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情感的生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ke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作为快餐式消费文化的网络文学满足了如今面对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对文学情感的消遣。如今在网络空间中“文学降低了高度,却走近了更多人的生活”[1],逐渐显现出网络空间文学社会化的真谛,人人都可以在此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压抑的内心情感以文学的方式进行宣泄,而“凡是文学创造都存在着情感的表现”[2]。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情感的生成有明显的区别,本文旨在从网络文学创作上的特点出发,探讨网络文学情感的生成。
  【关键词】:网络文学创作;情感; 生成
  随着网络技术与各种电子产品、设备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网络文学圈子不断壮大,文学与影视的结合也将某些作品推上各大搜索引擎和视频客户端排行榜的前列,尤以古代玄幻小说和展现都市生活、情感系列小说为主。这里所要讨论的网络文学正如李乃莹和周双丽在文章中所述:“由网民们演化而来的业余爱好者为了表现自己对文学的尝试,对人生的想法及对当下的情感体验而创作的原生态文学”[3]。创作者们可能是活跃在各大论坛的专职网络作家,又或是从事其他职业的对网络文学创作有兴趣、乐于表达自身情感体验的业余爱好者,但网民是他们共有的身份。
  一、网络文学创作的特点
  都说网络文学是网络和文学有机结合的产物,于是在很多方面它都呈现出与传统纸质文学创作不同的特点。
  1.创作主体:年轻化、非职业化
  之前文章提到,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是肆意畅游在网络空间中的网民,他们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能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空间随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文字书写与熟练操作网络的能力,有精力也乐于去彰显自己的个性说明这是一个年轻化的所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多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甚至十几岁的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多容易产生困惑,不管是个人理想的实现还是面对现实生活的困扰,在网络这个开放而虚拟的世界中他们找到了宣泄的渠道。比如曾一度风靡网络的历史类作品《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29岁时还是公务员的他因《明朝那些事儿》走红,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与评说历史,实现了自身个性化的彰显和表达。
  多数网络原创者并不是专职作家,而可能是公务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总之是穿梭在城市里每天忙碌经营着生活的与大部分人一样的生命个体。在传统纸质文学创作中,主体构成是我们说的“作家”群体,他们通常进行职业化的写作,以写作、出书为主要工作方向和谋生手段。而在网络文学创作中,部分作者可能仅仅是出于兴趣或觉得有书写与表达自我内心情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于他们而言,网络文学创作并不是主要的生存手段,而是闲暇之余的活动。当年明月每天下班后回到家中,一天的工作劳累之后继续抽时间写《明朝那些事儿》,这只是他个人的兴趣爱好。
  除了以上两个典型明确的特点之外,网络文学创作主体还有以下特点,如身份的匿名性和虚拟化,在网络世界中,作者们隐藏真实的自己,虚构出自己的年龄、名字甚至是性别。
  2.创作内容:网民生活的写照与个人情愫的表达
  如今,网络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各类电信网络的发达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说网络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并不为过,于是它本身也成了网络文学创作的源泉。一般来说,传统纸质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主要以现实生活、现实社会为基础,进而进行高于生活之上的艺术创作,现实主义题材反映的是现实生活背景之下作者对人类、人性、社会现象等的深入反思。而网络文学创作则不然,虚拟网络世界的网恋故事,网络科技之下的职场故事,玄幻武侠类作品中的奇幻情节里蕴藏着的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等都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这些可能是对网民小我个人生活的写照。
  除了是网民生活的写照之外,网络文学的内容也多是个人情愫表达。网络文学能够体现现实生活与网络虚拟世界的矛盾和冲突。比如《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是作者三十的都市言情类作品,在现实生活中,作者三十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喜欢过黑白颠倒的生活,略显懒散,作品的内容并不是他日常生活的写照,与他日常的生活相去甚远,或许是平日生活的无聊让他突发奇想创作这样一部纯爱作品,纯属个人的日常遐想。
  3.创作过程:高效性、互动式的自由化创作
  高效性不难理解,每年的网络文学数量之庞大大家有目共睹。传统文学创作依靠的是作家的个人艺术思维,点点滴滴汇聚之后的文字表达,有些甚至需要作者的实地考察与体验。但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通常是一泻千里,作者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七八十章甚至上百章的创作,速度之快非传统文学创作可比。互动式的创作在于,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作品连载后网友们在阅读完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发表评论,表达想法。读者的阅读体会可以为作者的下一步创作提供启发,相较于网络文学创作,传统文学创作更多是在较为私人和封闭的环境下进行。
  二、网络文学情感的生成
  “人的情感世界是一个无限庞杂又富于变化的领域,包藏着无穷的奥秘,无论用多么复杂的方式恐怕都难以将它彻底洞悉”[4]。传统文学中的情感也是如此,也引得大量学者探索其背后的成因。与传统文学创作相比,网络文学创作伊始的理念就不同于前者,有着其独特的情感生成环境。
  1.生成的环境
