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里程碑之作

来源 :人生与伴侣·极品课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a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方剂学发展史》是一部具有极强实用价值的医学是研究著作。在当今的方剂学著作与中医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情况都是只注重于著名或者十分常用方剂的分析、解释、以及相关的临床使用经验的介绍,而关于方剂的理论方面,却往往只有很少的一两页篇幅,而且仅仅局限于八法十剂、君臣佐使以及药物加减。
  现在有部分学习者为了应付考试,仅仅机械地把一些基本方剂背下来,等到了临床时,已经背熟的方剂如果起不到理想效果的话,就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即便是自出一方,但通常是毫无章法,进行胡乱堆砌药物,根本不知所云。最终导致的结果就像是不明不清,一团浆糊,一笔糊涂账。由此可见,方剂学未能发展进步,而临床医疗更是困顿。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方剂教学源流不明确、原理不清晰以及方法缺如所导致的。
  中医学中的辩证论治,换言之就是理法方药,而方剂则居于立法方药的枢纽地位。如果方剂不清、不明、无法对症的话,又何谈临床疗效?存在一些聪慧之人,能在临床的实践中,逐渐领会其中奥义,体会到处方用药的真谛,但如今的中医师中,这样的大师,实属寥寥,少之又少。现在的多数临床中医师虽然已经掌握了背方和抄方,但是却无法实现自行制方。当今的方剂学教学内容多只注重理论研究,忽视临床指导,这样就很难保证能够培育出更多的中医临床大师,在当下的中医课堂教学过中,亟待加强方剂学能力和处方方法的培养,这也是迫在眉睫的重点工作。但是,上面所述的问题也不能全是方剂学老师的失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过去没有方剂学史的详尽与系统的研究,如今方剂学史已经成形,无论是教授还是学习者,都能从中获得实用的内容。
  我在《中医方剂学发展史》整部著作中认真研读了其中主要的处方原则与方法,再结合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做出如下阐述:
  有历史记录的方剂最早出现时间是在《黄帝内经》与先秦时期,而《黄帝内经》则是奠定了无味配伍原则与“君臣佐使”组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提供了具有示范作用的269方,为后世处方的的直接采用奠定了基础;在制方时有据可依。孙思邈则是提倡外来大复方经,开创了唐代以后的一代医风。方论在北宋时期兴起,开始探索制方中的方圆规则。
  根据《中医方剂学发展史》中的罗列,可见中医史上制方方法与原则逐渐趋于完善。当中医临床医师在遇到成方不敷使用状况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参照文中所述的相关原则与方法,来准确地根据病人当时的实际情况写出所需的处方,体现了《中医方剂学发展史》的实用价值。《中医方剂学发展史》是第一次对方剂学史进行了完整的、系统的、明确的论述。同时,这本书中的著作体例规范,当中所涉及的方剂刊物多达数百种,本书的作者们在其中付出的辛勤努力是值得赞赏的。书中还列入了如郑金生所写的《祖剂》、《小青囊》等新方书,独具慧眼。
  全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采用了内史为主,同时结合外史研究。在内史研究方面又主要从方剂学本身来开展,分析从单味药到多味药,从单方到复方,从理论释方到理论制方,从方剂学课程到方剂学学科等等学术研究的传承、演变与发展。同時,通过结合外史的研究,从对方剂学发展产生影响的哲学、科技、文化、宗教等外部因素来进行探讨。譬如根据文献内容记载,春秋时就有士大夫意识地去搜集验方,并通过“献方”的形式传播,这为早期验方的积累提供了依据。又譬如在宋代流行的“煮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战乱而导致药材紧缺,用煮散的方式可以节约药材。相较以往的多数研究仅仅着眼于对内史的研究,难免不够全面,说服力较弱,因此需要通过外史研究进行扩充。
  书中对于以往的观点有所修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如清代罗美所著的《古今名医方论》中写到,方论始自金代成无己。经过作者研究,认为方论应始于北宋,在《南阳活人书》和《伤寒总病论》中已有简单的方药分析了。在南宋考题集《太医局诸科程文》中所记载“论方”的内容,主要研究了论方剂的组成与药物间的配合,并且分析了各药在方剂中产生的具体作用。作者的上述一些列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方论”早于金代。还有学者认为,成无己所著的《伤寒明理论》里二十首张仲景方解是理论用方的标志,但这种观点并不严谨,因为成无己只是运用《内经》里的药性理论和制方来阐释具体方剂的药物配方关系与主治功效,并未有涉及对新方制作的指导方面。由此可见成无己所写的是理论释方,而不是理论制方。关于中医理论指导的新方创制时间,也早于成无己。
  作者在书中写到近代方剂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代中医方剂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借鉴与启发意义。自近代西医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医方剂学产生了直接影响,出现了按西医疾病分类的方剂,中西药合用的组方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制剂方法,出现胶囊剂、注射剂等新剂型。方剂学也首次在学校课程设置中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同时也编写了方剂学教材,近现代方剂学学科的初步建成为现代方剂学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中医方剂学发展史》是一部内容丰富完整的方剂学专科历专著,其逻辑思路细密严谨,研究方法科学合理,文献资料详实丰富,创新性强,学术研究价值大,填补了我国方剂学史研究空白。诚然,编写如此重要的论著,其中也难免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以及《圣济总录》这三部重要的官修方书,在内容的描写上不免单薄,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专题介绍的相关内容能够更加详实、深入一些的话,或许就更便于读者使用时进行参考。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创造一切条件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并且随时随地可以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营造学习英语的有利环境,也应该努力创设直观、有趣的英语学习情景,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大胆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达到快乐学习,快速成功的目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如何创设学习情景的。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
期刊
高中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化学课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进新的教学观念,营造自由良好的学习气氛,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关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程度,知道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及时更改教学方案,完善高中化学个性化的教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对个性化教育的认识  什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些双边活动中,提问行为是教学众多行為中出现频率较多的行为,是师生互动最主要的途径。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其次,课堂提问有助于在课堂中更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再次,课堂提问能起信息反馈作用;第四,恰当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能起思维桥梁作
期刊
玛纳斯县第一中学历经五十八年的风雨洗礼,共有在校生2234人。玛纳斯县的高中社团活动源于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各种活动开展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在菁菁校园,一直以来活跃着管乐团、文学社、街舞团、篮球队、舞龙舞狮队、秧歌队等学生社团。这些社团活动看似轰轰烈烈,但却存在诸多问题,如:社团建设不科学、不系统,随意性比较强,没有可操作性强的模式;社团管理比较松散;社团建设制度不健全;社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得不
期刊
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小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应培养小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本文着重谈了如下几点:营造课堂教学开始时的气氛;动手
期刊
一、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应考的角度来看,不管是职称英语考试还是出国留学的英语GRE托福过关,阅读理解本身直接就在试题分值中拥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中国人所理解的“完形填空”以及“单选”等题型也与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联。就从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实际意义上来讲,阅读也是增强英语语感、增强遣词造句能力和提高词汇量、短语量的重要途径。就是按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活是地理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地理教学的精髓所在,是地理教师追求的至高境界。如何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对学生
期刊
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發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这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课题。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的高低分成不同的层级,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因材施教,真正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习成绩,其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学生分层  首先要对学生“智力因素、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文要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古诗文时要“重读”。如何才算“重读”呢?  首先,得多读。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一要遍数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诚如宋代理学家所说“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多读学生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而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人们借助语言,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又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把语言教学渗透到数学教学工作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在乡镇中心小学从教三十多年,参加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期末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