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之名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34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贯城中的运河、飞驰的自行车、夜幕下浸泡在酒精和荷尔蒙里的红灯区,以及coffee shop里飘出的大麻味——这些都是关于阿姆斯特丹的最初联想。其实,这座城市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藏匿在街区里充满着巧思的独立店铺展示给你的,是阿姆斯特丹的另外一张脸。
  Raw Materials是一对荷兰兄弟于六年前开设的复古家居店。在此之前,他们经营着一家青年旅社。店铺位于Rozengracht大街上,偏离阿姆斯特丹最繁华的游客聚集区,周围多是当地人日常光顾的杂货店和餐厅。它的前身是一家芭蕾舞学校,整家店保留了当时的格局——三层楼由低矮的木梯连接,每间舞蹈课室被布置成了不同风格,陈设着店主长途跋涉收集来的老物件和经妙手改造的家具。
  据店员介绍,两位店主多数时间都是在旅途之中,最常去的是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他们对亚洲风格情有独钟。因此,在这家荷兰人开的店铺里,超过八成的商品来自东南亚,亦有少数来自欧洲本土。而我拜访这里的时候,这对荷兰兄弟刚踏上第一次前往中国的旅途。
  还至本处
  在Raw Materials,你能看到的所有物品都带着一种回归的安然之态,正如其名“Raw”。这种回归,并不是那种Vintage自我标榜的刻意做旧,而是这家店的主人对每一件物品诚恳的尊重——即使是一枚小烛台都会被悉心地照料,保留着它最原始的模样。来自印尼的九宫格橱柜,表面铜锈绿的漆已经褪得斑驳,拉开门,一张蜘蛛网挂在那里,像是在骄傲地炫耀这橱柜的老资历。形态各异的酒瓶像是刚出土的文物,磨花的瓶体上附着泥土和灰尘。这些泥土和灰尘会让人有种不可亵玩的敬畏之心,小心翼翼,生怕把尘土碰掉,它们可能已经在那里待了几十年。
  就像Raw Materials官网上的介绍所言:自然的,回收的,旧的,没有粉饰和打磨的,你可以看到天气和时间的脚印。有人说:越贴近自然,就越懒,越懒,也就越善良。懒是无为,店主的“无为”让一件件家具穿越万里,静静地躺在这家店,叙说自己的故事,等待知音把它带回家,不可不谓善良。
  一个木橱,从原木离开森林到最后脱于匠人之手,就是一个生命诞生的过程,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则是对其最好的致意,亦是对自然的尊重。还至本处,生命本来就有模样,有其最得惬的所在。
  另一种可能
  “我们想向来这里的人传达这样一种理念:一个物件可能老了、残缺了、破损了,但是它永远不会死,我们希望用我们的方式延续它的生命,或者赋予它第二次生命。”在这一点上,Raw Materials的灯给出了最好的诠释。灯罩可以是旧的自行车车筐、印有漂亮的图案的包装铁皮,灯架是来自机场、工地废弃的脚手架,还有电影片场淘汰的摄相机架。放映胶片电影的老式投影灯,摆在客厅富有现代感的皮沙发旁别有趣味。由比利时工厂的报废机器零件改造成的吊灯被取名为:Golden Belgium。失灵的压力表变成了小台灯的装饰,充满工业气息。
  荷兰几乎各个城市都会有周末二手集市,店主也会在这些集市上淘宝。他们发现,许多卖家出售的桌子会很难卖出去,很多是因为样子已经过时或者不够好看,但是材质都是非常好的木头。他们会把这样的桌子买回来,然后让荷兰当地的独立手工作坊改造成案板,店员说这些案板现在是Raw Materials最畅销的产品之一。除此之外,他们还把报废的木船改成可以折叠的餐桌。
  所谓不朽,就是创造另一种可能,便可让一切换个方式得以存续。
  无用之用
  哥伦比亚陶皿是店里的一个特色系列,是店主多次亲自到哥伦比亚的一个小村庄收集来的,有各种形状、尺寸,由当地特有的两种陶泥烧制而成。这个小村庄被店主称为“village of pottery”,几乎所有村民都以手工制作这种陶皿为生。这些来自遥远的南美洲的传统厨具虽然售价不菲,却十分受欢迎。店员每售出一件陶皿,都会提醒顾客它们是真的可以用来烧饭的,但是多数人还是会把它们当作摆件,因为对于欧洲人来说,它们的样子太特别了。
  店里的一张桌子上摆放着海陆空各种动物标本和兽骨,是店主从一些实验室和博物馆买来的。玻璃樽里用福尔马林泡着的章鱼、水鸟、猪崽会让人一下子从之前赏心悦目的体验中惊诧地抽离,可是据说它们是店主最得意的收藏之一。他们亦从来没有期待这些标本和兽骨会被卖出去,或许只是用这样一种个人标签任性地宣示着对这家店的主权。
  我几次询问店员,那些看来没有任何用途,甚至并不好看的物件(比如生了锈的手铐)为什么会出现在店里?有什么用途?会有人买吗?窃以为其背后是一些充满智慧与创意的设计。店员答:“没有想过它们的用途,我们只是觉得它们放在这里很合适,它们就该放在那里。很多物件是自从开店以来就在那里了,已经五六年了。可能真的不会有人买吧,但是我们就是希望它们在那里就好。”这样的理念颇有几分东方老庄哲学的意味——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如果生活被有用充斥,将会变得无比单一和硬质。
  Raw Material的存在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哲学课:以生命之名——没有腐朽,只有神奇。
其他文献
