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生活圈”?幸福“双城人”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u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高铁去重庆,吃小面啰!”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在成都生活的市民王霞和家人早早地坐上了成渝高铁,一个小时后便到达了火辣辣的山城重慶,吃上一碗正宗的重庆小面,再乘坐长江索道领略一番两岸风光,美好的国庆假期就此开启。
  “行在巴蜀,自在悠哉”,这是川渝人常有的生活画面。“公交化”运营的成渝高铁让王霞一家的生活半径得以扩大,“双城记”的范围被不断延展。
  从越来越快的高铁出行到“一站式”户口迁移,从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到公积金互认互贷,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四川把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落在“实”上、放在“心”上,一项项便捷生活措施进入川渝千家万户,老百姓办事更方便、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心,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张“便捷生活图” 让幸福来到身边
  插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翅膀,川渝两地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就业、来往交流的便捷度出发,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川渝两地以“川渝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共同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赋予两地群众更大的生活空间、更多的就业选择、更亲的人缘关系。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刚刚成立之初,双方便有了出台便捷生活行动方案的想法。”记者从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1月,《行动方案》在两省市正式印发,以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六大便捷生活行动,让川渝人民群众共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果。
  “便捷”也意味着质量更优。推进高铁“公交化”;实现亲情号码两地跨省互设;保障两地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等内容,条条走心、件件落实,川渝两地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优的服务畅通居民的便捷生活,打破行政区域边界,实现川渝两地人民的公积金缴存、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等信息共享、互认。
  将国家战略转化为聚焦市民“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行动,是川渝两地制定《行动方案》的初衷。“这份《行动方案》就是一张‘便捷生活图’,六大便捷行动是便捷生活的组成部分。”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形象地说。
  一步一个脚印办实事,发展的“红利”让两地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不再受地域限制,足不出户就能远程购房,而且迁移的成本更低、负担更小,能在更宽广的空间和领域享受更有品质的生活。
  家住成都的李慧阿姨就是便捷生活的受益者,因女儿几年前定居重庆,近年来李阿姨时常往返成渝两地:“高铁一个多小时就能从成都到重庆,而且天府通App还能在重庆公交、地铁上使用,方便得很哟!”这样的变化已成为两地居民触手可及、可感可知的幸福。
  缩距离增便利 “两地游”变“一圈游”
  “好快!”9月26日,在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启动活动现场,不少人感慨道:“‘快’不仅体现在高铁时速,也体现在交通项目落地的迅速。”
  这条直连成渝“双核”的第四条铁路大通道,是成渝间里程最短、速度最快的通道,从规划建设到项目启动,成渝中线高铁推进之快,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息息相关。“瞄准建设‘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成渝间正逐步开启一小时交通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胡厚池说,从成渝高铁到城际铁路,从公路提质扩容到跨省公交的开行,交通一体化让成渝间联系更加紧密。
  离家更近一点,离梦想更近一些,从时速30公里到时速20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更快更便捷的成渝中线高铁成了巴蜀儿女的新期待,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无论是在重庆工作的四川人,还是在四川工作的重庆人,都是一个“圈”里的人了,过去“两地游”的不便将被“一圈游”的舒适所代替。
