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艰难永向前 致力打造中国钾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elra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罗钾公司或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2004年成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投资企业,生产基地位于罗布泊腹地,以开发罗布泊天然卤水资源制取硫酸钾为主业。现建有年产150万吨硫酸钾生产装置、年产10万吨硫酸钾镁肥生产装置,是世界最大的单体硫酸钾生产企业,实现了硫酸钾单体生产规模全球最大,产品质量全球最好,创造了“罗钾速度”和“罗钾质量”,使我国一举迈入了世界硫酸钾生产大国行列。公司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占据了世界硫酸钾生产技术的制高点,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边缘,风大、少水、干涸的地表上结着泛白的盐壳,没有淡水、没有生命,曾是与生命无缘的绝地。在这片“死亡之海”上,一代代罗钾人用满腔热血、艰苦奋斗铸就了以“情系三农、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献身盐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一流技术、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同心同德、敢于担当的团队精神”为核心的“罗钾精神”,成为罗钾人攻坚克难、赤诚奉献的动力源泉。

在艰苦创业中孕育“罗钾精神”


  上世纪90年代末,在罗布泊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含钾卤水矿床。钾肥被称为粮食中的粮食,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种有用的元素。当时我国缺钾的状况非常严重,70%以上的钾肥依赖进口。
  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开发钾盐谈何容易,面临着资源开发难、项目融资难、项目审批难、吸引人才难等重重困难。罗钾人的回答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路、没有淡水、没有电,就住在帐篷或者临时搭的地窝子里,一天四五个人洗脸吃饭只有一桶水,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罗布泊盐湖展开了最系统全面、最艰苦卓绝的工艺试验研究工作。“罗钾精神”就是在日复一日的艰苦奋斗和不懈拼搏中产生的,它是创业团队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2003年7月,第一袋“罗布泊”牌硫酸钾产品问世,正式拉开了钾肥生产的序幕。

在产业化进程中发展“罗钾精神”


  2004年,国投为罗钾的发展注入了资金和新的活力,公司从研发阶段进入到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由原来一期40万吨变为直接上马120万吨,尽快地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缓解我国钾肥供需紧缺的矛盾。罗钾人坚持和发扬“罗钾精神”,技术团队在120万吨项目建设中先后解决了浓密机、浮选机、过滤机等大型设备国产化问题,尤其是研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晶器和水陆两栖式水采机。2006年,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开工建设,2008年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2011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2014年初,“罗布泊年产120万吨硫酸钾成套技术”项目再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该项目由科研人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标志着我国在利用盐湖卤水资源提取硫酸钾的核心技术和大型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钾肥可靠供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促进了我国硫酸钾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我们国家硫酸钾行业走出去提供了技术支撑。
  “罗钾精神”如同一面旗帜在罗布泊高高飘扬,感召着罗钾人用青春点燃寂寞,用热血逼退艰难,用生命与激情唤醒了沉寂多年的罗布泊,用感天动地的精神铸造着一个民族的钾肥梦想。

