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中国人及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odow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系(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中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正常汉族人及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endogenous hypertriglyceridemia,HTG)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多重PCR对237名正常人和102例HTG患者GSTM1GSTT1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酶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对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

GSTM1非缺失基因型(GSTM1+)和缺失基因型(GSTM1-)携带者的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9.2%和60.8%,在HTG组分别为47.6%和52.4%;GSTT1非缺失型(GSTT1+)和缺失型(GSTT1-)者的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1.5%和48.5%,在HTG组分别为57.3%和42.7%。未见两组之间上述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正常汉族人GSTT1-/GSTM1-双缺失型者HDL-C水平最低(1.29±0.30 mmol/L),均低于其他3种基因型组合携带者,HDL-C水平在GSTT1-/GSTM1-和GSTT1+/GSTM1-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TG组未观察到类似的变化,两种基因分别基因型分析也未见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在对照组和HTG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结论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联合基因型与成都地区正常汉族中国人血清HDL-C水平存在关联,但未见其与HTG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悬浮阵列技术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悬浮阵列技术建立4个致聋基因20个突变热点的基因检测方法,对316例疑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应用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盒检测进行比较,Sanger测序验证结果。结果316例耳聋患者中,采用耳聋悬浮阵列技术共检出161例有基因突变,其中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65例,突变阳性率为50.9%,诊断率为21.2%。采用
期刊
目的探讨纤毛内转运系统(intraflagellar transport,IFT)43基因突变致森森布伦纳综合征(sensenbrenner syndrome)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机制。方法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液相捕获试剂盒将目标基因捕获出来,用新一代测序仪Illumina HiSeq 2500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分析,找出可能致病突变基因,应用Sanger测序对患儿父母相关基因进行验
期刊
目的明确两例发育落后儿童的遗传学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检测患儿潜在的染色体微缺失/重复,用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检测结果。结果患儿1表现为智力及语言发育落后、癫痫、自闭症样行为、轻度面容异常;患儿2主要表现为智力及语言发育落
期刊
目的对2例父源性6号染色体单亲二体(paternal uniparental disomy of chromosome 6,pUPD6)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对胎儿细胞进行原位培养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对胎儿样本及父母双方的外周血DNA进行分析。结果两例胎儿均为正常男性核型,芯片检测显示其均为pUPD6。结论pUPD6可导致1型新生儿短暂性糖尿病。隐性致病突变的纯合状态、
目的对1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并探讨其ABO基因的分子机制。方法分析该家系2代共5例标本,ABO表型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通过对1例B亚型先证者和4例家系成员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第3内含子的测序分析来确定其基因型。结果5例家系成员中有4例亚型:3例为AB3亚型,1例为B3亚型。基因型分型分别为A102/B303和O02/B303。DNA序列分析显示,与B101相比,B3
目的对1例马凡综合征患儿的原纤维蛋白基因-1(fibrillin-1 gene, FBN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对FBN1基因全部66个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用SIFT与PolyPhen-2软件预测FBN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FBN1基因第32外显子存在c.3998 G>A (p.Cys1333Tyr)杂合错义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而患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