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训练中培养思维品质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y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语言教学训练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比较辨别,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词语教学要逐步使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应注意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不同的含义,通过分析比较,准确理解词义,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认真揣摩语言的良好个性。苏教版7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中“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这里的“端详”不是一般的“看看”,而是认真、仔细、反复地看,从后面的“一阵”这个词可以证明,李时珍在认真细致地辨别鸡肠草与鹅肠草外形上的区别;这里的“嚼嚼”不能用“尝尝”替代,“尝尝”仅仅是说简单地品品食物的味道,常常指尝个鲜,粗略感知美味佳肴之味道,而这里的“嚼嚼”嚼的是药草,要仔细分辨两种草药药性药味上细微的差异,且不能有一点差错,最后李时珍终于“若有所悟”,得出结论:“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通过比较辨别,准确理解“端详”、“嚼嚼”两个词,才能真正感受到李时珍科学研究的严谨作风。
  
  二、挖掘内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智力活动中能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语文教学中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抓住句子,通过分析、比较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苏教版5册《金子》一课中理解彼得说的话:“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师:“你觉得这里的‘真金’指的是什么?”生1:“他的意志。”生2:“他的坚持。”师:“很好,让我们回顾一下彼得找金子的过程,究竟哪些是他找到的‘真金’呢?”(提示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深入思考。)生3:“不甘心落空。”师:“对,遇到困难,不甘心,不放弃,这是一块‘真金”’。生4:“埋头苦干。”生5:“全部精力。”师:“认准目标,竭尽全力去干,这是一块‘真金’。还有新的发现吗?”生6:“他有梦想。”师:“对。心中要有梦想,梦想成真,梦想是金。”生7:“若有所悟。”师:“为什么说这也是呢?”生7:“因为他知道了才会去做。”师:“对呀,认清方向非常重要,要多思考,有智慧地干。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真金’。”在教师的“指引”下,挖出一块块“真金”,思维逐步深入,使词句内涵一一变得厚重起来,并化成一种力量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三、多元理解,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同时要注意多元理解与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这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新的见解、独特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有效途径。例如,一位教师在《第一朵杏花》(苏教版8册)课堂尾声阶段讨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生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竺可桢爷爷和邻居孩子两次看杏花,发现了第一朵杏花哪天开,都是围绕着‘第一朵杏花’写的。”师:“你是从课文内容上思考的,有道理。”生2:“从‘第一朵杏花’看出竺可桢爷爷精确观察、严谨的科学态度。”师:“你思考了‘第一朵杏花’深层的意思,很好。”生3:“竺可桢爷爷既然这么爱观察、这么严谨,那他在第二年春天自己去观察就是了,为什么还让孩子来告诉他?”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看法,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生4:“我觉得不是竺可桢爷爷让孩子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也学会了认真、精确的观察。”生5:“竺爷爷是为了通过观察杏花,教育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严谨。”……师:“我赞同这几位同学的理解。其实竺爷爷是有良苦用心的,他不但自己研究严谨,而且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一个小孩子要认真观察、要严谨做事,同时也教育我们每个人。这也是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的妙处。”因为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视角,学生提出了不同理解,课堂自然生成了思维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生命活力的。
其他文献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有话不会表达,不乐于表达。学生生活和学校教育之间出现了分离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深刻体验某些基本生活的机会,被异化为超负荷学习、被动学习,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力量已被削弱。在这种背景下,作文教学尤其令人担忧。一周两节课,四十分钟内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追寻作文课堂的高效。  效率是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教学效果。“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
期刊
预习是学生预先学习新知,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预习之我见——为什么要预习    三年级伊始,我留心本班学生对预习作业完成的状况,发现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态度是敷衍的、不积极的;预习作业在学生心中是弹性的,可做可不做的;预习是无法可循的,一篇课文的预习充其量就是读读课文;预习是无效的、低效的。  针对这种现状,我明确预习步骤,指导预习方法,收到了良好的预习效果。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
期刊
说到数学,不少人会联想到枯燥乏味,很难把它跟“美”联系在一起。数学真是乏味无趣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本身既是学生理解、运用知识技能,发展潜能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现、体验、追求、创造美的过程。    一、从观察与探索中发现美、体验美    数学的数式、图形、比例等,无处不存在着和谐美的因素。这些美好的形态能
期刊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在于它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心思设计课堂教学,并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出更高要求。    一、教学语言富
期刊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又是一个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在概念教学中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错误做法,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数学活动,以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他们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认识数学的。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
期刊
《游戏的公平性》是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范畴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比较难把握的教学内容之一。这节课的教学,主要要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同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在这节课教学接近尾
期刊
我们班有一群爱提问题的学生,几乎每堂课他们都会抢着问几个为什么。对于这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都会详尽地告诉他解决的要领和思路,恨不得把自己的一桶水都灌给他,可以说是“诲人不倦”,以尽教师的一份职责。在得到我的“大力支持”之后,我发现他们的问题更多了,也比刚开始时更大胆地想像了。  前不久,有三位同学找到我,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用一辆汽车运送货物,7天运了140吨,正好运了这批货物的28%。照这样计
期刊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的理念,是一种教学的追求。但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现象的存在仍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优化教学方式就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提高学习指导的有效性,促进有效教学。本文以《年月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7-18页)为例,通过比较几个教学片断浅谈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演算式与猜验式的比较    演算式,即按一定的原理和公式进行计算。猜验式,即先作猜测估计,再通过试验获得证实,
期刊
虽然是十一月底,但阳光依旧明媚,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我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准备上作文课。以往这样的课是不受欢迎的,但今天不同。果然,当我一宣布马上就去校园观赏菊花,学生们立刻欢呼雀跃,恨不得马上投身大自然。在我的故作镇静中,孩子们终于安静下来,勉强听完了我对这次校园赏菊活动的要求,按捺住砰然跳动的心,有序地下了楼。  不一会儿一大群人就不见了踪影。我急忙追了上去。校园的很多地方三个一
期刊
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成功的标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小学英语教学要能真正做到高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1.备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也是常规。我认为备好课首先要备好教材。凭我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备好课的前提是要通读教材。在读懂、读通教材的基础上,列出该课要教的知识点或语言点,如单词和词组有哪些,新出现的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