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与迷惘年代的南方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uasong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雀记》是苏童首次将笔触投入当下时代的转型之作,以小人物为切入点展现了社会中的欲望和迷惘。小说延续了“香椿树系列”凄迷隐幽的南方叙事,以多重隐喻连缀起整部作品。其流畅清丽的语言流露出颓废美学的体验,从中拷问生存的意义和宿命的存在。
  关键词:小人物  隐喻  南方叙事  时代性  命运
  一、小人物形象中体现的时代特征
   苏童之前的作品如《妻妾成群》、《红粉》、《我的帝王生涯》、《武则天》、《碧奴》直到《河岸》,都与历史书写紧密相连,帝王宫闱的诡谲,久远神话的悲凉,民国金粉的妖娆,个体生命潜沉在历史长河中,营造出一种苍凉幽深又魅惑的氛围。到了《黄雀记》,他却笔锋一转,将故事背景定位到20世纪八十年代到21世纪初的时光,显示出对当下社会人生的关照。作品中的人物也不再是帝王将相或是豪门大亨,抛弃了宏大叙事和史诗性描写后,从香椿树街走出来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折射出时代的光影。
   祖父这个形象是串联全篇的线索人物,故事的发端就是从祖父的“丢魂”开始。作者解释祖父“丢魂”的原因是他两次放弃了自杀,因而只能留下肉身却保不住灵魂。这个说法并不能完全阐释“丢魂”的外因和内涵。与《妻妾成群》中的飞浦和《罂粟之家》中的刘沉草相比,祖父延续了这种苍白病态的特质,然而失却了其中耽美魅惑的成分,呈现出一种彻底的懦弱可悲性。他对于生始终是混沌和迷茫的,随意的自杀和放弃,浑噩的为偷来的岁月窃喜,无所谓生和死的意义,最大的动力便是每年拍一次“遗照”。当生命只剩下生物性一般的苟活的时候,祖父的“丢魂”就成为了必然。他在“寻魂”的过程中,实际是想摆脱迷茫混沌的自我,找寻的是生命动力和自我认同。隐在祖父这个形象背后的是传统的父权家长制的衰败。父辈们掌控子孙的集权能力在这里被全部粉碎,祖父挂在客堂上的照片被保润父亲用水果刀轻松地刮下,保润妈直呼祖父为“老疯子”,孙子保润更是将他用绳子捆绑起来。父权的强大控制力被消解,原有的秩序被打破,父辈们不再是子孙们敬畏的对象,也不再能够给予子孙指引未来的能力,整个世界恍若失去了前行的路标。在一次次从医院出逃的“寻魂”历程中,祖父企图寻回曾经的自我和控制力,最终却只能在失忆与疯癫中聆听暗夜里先祖的叹息。
   面对摇摇欲坠的父权,作为子孙辈代表的保润和柳生,并未展现出青年人的蓬勃希望,而是将青春挥霍在香椿树街上,依着荷尔蒙的冲动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纠葛。在西方文学中,“成长小说”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类型。如《大卫·科波菲尔》、《汤姆·索亚历险记》直至最近的《哈利·波特》系列等,都描述了主人公历经磨难后成长最终达到人格完善成熟的过程。然而在《黄雀记》中,三位主人公仿佛停留在某个时间点上,身体成熟心智仍旧如初。保润一直以来都按照母亲的安排生活,他的世界里没有自我认同带来的满足感。他自尊又自卑莽撞的个性给他和仙女的罗曼史画上了暴力的结尾:保润用自己最擅长的捆人技术将仙女捆了起来。讽刺的是,当原有的父权秩序逐渐崩塌的时候,保润却又用暴力完成对父辈们的凌驾,这岂非走上了循环的老路?十年后的保润并没有学会稳重和成长,选择了在柳生的新婚之夜杀了他。保润最后的复仇绝非哈姆雷特式的陷于感性和理性中的挣扎,仅仅是纯粹的被感性牵引。他是一头徒劳冲撞的困兽,却始终未能找到前方的出口。作者巧妙展现保润莽撞木讷性格内的一抹柔软,面对怀孕的仙女,“他沉默了几秒”,“乌黑的手里抓着一朵莲花”。 [1]287
   文中的另一位男主人公柳生出生在富裕之家,旱冰、电影、跳小拉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最终铸成了强奸的大错。家人用钱使保润做了替死鬼之后,柳生看似改邪归正,学会小心谨慎的生活。实则他的内心一直陷在年少的这段记忆里。开着面包车四处“投资”,照顾保润爷爷的举动使他自以为获得了平静。但在保润和以“白小姐”身份归来的仙女重新出现在他生命里时,他在找寻青春的动力与求得现在的安稳中还是怯懦地选择了后者。柳生可谓是当下很典型的一类人,恣意妄为没有目标,渴望掌控人生却又缺乏承担。如同王德威所说,苏童笔下这些引人注目的倦怠男人,“从未真正成熟,根本就像张爱玲所谓‘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 [2]118
