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规定:“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关注幼儿主体意识的孕育,为幼儿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谓自主性行为,它包含着个体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心等品格特性,是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必备的重要心理要素。4-5岁幼儿的社会动机能力明显提高,有意行为开始发展,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在自我意识方面,他们开始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行为反应,能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必须经过体验、内化幼儿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性行为才能真正形成。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孩子自主性行为的意义、培养的方法,提高家长培养的主动性、责任心及方法,是孩子自主性行为发展的关键。
主题教育活动能满足幼儿喜欢尝试、喜欢发现、喜欢以各种形式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的欲望,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和素质的形式。因此,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开展“基于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自主性行为培养的研究”,使幼儿的品格特性得到健康发展,为培养新世纪具有健全心理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满足幼儿自主发展需要的主题教育环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行为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的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环境不仅能美化活动室,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自我表现与展现的舞台。墙饰更应该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色彩上,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令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在绘画造型上,造型稚拙、简洁的美术最能吸引幼儿。例如,教师可从情感入手,以拟人方法让幼儿认识动植物,了解动植物过冬方式,深切感知到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促进了幼儿健康情感的萌发。
二、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各环节,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行为
一是让幼儿自主确立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题。主题教育的内容必须坚持由幼儿自我生成,是实施主题活动重要的途径。在主题教育活动产生前,教师及时发现了幼儿关心的话题,将之生成主题,与幼儿共同讨论交流,使主题环境作为展示幼儿兴趣和经验的窗口。二是让幼儿在主题活动过程进行自主探索。要给幼儿足够的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可以有独立思考问题和想象的自由。三是让幼儿对主题教育活动的结果进行自主评价。总结和交流是孩子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地好机会,也可以显示幼儿的小成绩提升自信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基础
教师要建立与幼儿平等、民主、心理安全的精神环境,使幼儿感受到师生间、同伴间的关爱、理解、重视、接纳、支持;感受到在活动内容、方式、伙伴的选择上能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的权利。在主题活动实施中,当幼儿遇到困难冲突时,教师要及时地了解、点拨和帮助;当幼儿闪现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师要灵活地捕捉,热情的鼓励、赞赏和支持;当幼儿在探索中出現不成熟的创举时,教师要给予宽容、理解和引导;当幼儿自主生成新构思时,教师要满怀兴致地关注、欣赏和扶持。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乐于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表现,达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老师及时追随幼儿的活动,为孩子的自主游戏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四、营造有利幼儿自主交流的氛围,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共享快乐的机会
幼儿参与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是享受已知、表现已知、升华已知的过程,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不仅能增添活动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如:有时,幼儿三三两两讲述个人的活动感受;有时则以主题为单位,讲述自己主题教育活动中的新发现、高兴的事;有时请幼儿围绕活动过程中生成热点或者碰到的困难开展讨论,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伴相互体验分享快乐。一次次的交流与分享活动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达、独立自信、主动交往的能力,也促进了幼儿情感、个性的健康发展。
五、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家园共育,为幼儿自主性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调查和观察中发现,幼儿家长学识水平、工作单位、家庭结构、对孩子教养态度、观念等的不同,都会导致孩子自主性行为发展的差异。通过家长会、主题活动调查问卷、家访等形式使家长明确培养幼儿自主性行为的重要意义。通过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树立家长科学育儿观。同时,将家长的资源有效引入主题活动中,从主题的设计、准备、实践过程,始终把家长置于与老师同等的地位,如:家园互动的参观(参观超市、理发店、肯德基、参观教师自制玩具展等),亲子同乐的收集制作活动等,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责任心、自觉性,促进幼儿形成了好的个性修养,健康、和谐发展。
六、结论
主题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孩子的创造意识,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主题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主动进行参与,并亲身的实践、体验,并且在自身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幼儿可以通过主动合作、探究,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进而学习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行为,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能满足幼儿喜欢尝试、喜欢发现、喜欢以各种形式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的欲望,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和素质的形式。因此,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开展“基于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自主性行为培养的研究”,使幼儿的品格特性得到健康发展,为培养新世纪具有健全心理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满足幼儿自主发展需要的主题教育环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行为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的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环境不仅能美化活动室,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自我表现与展现的舞台。墙饰更应该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色彩上,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令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在绘画造型上,造型稚拙、简洁的美术最能吸引幼儿。例如,教师可从情感入手,以拟人方法让幼儿认识动植物,了解动植物过冬方式,深切感知到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促进了幼儿健康情感的萌发。
二、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各环节,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行为
一是让幼儿自主确立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题。主题教育的内容必须坚持由幼儿自我生成,是实施主题活动重要的途径。在主题教育活动产生前,教师及时发现了幼儿关心的话题,将之生成主题,与幼儿共同讨论交流,使主题环境作为展示幼儿兴趣和经验的窗口。二是让幼儿在主题活动过程进行自主探索。要给幼儿足够的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可以有独立思考问题和想象的自由。三是让幼儿对主题教育活动的结果进行自主评价。总结和交流是孩子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地好机会,也可以显示幼儿的小成绩提升自信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基础
教师要建立与幼儿平等、民主、心理安全的精神环境,使幼儿感受到师生间、同伴间的关爱、理解、重视、接纳、支持;感受到在活动内容、方式、伙伴的选择上能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的权利。在主题活动实施中,当幼儿遇到困难冲突时,教师要及时地了解、点拨和帮助;当幼儿闪现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师要灵活地捕捉,热情的鼓励、赞赏和支持;当幼儿在探索中出現不成熟的创举时,教师要给予宽容、理解和引导;当幼儿自主生成新构思时,教师要满怀兴致地关注、欣赏和扶持。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乐于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表现,达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老师及时追随幼儿的活动,为孩子的自主游戏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四、营造有利幼儿自主交流的氛围,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共享快乐的机会
幼儿参与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是享受已知、表现已知、升华已知的过程,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不仅能增添活动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如:有时,幼儿三三两两讲述个人的活动感受;有时则以主题为单位,讲述自己主题教育活动中的新发现、高兴的事;有时请幼儿围绕活动过程中生成热点或者碰到的困难开展讨论,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伴相互体验分享快乐。一次次的交流与分享活动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达、独立自信、主动交往的能力,也促进了幼儿情感、个性的健康发展。
五、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家园共育,为幼儿自主性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调查和观察中发现,幼儿家长学识水平、工作单位、家庭结构、对孩子教养态度、观念等的不同,都会导致孩子自主性行为发展的差异。通过家长会、主题活动调查问卷、家访等形式使家长明确培养幼儿自主性行为的重要意义。通过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树立家长科学育儿观。同时,将家长的资源有效引入主题活动中,从主题的设计、准备、实践过程,始终把家长置于与老师同等的地位,如:家园互动的参观(参观超市、理发店、肯德基、参观教师自制玩具展等),亲子同乐的收集制作活动等,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责任心、自觉性,促进幼儿形成了好的个性修养,健康、和谐发展。
六、结论
主题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孩子的创造意识,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主题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主动进行参与,并亲身的实践、体验,并且在自身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幼儿可以通过主动合作、探究,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进而学习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行为,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