  网络文学本就诞生在一个网络科技发达,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現代都市生活背景下,它所承载的情感已经不同于传统文学中在宏大历史社会背景下作家面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类等重大话题的深切思索。只是网民们在日复一日的都市生活中个性化情感的释放,如今的都市生活环境远离战争、疾病等带来的灾难,也没有了“五四”时期那特殊年代下的纷争,到处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消费主义观念盛行,社会风气也逐渐变得急躁。
  正如金雅所说,“在现代社会转型与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生产的飞速发展为人的发展开辟着物质基础与前提;另一方面,紧张的工作,功利的追逐,忙碌的生活又使人几乎无暇去顾忌情感的需求与发展”[5]。“低头族”随处可见,每天忙碌之后只想着休闲,挤出时间进行对传统纸質文学的欣赏和对情感的关注已变成奢侈品,因为这全然不如追剧和去电影院消费来得容易。提到这一点,又不得不重视由网络作品所改编的电视剧,比如近来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文本作品本身都引起不小反响,网友给出如下评论:“这篇文当初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就感动不已,明明没有华丽的词藻,明明没有煽情的语句,却那么轻易的就打动了读者的心,点点滴滴,轻轻扬扬,似乎是不经意的时候,就在深潭里投了一块名叫‘桃花’的石头,水晕一圈圈的荡漾下去,涟漪一阵接一阵”[6]。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私人化创作不断走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作者唐七在接受采访中就提到,“自己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因为喜欢上古神话作品,觉得以这个背景写个故事好玩儿,自己擅长写暖萌派的故事,让大家看了都开开心心”[7],可见对网络文学中的作者读者们而言,出发点都比较个人化,可能是作品中的情感引起了共鸣,也可能受众只是跟风以期达到娱乐和打发时间的目的,总之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以都市市民阶层为主体的受众的欣赏趣味。   2.生成的情感特点
  通过前文的论述可以看出网络文学的情感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真实与虚幻并存。网络文学创作是在较为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下一个普遍又特殊的群体进行的一种个性化情感表达,是网民作者们面对现实生活时安放个人情感的一片栖息地。这种情感确实存在,大量的阅读点击量和狂热粉丝的热捧也说明作品达到了“共情”的效果,《诗学》中亚里士多德也提到,“被情感支配的人最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忿怒和忧郁”[8]。但這种真实又引出情感的虚幻,这里的阐述似乎前后矛盾,但文章用的是“虚幻”一词,并非虚假。所谓情感的虚幻,即是说虽然情感的真实性不可否认,但是情感确给人一种虚幻缥缈的感觉,比如前文探讨过的《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美好的愿望和追求凭空想象、不切实际。再如玄幻小说中都有的打打杀杀、江山美人的故事情节,亦梦亦幻故事背景的呈现,文章认为也是情感虚幻的表现,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景转换成网络文学中一个个“丰满”的理想。这就是情感的真实与虚幻并存。
  其次是私人化与公众化并存,个人情愫的表达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特点之一,其情感也呈现出私人化的特点。很多言情类网络作品中有对私人生活或者私密话题的描述,不排除它们有可能就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和某些“另类情感”的体现。网络空间本身的虚拟性就易混淆视听,让受众难辨真伪,网络文学创作主体也无需面对公众人物所要承担的舆论压力,因而作者们更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在日常生活中受道德约束或压抑已久的私人情感。网络作为文学生存的载体,给网民们提供了一个卸下面具宣泄私人情感的平台。另一方面则是情感的公众性,人生而为人,私人化的情感再多变复杂,也可以大致总结出某些规律,如中国古代儒家的“七情”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也”[9],再私人性的情感说到底也是人之本性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公众情感的大胆书写,只是规范于现实生活的道德而显得太过私密。由此可见,网络文学情感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注释:
  [1]刘秀珍:《个体生命的自由舞蹈——网络文学情感空间》,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3期,第29页。
  [2]童庆炳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62页。
  [3]李乃莹,周双丽:《网络文学的情感空间》,载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第75页。
  [4]董学文,张永刚:《论文学思想与文学情感的生成》,载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第60页。
  [5]金雅:《文学审美的情感功能》,载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第52页。
  [6]摘自网络。
  [7]同上。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9]董学文,张永刚:《论文学思想与文学情感的生成》,载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第59页。
  参考文献:
  [1]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诗学[M].罗念生,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3]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4](德)尼采.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M]. 周国平,译. 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2.
  [5]朱光潛. 朱光潜谈欣赏[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4.
  [6]金雅. 文学审美的情感功能[J]. 江西社会科学,2003,(01):51-54.
  [7]董学文,张永刚. 论文学思想与文学情感的生成[J]. 甘肃社会科学,2000,(05):56-61+71.
  [8]祁志祥. 文学情感特征的系统透视[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03):30-41.
  [9]王元骧. 情感——文学艺术的基本特性[J]. 文学评论,1983,(05):91-102+26.