   《黄雀记》中的女性角色呈现出怯弱病态的形象,而作为作品中唯一的女主角仙女又如何呢?与《妻妾成群》中心机深沉的颂莲不同,仙女看似掌控着文中两个男主角的命运,实则自己的一生就像浮萍般漂浮不定,十年前被柳生强暴,十年后怀了不爱的人的孩子被逼跳河。幼年成为孤儿的经历使她不再信任他人,仗着姣好的容貌乖戾张扬,在本可以救赎自己的时候选择追逐金钱和权力,最终万劫不复。这个只有小聪明而缺乏真正智慧的女主角,渴望得到幸福然而从未抵达幸福之路。仙女这个角色延续了苏童一贯的“红粉”形象,通过其凄艳的命运和最后走向毁损的结局,流露出一种悲凉的“颓废”之美。
   《黄雀记》中营造了一个充斥着“庸众”形象的环境,“看”与“被看”模式依然存在,只是这里不再有启蒙者的存在,如无物之阵的宿命轻易地击倒了每一个人。然而这些小人物却显得更为悲凉与真实,更为贴近尘世。这也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太多的喧嚣引诱人追逐,最终陷入了自我迷失的混沌。海德格尔曾有过“被抛在世“的观点,当自己无法回答从哪里来又去往何处的时候,是选择“过客”式的反抗绝望还是保润们的走入迷惘?启蒙者已死,留下一众小人物在市井里挣扎。“小说透过叙述的故事、人物,触及的是那个时代的伦理、欲望、物质和精神失落与惆怅的存在境况” [3]84,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保润,是柳生,抑或仙女。
  二、多重隐喻构筑的苍凉宿命
   作者通过对意象与隐喻的精心设计和运用,使一环扣一环的多重隐喻构成了一个精妙的结构,将文中的每个人都陷在“宿命”这个巨大的阴影里挣脱不出。祖父的“失魂”是第一个隐喻,“魂”象征着他的自我和对家庭的掌控。随着祖父被送进井亭医院,他被拆解的红木大床则是第二个隐喻。大床被肢解和变卖,父权遭到了子孙们的挑战,曾经的“君臣父子”只幻化为祖先哀泣的叹息夜夜飘浮在香樟树街上。木床的每个构件仿佛都寄托着一个祖宗的魂灵:“祖宗们的幽魂从木缝里崩溃四散,不同的祖先有不同的心胸,有的宽容后代,默默地走上迁徙之路,有的心胸狭窄,绝不宽容不肖子孙。”[1]22保润研发出十几种绳结的系法将疯癫的祖父捆绑起来,由此引出了第三个隐喻,即对既有权威的反抗。“民主结”、“法制结”的名称也是对当下社会的一种反讽。纠缠三位主角的水塔是一个笼子,三个人在这里拥有了共同的秘密,也因此沦为挣脱不出的兔子,十年过去还是回到了原点。柳生为重逢后的仙女追债得来的马则为作品增添了一抹玄幻的色彩。马是成功的象征,柳生得到马却又被迫放弃使成功的幻影终于破灭。白马在清晨的香樟树街上奔跑的意象成为一个道具,作者借此“实现对现实的变形,带我们到一个既实又虚的世界里去”。[4]故事的最后,仙女生下了红脸蓝眸的“怒婴”,“红脸”象征着久违的生机与活力,“湛蓝”则象征着纯净无垢的新开端。
其他文献
摘 要:本通过对《明伦大典》中议礼双方疏奏的解读,试图挖掘出“大礼议”明代士人对帝统的认识。反对派和支持派最核心的理论差异在于:“帝统”究竟一个宗法之中的、最大的“大宗”还是一个宗法之外的、完全政治性的“公器”,换言之,“帝统”中究竟是“尊亲并举”还是单纯的“爵位之尊”。本文通过考察“反对派”的奏疏及引用儒家经典,试图发掘反对派所秉承的礼义。以杨廷和为代表的反对派认为只有坚持世宗与孝宗的父子关系,
期刊
摘 要:我国非正式组织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大力拓展。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的非正式组织研究更是很少。《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一书浓墨重彩地探讨了我国公共部门中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影响及治理,是一本从非正式组织视角探讨社会管理创新的开创性著作。该书作者王燕近年来在国内社会学界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我国非正式组织研究的突出青年学者。  关键词:公共部门 非正式组织 社会管理创新  《我国公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说:“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①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媒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特点,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巧用信息技术,将之与语文课堂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识字学文的效率。