是学生急切想知道的,又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助手,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为学生的探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液体》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一杯水、一杯沙、一杯菜油、一杯小石子,让学生分类并说出理由。学生把水和菜油分成一类,把沙和小石子分为一类,就必然会投入到对这四种物质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的活动中,必须千方百计地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探究能力,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到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共性,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好得多。
四、关注学生评价探究
一提到评价,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考试,其实对学生的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试只是一个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方法与能力;对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交流、评议等能力……都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进行过程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并注意评价的科学性与鼓励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如在《热胀冷缩》一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的:1、教师即时评价。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小组由于合作协调,完成实验快而且实验现象明显,所以我就趁机鼓励说:“你们小组合作得很好,你们愿意帮助其他小组吗?”该小组的学生听后都很高兴并表示乐意帮助其他小组。当然,这种即时评价不仅对学生充满鼓励,会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偏差也可及时调正。2、学生相互点评。当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完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同时其他小组同学进行点评,或肯定或建议,整个课堂再次进入一个探究的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生探究活动,我们绝不要担心失败,经历失败后获得的成功,对学生的影响更强烈,他们在发展智力的同时情商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另外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晓科学学科的科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究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最好途径,尤其是设置问题情境,它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火花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疑”乃是思之路,学之端。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水平、年龄特征等,在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中,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造成一种恰当的心理紧张,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
以前的教学中,把教材当成经典,教材有什么就讲什么,教材怎么编排教学就怎么讲的做法是不符合新教材的教學理念的,《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但是“用教材”并不是教者可以随意地增减教学内容,而是教者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作适当的调整。教科版《科学》教材是通过文字与图结合的方式,安排了一个个探究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安排只是编者的意图。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阅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对一个个活动进行再思考。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可以对这些探究活动作一些合理的调整,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充分有效地展开。
二、创造条件激励探究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提出的目标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思考、实验等主动地研究问题,探究新知。
如在和学生共同探究有关电路问题时,我大胆地放开,不断地创造探究的条件,让学生独立探究,激励他们自己找“路”,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成功与失败的酸甜苦辣。上课前,学生按两人一组坐好,我先提供的是一节干电池、两根导线和一颗小电珠,要求接亮小电珠,并画出线路图。这时,有个别组出现电珠不亮的现象,我不忙于指导,而是激励学生反复探究——摆弄、讨论、再联接,直至接亮为止。然后,再提供两节干电池、三根导线、一个开关,要求把小电珠接亮,并画出线路图。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几只干电池,若干根导线,两个开关把两颗小电珠同时接亮,还可以再放开……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长了探究的能力。
三、亲身体验反复探究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没有亲身的体验,就谈不上探究,每一个人正常人,他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尤其是儿童,他们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应当把以往的“灌输”为中心的课题活动转变到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反复探究,反复实验,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猜想,针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好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选取观察的对象和实验的器材,然后进行观察实验,去搜集相应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与归纳。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还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而要使学生有着高涨的探究热情,教师准备的探究材料就要使学生感兴趣,探究问题是学生急切想知道的,又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助手,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为学生的探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液体》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一杯水、一杯沙、一杯菜油、一杯小石子,让学生分类并说出理由。学生把水和菜油分成一类,把沙和小石子分为一类,就必然会投入到对这四种物质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的活动中,必须千方百计地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探究能力,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到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共性,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好得多。
四、关注学生评价探究
一提到评价,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考试,其实对学生的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试只是一个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方法与能力;对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交流、评议等能力……都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进行过程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并注意评价的科学性与鼓励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如在《热胀冷缩》一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的:1、教师即时评价。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小组由于合作协调,完成实验快而且实验现象明显,所以我就趁机鼓励说:“你们小组合作得很好,你们愿意帮助其他小组吗?”该小组的学生听后都很高兴并表示乐意帮助其他小组。当然,这种即时评价不仅对学生充满鼓励,会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偏差也可及时调正。2、学生相互点评。当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完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同时其他小组同学进行点评,或肯定或建议,整个课堂再次进入一个探究的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生探究活动,我们绝不要担心失败,经历失败后获得的成功,对学生的影响更强烈,他们在发展智力的同时情商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另外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晓科学学科的科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