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们在高中时代,主要的目标就是参加高考,在不断的巩固复习中去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因此,在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上,教学的目标设计就渐渐的脱离现实的生活。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几乎看不到学习和生活的两大特点。如何才能让高中的思想政治回归到原位,更加的贴近生活呢?本文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史料,对高中的思想政治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本文中,将会对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作出解说,找出解决的办法。希望能够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书籍史料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5-01
一、教学目标多维度
每一次教学操作之前,制定教学目标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是课堂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和关键要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所以一堂课关键性的第一步就是要确立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一个个体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贯彻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一维转向多维,从着眼应试需要转变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发展学生能力,更要关照学生的精神世界,尤其是要关注情感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1.知识技能目标生活化
道德认知是道德发展的基础,它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要优化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的学生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知识的掌握仍然是处于基础地位的,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思想政治课重要的教学目标。
2.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生活化
知识运用于指导生活、创造更好的生活,知识的价值才有得以实现。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调动生活事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生成知识。生活化教学力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懂得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运用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辩证思维、剖析和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收获新的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活化
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生活化教学应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通过情境创造,制造价值冲突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对社会事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懂得取舍,在价值取舍中,懂得统筹兼顾,正确权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教学内容增加更多的生活常识
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教材的内容是不可能完全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其知识必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但理论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在理论层次上找到有关的生活性知识。杜威指出儿童所关心的事物,由于他的生活所带来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兴趣的统一性而结合在一起。为了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生活化,应该添加一些更为生活并且有必要的教学内容,这可以丰富原有的知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2.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
“科学的教材代表经验发展的某一阶段或状态。”也就是说教师要将现有的教材和经验联系起来,使其成为经验的一部分。这个经验,杜威强调必须是儿童现有的经验,否则即便引发学生的兴趣,也会由于脱离学生经验而使得知识难以消化,所以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是灵活多变的,但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笔者在这里结合教学实践和资料研究,力图构建一个可行适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将与学生的生活有足够的联系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富有思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杜威指出教材超越儿童经验和理解能力,怎么办昵,教师就要创造一个能到达预期目标的活动或情境,使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的朝着希望的方向走。情境必须可以实现预期希望达到的目标,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调动生活经验,提供思维资料
对于问题的思考,需要一定的思维资料,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必须联系已有经验。杜威说记忆、观察、阅读和传达都是提供思维材料的途径,具体采取什么途径是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特点和个人已有的经验决定的。作为教师,教师虽然不再把现成的教材提供给学生,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要保持沉默,而是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或唤起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可以直接获取经验,也可以通过间接的途径获取经验。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经验,调动和开发自己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其他各种方法获得相关资源。
3.创设生活问题,引发思考
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的很多问题是就理论在说理论;一些教师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教学内容,然后通过问题让学生找出知识点,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这样往往不能使学生信服。所以要引发有效的问题,就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联系学生平时也会思考的一些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层次递进、难度适宜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
4.生活化作业,学以致用
“知、信、行”是思想政治课的目标,但现在往往是知而不信,信而不行。长期以来,学生们早已习惯于将学习的目的简单的归为回答问题、应付考试。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和能力,为了使知识得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生活化作业按资料的获取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运用型,一类是资料收集型。
新的课程改革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把德育目标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上海的《课程方案》明确指出课程要“以德育为核心”。作为德育“三线一面”中的一线的思想政治课肩负着中重要的德育职责,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思想政治课都以知识性的说教为主,而笔者所受到的也是这种说教式的教育,在自己的潜意识下受到的是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一个旧课程下成长起来的新教师必须去用新课程理念和方法武装自身,用生活化的教学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贞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7年08期
[2]贺伟;思想政治课教材呈现与创造性使用[J];中国民族教育;2008年09期
[3]李建东;如何调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08期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5-01
一、教学目标多维度
每一次教学操作之前,制定教学目标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是课堂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和关键要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所以一堂课关键性的第一步就是要确立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一个个体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贯彻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一维转向多维,从着眼应试需要转变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发展学生能力,更要关照学生的精神世界,尤其是要关注情感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1.知识技能目标生活化
道德认知是道德发展的基础,它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要优化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的学生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知识的掌握仍然是处于基础地位的,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思想政治课重要的教学目标。
2.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生活化
知识运用于指导生活、创造更好的生活,知识的价值才有得以实现。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调动生活事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生成知识。生活化教学力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懂得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运用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辩证思维、剖析和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收获新的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活化
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生活化教学应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通过情境创造,制造价值冲突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对社会事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懂得取舍,在价值取舍中,懂得统筹兼顾,正确权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教学内容增加更多的生活常识
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教材的内容是不可能完全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其知识必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但理论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在理论层次上找到有关的生活性知识。杜威指出儿童所关心的事物,由于他的生活所带来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兴趣的统一性而结合在一起。为了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生活化,应该添加一些更为生活并且有必要的教学内容,这可以丰富原有的知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2.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
“科学的教材代表经验发展的某一阶段或状态。”也就是说教师要将现有的教材和经验联系起来,使其成为经验的一部分。这个经验,杜威强调必须是儿童现有的经验,否则即便引发学生的兴趣,也会由于脱离学生经验而使得知识难以消化,所以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是灵活多变的,但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笔者在这里结合教学实践和资料研究,力图构建一个可行适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将与学生的生活有足够的联系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富有思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杜威指出教材超越儿童经验和理解能力,怎么办昵,教师就要创造一个能到达预期目标的活动或情境,使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的朝着希望的方向走。情境必须可以实现预期希望达到的目标,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调动生活经验,提供思维资料
对于问题的思考,需要一定的思维资料,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必须联系已有经验。杜威说记忆、观察、阅读和传达都是提供思维材料的途径,具体采取什么途径是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特点和个人已有的经验决定的。作为教师,教师虽然不再把现成的教材提供给学生,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要保持沉默,而是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或唤起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可以直接获取经验,也可以通过间接的途径获取经验。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经验,调动和开发自己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其他各种方法获得相关资源。
3.创设生活问题,引发思考
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的很多问题是就理论在说理论;一些教师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教学内容,然后通过问题让学生找出知识点,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这样往往不能使学生信服。所以要引发有效的问题,就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联系学生平时也会思考的一些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层次递进、难度适宜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
4.生活化作业,学以致用
“知、信、行”是思想政治课的目标,但现在往往是知而不信,信而不行。长期以来,学生们早已习惯于将学习的目的简单的归为回答问题、应付考试。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和能力,为了使知识得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生活化作业按资料的获取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运用型,一类是资料收集型。
新的课程改革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把德育目标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上海的《课程方案》明确指出课程要“以德育为核心”。作为德育“三线一面”中的一线的思想政治课肩负着中重要的德育职责,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思想政治课都以知识性的说教为主,而笔者所受到的也是这种说教式的教育,在自己的潜意识下受到的是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一个旧课程下成长起来的新教师必须去用新课程理念和方法武装自身,用生活化的教学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贞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7年08期
[2]贺伟;思想政治课教材呈现与创造性使用[J];中国民族教育;2008年09期
[3]李建东;如何调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