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微课系统化开发与实践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资源在职业教育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扩展应用。本文结合笔者任教的电工学课程的微课设计实践,对技工院校微课系统化开发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微课 系统化 开发
  微课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出现的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在《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中,明确提出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于一年之内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得以普及。因此,在微课视频设计趋于成熟化的今天,系统化开发微课成为技工院校微课应用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技工院校微课开发现状
  1.碎片化
  目前,各种层次的微课大赛以及校内微课活动侧重的都是孤立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强调微课内知识点结构设计,忽略知识系统的完整性,造成知识碎片化严重、应用范围小、利用率低、脱离教学实际。
  2.形式化
  随着软件技术升级,微课制作工具层出不穷,前一个软件还没有掌握,新的软件已然袭来,让一线教师猝不及防,疲于在工具之间奔忙。而过分关注工具和技术,必然导致一线教师忽视微课内容的结构化、系统化设计,导致微课趋于形式化。
  二、系统化微课特征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指的微课仅仅是微课视频,是碎片化的微课单元。实际上,微课资源除了作为核心组成内容的微课单元外,还包含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脚本、素材、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构建出体系化、模块化的微课程系统。
  系统化微课需要体现设计者构建微课体系框架的宏观思维和微观思路。微课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了从设计、实施到修正的一系列活动。设计者不仅要掌握学习论、知识论和技术论,还必须对职业教育体系有宏观把握。与此同时,宏观思维的背景下是系统开发技术的微观思考,一切思想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方案设计和微课制作中,并投入到实际的教学行动中。开发者不仅需要以整体的宏观思维来构建微课体系,还要以细腻的微观思路来设计具体方案,实现微课系统化开发的重要引领价值。
  三、微课系统化开发模式分析
  微课作为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前后呼应的系统,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笔者结合经典的ADDIE教学系统化设计的模型,构建出技工院校电工学微课系统化开发模式(如图)。
  
  四、《电工学》微课系统化开发流程
  《电工学》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典型的专业基础课,既包含电学通用型基础理论,也包含机电专业所需的电工基础技能,两个学期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压缩为一个学期,造成内容匆忙完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的局面。而微课能够提供大量情景化、案例化、职业化的素材,与常规课程形成有力互补,为促进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在宏观思维的指导下,系统考虑微课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开发建设规模化、体系化的微课资源。根据《电工学》微课资源应用实际,按照解构—重构—开发—实施—评价五个环节进行流程的说明。
  1.目标解构
  目标定位是微课开发的首要环节,其他所有开发环节都是依据目标定位进行的。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用微课辅助教学,微课内容需要推敲精选,既要有选用价值,又能借助微課表现形式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所以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解构。《电工学》属于专业基础课,兼具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涵盖广泛的职业素养,所以目标定位需要结合学生现状、外部需求(岗位)及教育条件等因素。微课目标作为“促成目标”,是为了课题“最终目标”服务的。例如将电阻课题分解为三个微课题,其中“记住电阻的三种标示方法”是为了促成“准确识别电阻”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建设具有应用价值的微课体系,必须有效分解课题教学目标,明确独立微课单元的具体目标,理清微课教学目标与课题教学目标的关系,将微课高契合度地引入课堂教学,才能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
  2.组织重构
  微课的价值永远体现在内容设计上。但是微课都需要进行内容的萃取,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将经验、诀窍、关键点收集起来,进行整理、提炼,从而进行后续的微课制作。技工院校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薄弱、缺少理性思维,但在形象思维能力上具有优势,进行微课内容组织的重构,就是打破原有学科式、逻辑化的说教模式,以微课轻松、有趣的表现形式赋予知识以生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以欧姆定律为例,在原有的课程中,学生只能勉强学到欧姆定律的形式,也只是机械地使用欧姆定律公式算一算。笔者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对欧姆定律的诞生进行了内容萃取后,形成了微课“欧姆定律的诞生”,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充分了解了科学家不断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很容易融进欧姆定律中去。
  3.微课制作开发
  微课制作结合了内容结构模型和现代教育技术。结构是指呈现信息、解决问题的分析框架。结构清晰的微课,不仅条例清晰,而且富有说服力,便于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效果,可以借鉴一下麦肯锡咨询公司倡导的“金字塔法则”。根据《电工学》的教学经验,可以把微课分为知识原理类、操作技能类、问题解决类和案例故事类,每种类型都有参考的结构模型。
  选择好结构后,教师需要完成教学设计并制作脚本。按照脚本就可以进行微课录制。目前软件技术层出不穷,录制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结合《电工学》的实际,笔者选择将视频录制、PPT演示录制及录屏三种方式相结合进行。上文中的“万用表测电阻”就采用了三种方式的结合。经过实践分析,微课录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动态优于静态。学生所处年龄的特点是更喜欢动感的画面,建议尽量多选择视频代替图片,同时保证文字与配音的节奏和匹配度。二是流畅优于停顿。在微课中经常会用到转场,但是过多的转场引起的视觉变化容易导致思维的“急刹车”,造成割裂感。建议适当选择平缓转场,适量选择转场次数。三是以学习者的视角优于制作者的视角。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知上必然存在差距,制作者自我感觉良好是不够的,要达到师生满意,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动态调整是必需的。