  国庆到重庆游玩的王霞和家人们不仅感受了一番“复兴号”的速度,还体验了一把“一码通”的便利。“在重庆乘坐地铁和公交时,只需要打开天府通APP,调出重庆城市通乘车码,便能轻松换乘。”
  便捷的交通路网,让出行方式更显多元化。“尤其是对于毗邻地区的群众来说,跨省公交的开通将交通的便利性不断延展。”泸州市合江县华鑫公交有限公司是“合江县白鹿镇—江津区塘河镇—合江石龙镇”省际公交的运营方,公司总经理王启雄仍然记得线路开通时,居民们热泪盈眶、欢呼雀跃的场景。
  “公交车开到家门口,既方便又实惠。”说起省际公交的开通,石龙镇攀湾村村民兰王显得有些激动,“以前到塘河镇只有过路的客运班车,班次少、时间也不固定,一旦错过就只能走路到塘河镇赶场。”
  与兰王一样感受到便利的还有白鹿镇两重滩村村民曾德华:“这条线路的开通还成了学生到附近马庙小学上学的公交车,娃娃们再也不用走路上学了,而且安全也有了保障。”
  把省际公交开成老百姓的赶场车、旅游车、校车,“方便”是群众的第一感受,像这样的跨省公交线路,全省已开通9条。“公交服务同城化”让不同地区、不同市县乡村的居民都能享受到相同的便捷生活,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曾德华和川渝两地人们的这种感受越来越明显。
  一网通办解民忧 “两地跑”变“一地办”
  “现在户口迁移太方便了,不用来回跑,节省了时间。”去年7月,重庆人张先生第一个享受到了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的红利,在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公安分局办证窗口,张先生申请将户口从重庆渝中区迁入,整个迁移过程只花了3分钟,这让张先生忍不住感叹变化太大。
  一件事一次办,不仅极简还很高效。“去年开始,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户籍迁移高频政务服务需求,川渝两地公安打通跨省迁移业务技术瓶颈,推动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四川省公安厅基层基础工作总队二级高级警长、户政工作支队支队长杜彪说,现在川渝两地群众在跨省户口迁移时,不再开具准迁证、迁移证,直接由迁入地“一站式”办结,变“跑三次”为“只跑一次”。   实事办到心坎上,“川渝通办”触角不断延伸。7月1日,在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分局办证中心,拿到居民身份证领取凭证的15岁女孩庆庆(化名)很开心,忍不住为办证民警竖起了大拇指。庆庆爸爸更是激动地说:“我们带娃娃来蓉打工多年,终于不用为办理身份证而‘成都—南充’来回跑了,顺利解决了娃娃上学的问题。”
  20天后,庆庆领取到了自己的身份证,成为省内首张未满十六周岁异地办理身份证的持有人。“一地受理、异地可办”的办理模式带给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在今年国庆后更为明显。
  “从10月1日起,年满十六周岁的川籍公民都可申领居民身份证电子凭证。”杜彪说,开通居民身份证电子凭证服务后,能让群众更加高效便捷地办理业务,而且还能在酒店、旅游景区等地点使用。
  件件是实事,事事都办实,乘着双城经济圈建设东风,“一站式”户口迁移再升级。“为简化重庆、贵州学子来川办理户口流程,川渝黔公安率先在全国开通‘一站式’户口迁移,实现全程网办‘一次不跑’。”在杜彪看来,这大大方便了学生入学,省时又省力。
  不断提高的办事效率是川渝两地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共同作用。从户口迁移到就业、医疗、社保,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川渝通办”内容不断丰富。80岁老人王大爷退休前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作,退休后来到攀枝花市养老。今年4月,老人通过手机完成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免去了“两地跑”的烦恼。
  川渝互认互办,让“跨域辦、就近办、网上办、协同办”成为现实。7月底,川渝失业保险参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正式实现,打破了跨省无法互认参保关系的瓶颈。省人社厅信息中心主任廖文浩说,人社信息“两地通”能让群众共享到越来越多的“双城记”成果。
  一“圈”共融 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
  位于成都天府广场旁的四川省图书馆,是市民吴佳常去的地方,如今,这里也成了川渝居民的“共享书房”。吴佳说:“对于爱看书的‘书虫们’来说,一张社保卡就能完成借阅服务,很方便也很暖心。”
  吴佳享受到的“一条龙”服务得益于川渝两地推出的“社保卡川渝阅读一卡通”,市民只需要凭电子社保卡或实体社保卡就能享受到两地、三馆多样化的阅读服务。未来,两地还将以公共图书馆为基础,推出“送书到家一线通”“数字文化一网通项目”等阅读服务,实现文化服务资源共享,这种多样化、便捷化的阅读服务让吴佳充满期待。
  以文化为纽带,书香川渝从拉进到相融,一体化发展条件更加充分。从今年1月起,两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能享受到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47岁的四川人王君杰在重庆经营着一家建材门市,儿子能在重庆上小学,让他特别开心,“终于不用与娃娃分隔两地了,一家人在一起,感觉特别幸福!”