  [10]周来祥. 审美情感与艺术本质[J]. 文史哲,1981,(03):3-8.
  [11]狄其骢. 艺术创作中的情感问题[J]. 文史哲,1981,(03):8-13.
  [12]姜永刚. 率真,网络文学的情感取向[J]. 理论界,2005,(04):198-199.
  [13]刘秀珍. 网络文学情感表达形式[J]. 理论与创作,2004,(02):17-19.
  [14]孙宜君,桂国民. 论我国网络文学创作特点[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3-6.
  [15]徐学鸿. 网络文学的特质及其发展趋势[A]. .中国小说研究[C].:,2003:6.
  [16]李乃莹,周双丽. 网络文学的情感空间[J]. 青海社会科学,2002,(01):74-77.
其他文献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摘要】:《一千零一夜》是一本部头宏大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主干故事奠定了该作的女性话语基调——重压下女性的反抗。运用女性主义视角,抓住各色各样的女性在反抗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敢,反映女性在被动中的主动地位,而不止停留在简单揭示女性的被压迫地位;并准备寻找一条切合实际的“出路”,以帮助女性逃离“潘多拉的魔盒”。  【关键词】:《一千零一夜》;女性;女性主义;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333)  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敦促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与变迁,各类基础设施愈发完善,而现代医疗机构亦已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形成体系,医院作为一个治病救人的服务性机构,医疗环境对于治疗过程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大范围实施,我国将有可能迎来又一次生育高峰。孩童的增加必然会使得儿童就医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届时各类大型医院将面对更大的就诊压力,而儿童医院的需
期刊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57)  【摘要】:老子的《道德经》名留千史,其思想更是被后世人广为流传、学习,本文通过介绍老子“少则多”的思想来阐述建筑和现代服装设计中“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及设计现象,介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出来的设计浪潮和大师,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指出运用“少则多”的原则就要做到,一是摒弃一切不必要的东西;二是著重舒适雅观;三是力图拿最简单的设计来体现华丽的东西。
期刊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57)  【摘要】:艺术的范畴很广,艺术原理是一种以艺术研究为目标,是对研究艺术表象极其规律归纳的一门学问,艺术是以形象化的手段来实现自我认识和传递人类情感的一种意识形态,包含有艺术家、艺术品、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与批判、艺术传播与交流、艺术生产与消耗、艺术门类极其发源和发展、艺术风格与派别等与艺术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艺术具有虚拟性、形象、想象、情感、美学等特
期刊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57)  【摘要】: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的形成,是经过反思和创造而形成的风格。它没有成为一种艺术运动的起源,它是一个非常个人的,有学术味的设计,它对建筑设计领域具有非凡的意义,但又区别于其它设计运动;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个性,表现力。  【关键词】:自由的理念;解构主义建筑;空旷无序;反常  解构主义的定义就是重新组合打破常规,其建筑的特点也是延续这个观点,进
期刊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摘要】:“孤独者”的形象,是鲁迅小说中塑造的下层知识分子中成功的人物形象。鲁迅笔下的孤独者,大多带有本人的影子,带有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影子,是作者对旧时代文人的整合提炼。同样是五四时期,冰心以写问题小说来勾勒那些从乐观救世陷入悲观恨世的苦闷青年,《超人》中的何彬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都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社会黑暗的共性。适逢新文化运动100周
期刊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文学研究不应局限于审美一维,想要深入、彻底地研究古代文学,离不开文献的考据、校勘、版本、辨伪等问题。石刻与纸质文献相比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高的可信度,为古代文学研究保存了大量文献资料,还可以起到辑佚补遗、校勘异同的作用,我国很多传世典籍皆赖石刻文献得以不断辑补、校勘,有效提高了文学研究所必备的文本的准确度和完整性。另外通过石刻对创作时间
期刊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00)  【摘要】:中国动画中水墨动画是重要内容,在世界上都有着广泛的知名度。更是成为中国动画片的标志,这足够说明中国的水墨动画在世界动画的重要地位。本文以《山水情》为例,结合中国当前动画表达方式,研究水墨动画的艺术特征,发扬中国水墨动画艺术。  【关键词】:水墨动画;艺术特征;山水情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水墨动画有了较快发展,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绘画的结构
期刊
(山西大学 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中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就起源于我国。这项技术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传统木版画是随着我国雕版印刷术的产生而出现的,所以木刻版画的起源国在中国。雕版印刷术最早出现在何时何地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我国唐代咸通九年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扉页画,目前被称为是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木刻版画。  【关键词
期刊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400)  【摘要】:贝多芬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音乐家、作曲家,他有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我们好多普通人都知道。《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协奏曲的代表作,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欧洲的音乐发展史上。它是贝多芬五部协奏曲中的最著名一部,他的规模非常庞大,因此这不作品也被人称之为“皇帝”。在这部钢琴协奏曲中能表现出贝多芬高超的作曲技巧,每一个音符都衔接的起到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