  五、实施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系统,必然要与课堂教学进行自然地融合才能产生预期效果。微课融入课堂教学的途径有三种,一是课前,以预习、拓展知识、引发兴趣为目的;二是课上,以任务引领、操作示范、引导方法为目的;三是课后,以复习巩固、总结归纳、整理思维为目的。微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教师仍然需要利用导学单等监测工具,引导学生学会高效利用微课资源开展自主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目标的落实。
  六、评价
  任何的教学系统都应该是动态变化的,职业教育与社会联系更为密切,所以职业教育领域的微课评价不是某个阶段或某个环节的行为,而应是微课系统运行过程中持续不断进行的工作。微课系统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形成性评价是在微课系统运行中所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使课程趋于合理。主要评价主体为学习者和设计者,即学生和教师。在微课系统进行重构后,教师就要进行自我评价,针对微课内容框架符合目标的情况及可能取得的结果进行评价,以此作为课程实施的基础。在微课系统开发完成后的实施阶段进行双主体评价,借助导学单、评价单等工具,实施过程中师生教学数据的采集,对实际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评分,反映微课系统的有效性。
  实施完毕后需要对微课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即总结性评价,校方作为评价主体,组织专家对微课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效果、推广价值等进行全方位评估,为新一轮微课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宋海漫,刘志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的系统化设计与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7(9).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4]刘建明,杜海玉.电工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5]岑健林.“互联网 ”时代微课的定义、特征与应用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
  (作者单位:大连东北特钢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2011年10月,由湖北省特级教师卢琼、武汉市学科带头人翁华木带领的武汉市黄陂区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一行来到黄陂区各普通高中,深入课堂一线,围绕新课程理念如何有效开展这一主题开展调研活动,其中一位年青教师讲授的人教A版必修1中的《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处处彰显新课程的理念,深受好评。   一、实录与点评   师:大家好,今天阳光明媚,看得出大家心情很不错!首先我们一起来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把“情感与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第一位。为此,笔者认为,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发挥情感教育的“潜性”功能,有的放矢地引领课堂上的目标性教学。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彩的节日》这节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弦定位,“调”之起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把握整个课程目标的
文包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新的体裁形式,它是小学语文的一大特色。说它是特色,因为它是在特定的背景中产生出来的,它是针对小学生感性能力强所衍生的。诗歌是情感意象的浓缩,对于小学生来讲,在理解与感悟方面确实有些困难,于是,编者为了让“古诗”这块土地更能滋生孩子们,便选择了“文包诗”,即以古诗的写作背景为情景,将诗歌改编成优美的故事。既然是故事,必然与人物、情节密不可分,这就使得“文”呈感性,“诗”呈意
摘 要:学生的习作语言应该保持其儿童特有的特点和灵性,摈弃成人化、口号化的呼喊。而“玩伴言语”是学生最为贴切的言语表达资源,是学生原始积累的资源素材。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玩伴语言”的感染力和浸透力,实现学生言语生命最真实、最有效的生长。  关键词:玩伴言语;体认同化;审视甄别;互动碰撞  玩伴言语,是指源自于学生玩伴的语言表达系统,年龄的相仿促成了学生对于这种语言体系的亲近感,儿童与
作文难,难作文,不少学生谈作色变。每逢星期二写作文,学生称之为“黑色星期二”。教师更是无计可施。一筹莫展。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有教师想出了这样的“高招”——让学生背作文,各自背诵的只要不雷同就行了。这是作文教学的悲哀,也是教师教学的失败。《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试问,成天呆在教室里应付一大堆作业的学生如何写得好作文?他们如同井底之蛙,孤陋寡闻。
摘 要:导入环节在一堂课中仅占3~5分钟,但如果设计得当,能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真揣摩有效导课的种种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新课导入;有效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导入环节在一堂课中仅占3~5分钟,但如果设计得当,它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
摘要:学生的品德教育单靠一门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品德教学中,既要探寻品德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存在的本质区别,又要探寻品德教学与语文教学整合的链接点,即找准知识对接点,找准生活着力点,找准知行互动点,使之巧妙地整合链接,使品德课堂教学更
摘 要:本文结合《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9 Breakfast A部分教学案例,探讨三、四年级英语对话教学的设计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让小学英语的教与学简单但又有实效。  关键词:中低年级 对话教学 简单设计 匠心处理  小学生学习英语究竟为的是什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也就是说,小学生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英语这
从2002年8月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我们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用薪课程的理念,把总结的教学经验和行为重新审视,现将反思中得到的认识和体会,总结出来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教师角色转变.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
摘 要:略读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又要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既不过细刻新,也不随意教学,将略读课文教学回归到正确的位置上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略读     略读,即粗略地不进行深究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旨在通过较快地阅读粗知文章的大意。其实略读水平也是衡量现代人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在长期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