成都人爱吃,于是出了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对于成都人康清来说,吃是人生头等大事,于是她画了一幅成都美食地图。地图的形状是只熊猫,上面画满了成都大街小巷的美食,每一家都是她自己去品尝过的。今年年初,她又出了一本手绘书叫《成都食光》,准备用手中的画笔继续将家乡美食发扬光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绘地图成了抢手货,各大旅游胜地都要有一张,有时候甚至出现四五个不同版本,就连康清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都
期刊
“如何用一句话描述你的家乡?”“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知乎网友冯小舟如是说。  “少不入川”的本义是说川内交通不便,信息阻塞,因为很难被外面的世界发现,少年到了这里,无论如何努力都很难功成名就,而少年正是成功名之时,所以建议不要入川。  随着时间的变化,曾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难”已经不再是“少不入川”的理由,这句话也变成了成都人夸赞天府之国实乃温柔之乡,少年当胸怀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坚定者难免
期刊
俗话说:“天下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也是这种爱美的天性促使了首饰的诞生。远古时代人类把树叶、野果、骨骼、牙齿等天然而成的材料用绳子编织在一起挂在脖子上,可以说这是首饰最原始的萌芽,同时也表明了人类文明的开始。人类经过几千年佩戴珠宝首饰的历史演变,从以前的天然物到黄金、银、珍珠、宝石……但如何成就一件高级珠宝艺术臻品?被誉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的卡地亚,这个美誉伴随
期刊
殷九龙是媒体喜欢的那种采访对象。  还没火得大红大紫,不至流俗于追星捧月;瘦削、长发、一身黑色,典型大众幻想中的设计师艺术家形象;出身贫寒的农民家庭,能成为成都设计师中的佼佼者全靠一路摸爬滚打,又是段心酸血泪史;而2012年出品的陶瓷系列1/1000碰巧驾上了陶瓷热潮,让他的创意落实成有可能炙手可热的商品。我们处在信息消费时代的一个风口浪尖上,而人们最热衷于消费的,就是外表、故事和产品。这三样,殷
期刊
Prada女士一直是时尚界先锋的代名词,她的系列总是充满了反叛。有位著名的时装界的前辈曾形容要穿她的衣服,需要在衣橱里放—放,才能找到穿着的方式。Prada自由的想象力总能找到时尚的突破口,一直带给我们不断的惊喜。她和电影有着不解之源,前不久火热的《了不起的盖兹比》就是她和戏服师凯瑟琳·马丁的杰作。今年4月22日Prada将携手三位业界著名的戏服师打造北京的三家Prada店铺。他们是曾获得奥斯卡提
期刊
修女在河岸旁发现一件衣服,被人打捞上来、拾起、晾干,让它重获新生,几位名流女性入住在由修女开设的一家不知明的当地的旅馆里,嘴里说着不知道哪国的语言。蜂拥而至的狗仔队守候在酒店大堂,时刻等待女明星的出现。最后的主角是一条特殊的裙子,它好像是有生命的,她自己选择了主人,并突然让摄影师的照相机失了灵,它要以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事。  这个奇异的故事和想法来自意大利电影女导演爱丽丝·洛尔瓦彻(Alice Ro
期刊
我20世纪80年代生人,出生于马来西亚,在新加坡长大。我的童年非常简单,成长的过程中身边的环境也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我是第四代海外华侨,对于生命中的种种际遇我总是心存感激。2013年的时候我成为一名父亲,感谢上天的眷顾,让我拥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她充满好奇心、友善、精力充沛,对身边的事物总是跃跃欲试。我用影像记录她成长过程的动机其实非常简单:这难道不是一位职业摄影师父亲应该做的吗?我想所有的
期刊
身未动,心已呆  大年初五,去云南的前一天,朋友从手机发来一张大理环海路塞满人与车的壮观景象。我呆了。难道,我将来一次“穿过大半个中国去挤人”之旅?  很少在春节等长假期在国内旅行,这次早早就定了去云南。预想初六前往,应该已经错开了长假高峰。  我错了。首先是我们公司负责国内酒店套餐的小姑娘大惊失色地说,你订酒店了吗?我们那些酒店全满房了!那时还是元旦呢。我跑网上一看,果然我越感兴趣又有意思的精品
期刊
我从来没当过富人家的孩子,所以对奢侈品总是怀着陌生甚至少许观望的心态,觉得那些橱窗里的包包给人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一头撞进了时尚杂志后,耳濡目染地接触了许多奢侈品的信息,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香奈儿这两年的大动作——先是穿着球鞋逛超市,然后又带着模特上街游行,今年干脆大家伙儿一块儿下小馆子吃喝调情,而每一次的意料之外都博得无数掌声。我觉得这些大动作背后其实有个态度和逻辑,就是去奢侈化,或者说,去高冷
期刊
古典文学说到女性的化妆品,往往称为“脂粉”,这个词汇实际上是“胭脂”与“妆粉”的合称。所有的红色妆品都归在胭脂一项当中,“粉”则是指白色的化妆粉,搽敷在面庞或身体上,让皮肤显得细腻莹白。因为粉中一般者陟有香料或经过熏香,所以也常被呼作“香粉”。  大约自先秦时代起,人们在劳动实践中掌握了铅粉的制造方法。这种通过让黑铅发生化学反应造出的白粉质地轻细,洁白明净,所以既是建筑、美术、工艺中大量使用的白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