  这样的幸福正在两地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不断延展。在成都公积金中心,“川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绿色通道”极大方便了川渝市民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不仅资料手续更简单了,而且办理效率也大大提升。说起在重庆的买房经历,成都人谢虹劲很有感触:“当时听说成渝两地公积金贷款实现互认互贷后,我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申请了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没想到十来分钟就办好了相关手续。”
  快速的办理过程让谢虹劲颇为意外,而这一便利源于川渝六大便捷生活行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两地市民不仅能共享房源信息,而且在成渝两地就医还能直接结算,到今年底,两地还将实现公立三甲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从一小时出行到户口的便利迁移,从一本书的共享到孩子的就近入学,从一份账单的即时结算到一套住房的“远程购”,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捷生活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不断实现,让两地群众的地缘更近、人缘更亲更近。
  城山相映,人水共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圈”共融后的川渝人民,正品尝着“巴适生活”带来的幸福味道。(责编/黄薇)
其他文献
四川有83个革命老区县(市、区),在这方红色热土,革命精神赓续传承,革命老区人民自强不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然而,大多革命老区处于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是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难点和短板。  为了加速革命老区“蝶变”,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四川省出台多项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举措,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革命老区正乘势而上,着力抓好产业
期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四川接续奋斗,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之际,南充、广安、凉山州、阿坝州等市州着力打好“三张牌”,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扎实带领群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
期刊
“谢谢您,我的钱终于要回来了!”  “多亏您给我讲解法律知识,原来微信转账也具有法律效力!”  “谢谢法官,网上立案省钱省力,太方便了。”  ……  一声声感谢的背后,是甘孜州用心用情办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要紧实事的生动实践。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甘孜州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把办好人民群众最要紧实事当成检验提升司法为民服务水平的出发点、落脚点。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
期刊
“我们为每户独居低保户挂上‘小橘灯’门牌后,通过工作日走访、慰问,节假日、夜间巡访,实现重要时段不‘断班’,有效服务独居低保户,尽可能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概率。”朱莉是宜宾市翠屏区和苑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在十年的社区工作经历中,她曾三次遇到独居老人在家中突发意外的情况,这让她格外痛心,“年初,我们成立了‘小橘灯’志愿服务队,希望用‘小橘灯’的‘微光’为独居家庭、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
期刊
“人才资金连续两年资助我们250万元,‘人才银行’为我们量身定制金融产品,‘绵州英才卡’为我们提供生产生活等各种贴心服务,让我们心无旁骛创业,对于未来,我们信心满满。”绵阳人众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伟雄感慨道。得益于绵阳大力支持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好政策,他退休后联合几位从科研院所退休的老同志一起创业,让先进技术变成了极具竞争力的市场产品。  高位谋划、高质推进。绵阳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
期刊
早上六点半,来自上海的小学生李乾曜和伙伴们起了个大早,爬山砍竹子、下山扎竹筏,体验了一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惬意,虽然辛苦却很有趣。  这般充满野趣的乡土探究式课程是广元市范家小学暑期托管班的一大特色。“从人文历史到风土人情,从野菜树叶到鱼鸟昆虫,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启迪了思维、陶冶了情操。”回归自然是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的教育理念。  学习融于实践,润物细无声。在广元,每一所城乡
期刊
“公交车班次少,学生太多,每天放学后学生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坐车回家。”今年5月15日,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同心村八组村民打通“12345”热线,反映学生居住地离就读的延风中学距离较远,上学放学乘车不便的问题。  接到反映后,乐山市心连心服务中心立即将此事交金口河区政府核实处理。金口河区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在平时开通小型“学生公交”专线,在周末及节假日增派大型公交车接送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
期刊
9月26日,南充市南部县东坝镇打鼓山村晚熟柑橘产业园内一片繁忙,通过流转土地、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等途径,这片建成面积4万亩、产值近4亿元的柑橘林,撑起了3000余名当地村民的致富梦。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产业集聚、资源集聚、政策集聚的高地,带动了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四川各地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加快推动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
期刊
“大爷,医院的专家们今天要通过视频来给你看病了。”遂宁市大英县河边镇双石村卫生室里,村医肖愿地再次来到村民赵周府家。与以往不同的是,为赵周府看病的并不是肖愿地,而是在视频另一端的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第一人民医院”) 的医生们。  进入新时代,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和需求,既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又希望看病更舒心、服务更贴心。遂宁市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强化“互联网+医疗”
期刊
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  共享美好生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理念。  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就是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不仅要集中精力办好关乎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大事,又要用心用情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  四川省把握重点、明确方向、细化举措,切实把“改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