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验式的科学发现活动中,幼儿是主体,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起着将主体的已有观念与新知衔接、贯通,并帮助主体完成认识升华的作用,它引领幼儿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它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通道,使幼儿可以深刻地了解事物。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科学体验活动后,我们进一步明白了,真正了解幼儿的想法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不同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探索中我们深感教师提问技术的重要,通过提问可以使幼儿发表不同的见解,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幼儿的兴趣点,通过提问让幼儿深入思考问题,从而引导幼儿思考的方向,经过一学期的研究,我们对体验式科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作了一些思考。
一、提问具有发散性
这种提问没有限定的答案,能够培养孩子的独创性、变通性和精密性,也有利于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老虎钳本领大》中,教师在幼儿初次对老虎钳的作用探索后进行提问:“请你们说说老虎钳的哪些地方分别有什么用?”孩子由于有一定的尝试经验,因此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这老虎钳的头可以拧铅丝。”有的说:“老虎钳的中间可以剪。”还有的说:“老虎钳的头上还可以剥电线的皮。”……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都紧扣主题。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分别问:“老虎钳的这里可以干什么?那里可以干什么?”而是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并不是孩子的思维适应问题,而是问题让孩子的思维扩散开来,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然后教师再和孩子一起总结出老虎钳原来有这么多的作用。这里的提问是开放性的,它没有确定的答案,但它可以很广泛的收集孩子们的想法,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提问具有趣味性
在科学活动中常有一些观察活动比较枯燥,幼儿也难以切身体验,因此我常常教孩子们做想象体验,把自己想象成被观察的物事,然后对他们提问。例如:让孩子了解冬天植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活动中,中班孩子们对植物不是很了解,光秃秃的树也很难引起幼儿兴趣。我便让孩子也变成一棵小树,先让孩子抖一抖身子,让自己身上的落叶落光,然后高举着双手做树枝,我提问:“梧桐树,你身上的叶子为什么都没有了呀?”孩子们便说:“为了减少水份流失,我只要让我的孩子们先离开我,到了明年春天,我还会长出新叶子的。”我又让孩子转一圈变松树问:“松树啊松树,为什么别人的叶子都掉光了,你的叶子还好好的呢?”孩子们一本正经地回答:“你看,我的叶子都是一根根细细的针,我的水够喝,所以我不要把叶子落掉呀!”……就这样有趣的想象体验加上趣味性的提问,让孩子了解了植物的不同过冬方式。
提问是通过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的。提问中教师的语气、表情直接影响着幼儿回答的兴趣和结果。一句平淡的提问对孩子来说,也许只是老师发出的一个指令,唤不起幼儿自身的积极思考探究的欲望;而一句富有语气的提问加上老师丰富的表情,首先是给幼儿以声情并貌的好的感受。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幼儿,唤起幼儿思考探究的欲望,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积极地顺着老师的提问去做。
三、提问具有猜测性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活动中,孩子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对事物将要发生的结果或现象,进行预期的猜想。当猜想与结果发生矛盾时,能够引起孩子的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科学体验活动《落下来了》中,教师出示不同的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看,球、彩带这两样东西哪个先落到地上,孩子们有的说是球先落地,有的说是彩带先落地,还有的说是一起落地。到底结果怎样呢,孩子们可以在探索中亲自体验结果,因此问题的猜测激起孩子的探索兴趣,让孩子们有尝试的欲望,并急于在尝试中验证。
四、提问带有层次性
教学应当促进儿童从现在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过渡。在设计提问时要有层次性,应先从幼儿已有经验入手导入教学,然后再以提问的方式逐步加深,扩展内容、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整个过程呈宝塔式结构,体现发展性原则。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纸桌》中,首先提问:“你觉得这纸能站起来吗?”让孩子尝试用折叠的办法让纸绝起来,然后又提问:“你觉得这站起来的纸能像桌子一样上面放一块积木吗?”孩子进行第二次尝试,成功后教师继续提问:“怎样折你的纸桌才能放更多的积木呢?”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层层深入、层层递进,一步步提高对孩子操作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提问的层次性,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步步深入,扩展了幼儿的充分想象,使得幼儿学到的知识更多,更扎实。
五、提问具有追述性
在传统的科学活动中,更多的是老师问,幼儿答,有时会很沉闷,缺乏活力,在体验式科学活动中我们不妨多用一下反问,老师的反问会激发和保持孩子之间的活力。如在观察泥鳅吃什么的科学活动中,有的幼儿说泥鳅和人一样喜欢吃饭粒,有的幼儿说泥鳅和鱼一样喜欢吃鱼食,有的幼儿说泥鳅喜欢吃菜叶……我便问:“那怎样才能知道泥鳅是喜欢吃饭粒、鱼食还是菜叶呢?”有的孩子立即提出可以试一试,把三条泥鳅分别放在三个缸里,分别放入三种食物,然后看看哪条泥鳅吃了,我接住孩子抛出的问题又用了反问的方式进一步追述刚才的问题,促使幼儿积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六、提问具有延伸性
好奇、好问、好想,是幼儿的天性,在组织体验式科学活动时应注意提问的设计,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去抹杀幼儿的好奇心,提出的问题应灵活地渗透于整个活动中,并注意它的延伸性。如在体验式科学活动《植物的自我保护》中,幼儿知道大蒜、洋葱是靠刺鼻的气味来保护自己的,那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是用这种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呢?又如科学活动《蔬菜是怎样喝水的》中,幼儿发现白菜是靠小细管来喝水的,那还有哪些植物也是用小细管来喝水的呢?让幼儿扩展想象,开阔知识面,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延伸性的提问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推理、联想,使幼儿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增长了知识。
