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向言语深处迈进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2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必须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各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语文课堂里驰骋。学生的学习过程才是课堂焦点,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下面就以陆燕华老师执教《钱学森》为例,谈谈这堂课中陆老师如何告别烦琐的内容问答与分析,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对字词句篇的学习探索。
  一、以学定教,取舍得当
  课堂伊始,陆老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请几名学生来说说掌握的生字,同时提醒其他同学在书写上的注意点。有个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分析“裕”这个字的构造,“裕”左边是衣字旁,表示有衣服穿;右边是“谷”,表示有粮食吃,有衣服穿又有粮食吃,丰衣足食就是“富裕”,中国的汉字就是这般意义非凡。有学生在对比“袒”与“坦”、“恳”与“垦”偏旁表义的区别中,自己获得了对字词的深层理解。一生解释道:“衣字旁的‘袒’和衣服有关,‘袒露’好比把衣服撩起来,看见露出来的肉。提土旁的‘坦’应该和土地有关,像大地那般平整。”另一生也是抓住“恳”与“垦”偏旁的不同来解释这两字的不同之处。学生的解答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是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正在积极参与思考和学习,自觉感悟,获得字词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这样探究的过程应该得到肯定。聆听陆老师的教学,真切感受到检查自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智慧在于陆老师心中装着学生,实实在在地去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生字识记到什么程度。为学生的发展设计教学、展开教学才是真智慧。
  初读课文后,陆老师让学生走进课文,静静地默读,默读便于思索。要求学生画出感受到钱学森爱国情怀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自主圈点勾画,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并将阅读感受批注在旁边,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扎实训练,这遍读比初读要更深一个层次。全班交流阅读所得,有学生说:“钱学森的话语‘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体现了他时刻不忘祖国,要为人民多做点事情。”……学生畅所欲言,从本课写作特色入手,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揣摩体会。教师细心点拨,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同时,学生能够自读自悟,谈自己的见解,成为课堂主人。
  陆老师强化学生听、说的实践,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探索的时间,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實践活动中来,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还能适当补充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心阅读,潜心会文,品悟文字,培育指尖上的智慧,发展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以文定教,张弛有度
  语言是人物传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用典型的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是名人故事类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钱学森》一文,作者就是通过钱学森质朴的语言塑造他的光辉形象的。文中有两段语言描写,言谈之间我们能体会钱学森浓浓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报国志向。“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课堂上陆老师聚焦语言,对文本中提到的“黑暗”“光明”这两个学生琢磨不清的地方,适时补充资料:钱学森遭到迫害长达五年,始终没有屈服。再结合文本的介绍,当时的钱学森是冯·卡门最得意的门生,在美国享受着优厚待遇,而新中国刚刚成立,自然没有那么丰厚的物资和财力提供给他,可是他还是坚决回国,一个爱国学子的形象赫然于眼前。学生不知不觉中将人物语言读得更为深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又悟到了读好人物语言的方法: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课外资料。
  阅读教学中也应该关注文本的表达顺序。作为高年级的学生理清文章条理是学习谋篇布局的良好途径。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开头结尾有无特别之处?阅读的表达特点的领悟必须融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之中、在情感表达的节点上,不然就过于僵硬而形式化,阅读教学也如同嚼蜡。《钱学森》一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吸引读者。作者开篇就呈现一幅画面,以电影式的镜头描写钱学森乘巨轮归国的情景,随后逐步拉大画面,直至出现文章的主角——钱学森,这样由远及近的艺术手法用在写作中也是一大亮点,值得借鉴。陆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的特别之处,将教学推向一个高潮,这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一个必经阶段。高年级语文教学,理解感悟所占比重不应过重,应该把重心转移到学习表达上来,理解内容方面的任务应该淡出教学视线。陆老师的课堂教学很好地为我们诠释了这样的理念,突显课程标准关于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文章是怎么写的。
  三、以生定教,少教多学