笔者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3课《王二小》中多次运用到信息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摘 要:李约瑟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科学为什么在近代以后落后于西方科学?这个问题就是李约瑟难题。很多人对此进行了回答,很多人认为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科学缺乏演绎推理。是否真的就是中国古代科学缺乏演绎推理性质导致了中国古代科学的现代落伍呢?对此难题的进一步解答,一直困惑着无数的学者。多年来,刘邦凡长期从中国推类逻辑的视域去思考中国古代科学的演绎推理问题,《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一书就是从
期刊
摘 要:德语语气小品词在德语会话交际中主要用于表达会话者的主观情感和交际目的,对会话交际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eigentlich为例,以会话分析相关理论为支撑,着重分析德语语气小品词的会话交际功能,并结合交际教学法和目前德语教学实际,提出德语语气小品词教学方案,为德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会话分析 语气小品词 教学 eigentlich  ★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
期刊
摘 要:为了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培养目标,高等美术院校往往都很重视选修课的开设,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本文以广州美术学院的选修课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比较,希望能为其他高等美术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州美术学院 选修课 调研报告  作为专业性院校的各大高等美术院校,在教学中通常都会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如何建设合理的选修课制度以补充完善专业性院校的教学结构,从而实现
期刊
摘 要:德国纽伦堡(德语:Nürnberg,英语:Nuremberg,或译称纽伦伯格),始建于公元11世纪,历史上曾被马丁路德称作“日耳曼之眼和耳”,这里保存着很多著名国王的王冠和王剑,还是中世纪欧洲大陆商路汇聚之地,德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地方;同时它还是纳粹党代会之都,纳粹精神之都,著名的纽伦堡审判之地。经过这些沉浮,这座近千年历史的古城能否重现中世纪的荣光?本文将对其娓娓道来。  关键词:中世纪荣
期刊
摘 要:女性作为世界上拥有最细腻情感的生物能够更加完美地诠释悲悯的情怀,女性对外界的任何人群以及事物都存有一种天生的怜悯之情,她们关注世间万物的生活及感受,懂得关心自己碰触到的每个灵魂,也敢于为他人付出,用一颗感恩的心接受来自外界的情绪和状态。作为世界上最为柔和,也最具有震撼力的情感,悲悯的情怀引导女性整个人生的步伐。悲悯的情怀似乎是来自于旷世之中最纯净的感情,能消融尘世中的冰霜。找不到适合的辞藻
期刊
摘 要:在题材内容上,徐訏作品可以分为乡村模式、都市模式、乡村与都市结合模式。徐訏笔下的人物模式主要可分为知识分子与交际花、从入世到出世人物、幸福家庭的小姐。徐訏作品在故事情节上也是模式化的,他的小说开头总是先设悬念,伏笔过多,总是展现宿命观笼罩下的美的残缺,小说中的“我”与女子的交往总是在夜间,小说经常设置美丽单纯的女子被男子抛弃的情节。  关键词:徐訏 作品 模式化   读过徐訏全集就可以看
期刊
摘 要:中西方对人生意义的获得有不同的解决之道,中国儒、释、道三家虽然路径不同但都着力于“解脱”,而西方基督教传统在于上帝的“拯救”。本文试图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进而分析屈原对于人生意义问题的解决之路,最后阐述林怀民对于《九歌·司命》一节关乎人生意义问题的解决之路和他对原著的精当把握。  关键词:拯救 解脱 《九歌》 司命   20世纪初,处在“西学东渐”和“旧学新知”门槛上的几辈中国学人为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