总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和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调动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发展。我们教师在体验式科学活动中,只有认真设计好每一个提问,做到提问要有发散性、趣味性、层次性、追述性、延伸性,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的思维一步步向前延伸,才能发挥好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促进幼儿发展。
一、提问具有发散性
这种提问没有限定的答案,能够培养孩子的独创性、变通性和精密性,也有利于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老虎钳本领大》中,教师在幼儿初次对老虎钳的作用探索后进行提问:“请你们说说老虎钳的哪些地方分别有什么用?”孩子由于有一定的尝试经验,因此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这老虎钳的头可以拧铅丝。”有的说:“老虎钳的中间可以剪。”还有的说:“老虎钳的头上还可以剥电线的皮。”……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都紧扣主题。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分别问:“老虎钳的这里可以干什么?那里可以干什么?”而是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并不是孩子的思维适应问题,而是问题让孩子的思维扩散开来,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然后教师再和孩子一起总结出老虎钳原来有这么多的作用。这里的提问是开放性的,它没有确定的答案,但它可以很广泛的收集孩子们的想法,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提问具有趣味性
在科学活动中常有一些观察活动比较枯燥,幼儿也难以切身体验,因此我常常教孩子们做想象体验,把自己想象成被观察的物事,然后对他们提问。例如:让孩子了解冬天植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活动中,中班孩子们对植物不是很了解,光秃秃的树也很难引起幼儿兴趣。我便让孩子也变成一棵小树,先让孩子抖一抖身子,让自己身上的落叶落光,然后高举着双手做树枝,我提问:“梧桐树,你身上的叶子为什么都没有了呀?”孩子们便说:“为了减少水份流失,我只要让我的孩子们先离开我,到了明年春天,我还会长出新叶子的。”我又让孩子转一圈变松树问:“松树啊松树,为什么别人的叶子都掉光了,你的叶子还好好的呢?”孩子们一本正经地回答:“你看,我的叶子都是一根根细细的针,我的水够喝,所以我不要把叶子落掉呀!”……就这样有趣的想象体验加上趣味性的提问,让孩子了解了植物的不同过冬方式。
提问是通过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的。提问中教师的语气、表情直接影响着幼儿回答的兴趣和结果。一句平淡的提问对孩子来说,也许只是老师发出的一个指令,唤不起幼儿自身的积极思考探究的欲望;而一句富有语气的提问加上老师丰富的表情,首先是给幼儿以声情并貌的好的感受。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幼儿,唤起幼儿思考探究的欲望,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积极地顺着老师的提问去做。
三、提问具有猜测性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活动中,孩子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对事物将要发生的结果或现象,进行预期的猜想。当猜想与结果发生矛盾时,能够引起孩子的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科学体验活动《落下来了》中,教师出示不同的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看,球、彩带这两样东西哪个先落到地上,孩子们有的说是球先落地,有的说是彩带先落地,还有的说是一起落地。到底结果怎样呢,孩子们可以在探索中亲自体验结果,因此问题的猜测激起孩子的探索兴趣,让孩子们有尝试的欲望,并急于在尝试中验证。
四、提问带有层次性
教学应当促进儿童从现在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过渡。在设计提问时要有层次性,应先从幼儿已有经验入手导入教学,然后再以提问的方式逐步加深,扩展内容、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整个过程呈宝塔式结构,体现发展性原则。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纸桌》中,首先提问:“你觉得这纸能站起来吗?”让孩子尝试用折叠的办法让纸绝起来,然后又提问:“你觉得这站起来的纸能像桌子一样上面放一块积木吗?”孩子进行第二次尝试,成功后教师继续提问:“怎样折你的纸桌才能放更多的积木呢?”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层层深入、层层递进,一步步提高对孩子操作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提问的层次性,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步步深入,扩展了幼儿的充分想象,使得幼儿学到的知识更多,更扎实。
五、提问具有追述性
在传统的科学活动中,更多的是老师问,幼儿答,有时会很沉闷,缺乏活力,在体验式科学活动中我们不妨多用一下反问,老师的反问会激发和保持孩子之间的活力。如在观察泥鳅吃什么的科学活动中,有的幼儿说泥鳅和人一样喜欢吃饭粒,有的幼儿说泥鳅和鱼一样喜欢吃鱼食,有的幼儿说泥鳅喜欢吃菜叶……我便问:“那怎样才能知道泥鳅是喜欢吃饭粒、鱼食还是菜叶呢?”有的孩子立即提出可以试一试,把三条泥鳅分别放在三个缸里,分别放入三种食物,然后看看哪条泥鳅吃了,我接住孩子抛出的问题又用了反问的方式进一步追述刚才的问题,促使幼儿积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六、提问具有延伸性
好奇、好问、好想,是幼儿的天性,在组织体验式科学活动时应注意提问的设计,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去抹杀幼儿的好奇心,提出的问题应灵活地渗透于整个活动中,并注意它的延伸性。如在体验式科学活动《植物的自我保护》中,幼儿知道大蒜、洋葱是靠刺鼻的气味来保护自己的,那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是用这种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呢?又如科学活动《蔬菜是怎样喝水的》中,幼儿发现白菜是靠小细管来喝水的,那还有哪些植物也是用小细管来喝水的呢?让幼儿扩展想象,开阔知识面,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延伸性的提问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推理、联想,使幼儿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增长了知识。
总之,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和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调动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发展。我们教师在体验式科学活动中,只有认真设计好每一个提问,做到提问要有发散性、趣味性、层次性、追述性、延伸性,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的思维一步步向前延伸,才能发挥好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促进幼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