  教学中,学生思考的方向与老师的预设多少会有点出入,甚至出现较大的偏离。本堂课上有的地方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陆老师放弃自己原先预设的环节,努力倾听学生的见解,因为学生的思考过程比教学环节更重要。只有顺应他们的思维,适当点拨才能使学生有所得。通过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陆老师心中始终装有学生,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自始至终对学生进行着引导、激励和唤醒,朴素自然地彰显了“教”建立在“学”的基点上的理念。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孙双金老师把一堂好课的标准归纳为16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寫写练练。其中,“议论纷纷”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通过方式多样、灵活多变的说话训练,使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踊跃发言,由此可见,教师在作文课上的指导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如何
期刊
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学术与文化瑰宝,是承载民族精神的历史河床,学校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开始新经典阅读实验。如何让新经典阅读真正深入课程,走进学生,融入生活,学校的实践探索也因此而始。  一、经典阅读以课程为依托  孕育学生素养是新经典阅读的一个清晰而重要的目标指向,而决定学生素养的重要依托是课程。让学校的特色能更持久,更有效,也必须走课程化之路,将其纳入校本课程系列,在实践上、内容上、方
期刊
复习课是孩子们最不喜欢的。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复习课上得有趣而高效呢?这是所有语文老师迫切想要掌握的“良方”。好的复习课应该有这样的要素。  一、讲究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复习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学生对复习内容感兴趣,就会大大地睁着眼睛,高高地举起双手,甜甜地展开笑颜。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呢?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复习春联,多媒体出示除夕贴春联的喜庆场面渲染情境,接着通过让学
期刊
长期以来,习作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相对较弱的环节。在村小,这种情况更是糟糕。学生习作水平普遍不高,内容千篇一律,语言苍白,情感缺失。老师批改较笼统,针对性不够。最终导致师生谈文变色,学生怕写作,教师怕上习作课,更怕改习作,习作教学的效率较差。一、寻米造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活水”必来自于生活。可是有人却错误地认为农村孩子的生活平淡、朴素,似乎很难让学生激起灵感的火花。“生
期刊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作画是这样,教学亦是如此。 每一个文本,无论有多少详尽的细节,也消弭不了其中的“留白点”——也许是一个情节,也许是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巧妙地利用这些“留白点”,不仅能挖掘出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使教学更富有成效
期刊
荀子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善于借物,电教媒体就是我们值得一借的“宝物”。电教媒体利用声、光、影、像等手段制成的课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表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强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课文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开发学生写作潜能……
期刊
众所周知,飞天是中国佛家文化中最为大胆的想象,而莫高窟中成百上千的飞天更是众人称奇的瑰寶。许多艺术作品,舞蹈、绘画、音乐,甚至建筑对人影响至深。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举成名的《千手观音》更是让全球的观众领略了敦煌壁画的精气神。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莫高窟》一文以排比的句式、工整的四字词语细腻描摹刻画了其中最具特色的五种姿态的仙子: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期刊
翻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本,一篇篇优美生动的文字,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插图,无不让人流连其间。特别是《沉香救母》,用两课的篇幅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实属少见。这个故事源自《宝莲灯》,其实,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之前,已经耳熟能详,甚至能把故事中其他的情节和人物讲得头头是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去梳理故事情节或是借助媒体教学,课堂气氛肯定会热闹活跃,但是,似乎显得冗长而缺乏实在感。如何让孩子们从熟知的故事中学出新
期刊
近期观摩学习名师名课视频录像,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课堂上,“自由”“奔放”“竞发”成为新的标签,一张张愉悦的笑脸、一只只高举的小手可以感受到与我们日常构建的课堂明显不同,张扬中不失和谐。如何做到这样呢?笔者在学习中、实践中,试着作了一番梳理,暂以日前自己刚刚执教的《花瓣飘香》为例,作如下思考。  一、摆脱桎梏,从“封闭文本”到“资源开放”  【片段一】  师:同学们,在这百花盛开的春天里,你最喜欢什么
期刊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改编自古希腊神话,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痛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智慧,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课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体现了古希腊神话善于塑造英雄人物的特点。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普罗米修斯这个神的形象,我做到了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