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从学情切入”的高效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应该说,这个三维目标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从学情切入”,要考虑制订的教学目标能否得到实现,教学过程是否有实效性,是否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从学情切入”备课,制订的教学目标才会有有效性
  “从学情切入”,阅读教学备课的基本环节就应依次包括文本解读、分析学情、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确定评价方案。在这个流程中,文本解读是基础,学情分析是关键。所谓学情分析,就是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预料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需要,再结合文本内容和语文课程的性质及特点,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制订出来的教学目标才会对教学有指导性。
  但现实的情况是,备课时我们很多老师都跳过了“学情分析”这一环节。于是备课的流程本末倒置,变成了先看教参和资料,再看文本;依据教参和资料,让各种结论充斥头脑,教师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制订出来的教学目标,常常脱离了学生学习的实际。
  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咬文嚼字》时,设定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培养学生迅速找出文章观点、理清作者思路的能力。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运用到阅读与写作中。【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答法、点拨法、讨论法,使学生感知文本,学会推敲语言的方法。2、通过上述环节,努力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在阅读与写作中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2、提升审美品味,增强对作品评价的能力。
  分析:且看“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第一个子目标,这样的能力是一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吗?第二个子目标,表述不清,更是引出了这节课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的歧义。再看“过程与方法”的两个子目标。第一个子目标提到的“推敲语言的方法”到底有哪些?能这样容易被掌握吗?第二个子目标,要教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操作?再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两个子目标,也不是一节课就能养成的。其中“提升审美品位,增强对作品评价的能力”又是整个高中阶段语文科都要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
   很明显,这位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是没有办法落实的。究其原因,教师对文本只是“仰视”,没有对《咬文嚼字》这篇课文进行一番咬文嚼字,更没有考虑学情。一般而言,高中学生学习《咬文嚼字》的困难在于对文中所说的“文字和情感”的关系难以理解到位。所以如果考虑学情,《咬文嚼字》的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文字表达的韵味的独特感受,以及透过文字折射出来的作者的治学态度。
  二、“从学情切入”上课,使用的教学方法才会有合适性
  著名的“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授王荣生指出,高效的语文课堂,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合宜的教学内容,二是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学情切入,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设计或生成学生“学”的活动。
  我们有不少的语文老师,矫枉过正,考虑教学方法一味求“新”,就是不顾及学情。比如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完全由学生来主持;为了表明是在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动辄让学生分组讨论。而看不到讨论有无必要,学生到底自主探究了什么,讨论又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教学方法合适与否,主要看它所运用的对象。课堂中的学生活动,不能只求有活动形式而忽略活动中的学科内容,必须关注学情,关注学生在课堂里的表现。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或讨论或探究,或讲授或操练,或体悟或问答,就都会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样的课堂当然也就会成为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世界上最温暖的是阳光,比阳光更温暖的应当是真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教育如果离开了爱,那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得就非常有限。从事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以来,我经常让孩子做一些动作:把自己的手放在胸口,问问自己的爱在哪里,里面装了多少爱,你的爱可以分给谁?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爱很简洁,很肤浅,爱长辈,爱同学,爱老师,爱校园,爱班级就是有爱了。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爱,更
期刊
我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自己的体会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共勉。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创设情境,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如教学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时,课前播放费翔演唱的歌曲《故乡的云》,让学生在旋律中感受浓浓的思乡之情;欣赏陈铎朗诵的《乡愁》,指出诗节奏、重音的划分,体会诗歌内容,感受
期刊
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这是上好课的第—步。1.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探
期刊
宽容,是一个人的美德。特别是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年少无知的学生,他们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他们,感化他们,不应该太与他们较真。  上周一,我们学校统一组织了阶段检测,试卷发下来之后,我要求全体同学将自己的试卷改成满分卷,然后上交。试卷交上来之后,我怎么点数,也是少一份,让课代表到班里查找也一无所获。没办法,我只好亲自出马,将有可能不交的同学挨着问了一遍,但仍没有结果。这时
期刊
一位哲人说:“一句妙语不但能激励人、照亮他每天的生活,有时候甚至能改变他的一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妙语”魅力无穷。所以语文老师在为学生的作文下评语时要注意让评语变“情”语。   一、肯定——假戏真做  有这么一篇作文,该生誉写的非常马虎,字迹不清,错别字也很多,看后的确让人生气。可细想,这可是他本学期的第一篇“拿手作”,且不可随便应付,一棍子打死。于是我写了如下评语:“你写作的潜力之在,超过了一
期刊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如何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修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语文教材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选出的,因而亦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就能轻松而有成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 “心向往之”,从而在精神愉悦之中来学习,从而上好成功的一课。以问题、生活经验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兴趣,这样的导入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期刊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将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有机的融合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强烈的感情共鸣呢?  一、语文课堂呼唤情感  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的结构,往往还需要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  (一)时代呼唤课堂情感回归   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作为教学管理者,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必须注重对课堂情感的优化调控管理,将教师的情感
期刊
过去的语文课,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被称为“满堂讲”。后来提倡启发式,教师在课赏上一问到底,变成了“满堂问”。不让学生读书,无端地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权利。其结果是该让学生做的事没有做,该让学生掌握的没有掌握,大量的时间是在做那些无效又无益的无用功。有一位老师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这就好比吃饭,整整十二年,可怜我们的孩子天天在分析研究为何‘吃饭’,分析研究饭里有什么营养成分,可就是没有真正地扒几口!无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