在担当作为中传承“罗钾精神”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实施,国内化肥需求“减量”现象愈发凸显,国内硫酸钾产能过剩现象日益明显,行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更要不断推进技术、管理、品牌等全方位创新,“闯”出一条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罗钾精神”引领,坚持党建融入。公司立足罗布泊生产一线实际,探索党建引领融入生产的新模式,推行“卓越党建管理模式创新性落地”工作体系,通过把握“基础”“融合”“落实”三个关键,依据“工程化设计、并行化施工、监理化督导、决算化验收”四个环节,运用“清单、研讨、兑标、积分”四个工具,激发基层党组织形成党建工作自驱动力,切实压实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公司广泛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党员创新工作室,拓展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结合点,引导党员争当本职岗位的“领头雁”、技术革新的“排头兵”、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队”、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员”,在罗布泊生产第一线、钾肥销售主战场、脱贫攻坚最前沿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公司基层党组织先后涌现出“前锋品牌”“红色管理”“三带两促进”“六心服务”“六星支部”等一批优秀党建管理模式,以“亮点”带动“重点”,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形成“一支部一创新,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品牌格局。
  “罗钾精神”引领,坚持改革创新。在技术创新上,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坚持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结合,多学科协作,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围绕“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提高罗布泊钾盐资源利用率,延长企业服务年限。在市场创新上,公司持续在新产品研发上发力,以新需求创造新产品,以新产品创造新客户,以新客户带动新服务,不断拓展“罗布泊”牌硫酸钾产品阵容,开展的泻利盐矿制取钾镁特种肥及全水溶硫酸钾工程化技术已取得初步成果,将进一步提升行业话语权。在管理创新上,公司依托国投集团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大力选拔培育年轻干部,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一岗一薪、易岗易薪”为原则的薪酬体系,着力提高管理效力。坚持向开拓市场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要效益,向加强管理要效益,向协同发展要效益,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公司通过开放合作、市场开拓、产品推介、品牌培育等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逐步推动公司在智慧农业及高端肥料应用领域形成行业领先地位。2020年4月,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罗钾精神”引领,坚持文化润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罗钾精神”成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公司组建到科研突破,从项目规划到投料试车,从试验性生产到产品市场开拓……公司引导广大员工“把良心放在粮食中”,以生产中国农业和农民需求的“良心钾、放心钾”为目标,促进“快节奏、高标准、工作实、状态好”的良好工作作风的形成,打造了“劳动技能大赛”“创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等技能孵化平台,培育了“红柳叶乐队”“罗钾篮球队”“动力车队”等文化体育团体。因此,“罗钾精神”是激励一代代罗钾人不畏艱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6年7月,国投罗钾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守江被中央宣传部表彰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7年5月,《中国建设者——“死亡之海”里的奇迹》大型专题片在央视一套播出;2018年全景式描绘中国钾肥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曲折历程的文学作品《罗布泊新歌》正式出版。
  “罗钾精神”在20多年发展传承中不走样,正是因为罗钾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当对党忠诚的标杆、生产安全的标杆、改革创新的标杆、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诠释着“把良心放在粮食中,打造罗布泊品牌的‘良心钾’‘放心钾’,让中国的农民受益,让世界钾肥市场上有中国的声音”的使命担当。“罗钾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罗钾人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阔步向前,书写新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华丽篇章!
其他文献
如何让佛像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如何在传世美器中感受大唐的盛世芳华?且看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漆器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起催生了干漆夹苎工艺的产生。之后,随着唐代瓷器的普及,漆器逐渐向着华美富丽的工艺品方向发展,金银平脱和嵌螺钿工艺臻于完美,彩绘技艺更加完善,并出现了犀皮漆、雕漆、填漆、戗金等新工艺。  干漆夹苎:千年佛像的典雅神韵  步入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馆的佛像展厅,多数游客一
期刊
城市无法给予的静谧,工作无法给予的放松,快节奏生活无法给予的悠然……或许这一切,都在碧山。  “你谈到碧山的时候,眼睛里有光。”和朋友闲谈时,她的这句话,把我拉回了那个记忆中的小村庄。  碧山有什么,让我朝思暮想?阳光、田野、虫鸣、微风、远山、老屋、书局……垂髫和乐、鸡犬相闻、书香四溢的碧山仿佛一个天然的定制村庄,满足了我对乡村的所有想象。  云边的小村庄  碧山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一个大山
期刊
『有人说上海是「张爱玲的上海」,是「陆小曼的上海」……可是,我觉得言慧珠更像上海,精致、个性、张扬,正面是光彩夺目,背后是淡淡忧愁。』言慧珠的学生蔡瑶铣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惊变埋玉,洛水神悲生死恨;还巢失凤,游园遥想牡丹亭。”这是旧时京昆界著名的一副挽联,由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撰写。据说,参加追悼会的人们看到后争相传抄,这是挽后世公认的梅派第一坤伶—言慧珠(1919—1966年)。  言慧珠是
期刊
干漆夹苎法是中国一项传统漆艺。千百年前,这项工艺漂洋过海传入日本,以这一技法制作的鉴真坐禅像现今还成为日本的国宝。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是日本知名的古寺院,始建于759年,以中国中唐建筑风格著称于世,其主持修建者和设计者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鉴真和尚。每年6月,全世界慕名而来唐招提寺的人络绎不绝,其主要目的便是观瞻该寺所供奉的国宝级文物—鉴真坐禅像。这座像每年只在鉴真生辰日的时候开放三天,故机会十分难得
期刊
善于经营、待客殷勤的客店女店主,竟然用幻术把行旅变成驴。这个黑心店主最终被客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变身为驴。这便是唐人传奇中板桥三娘子的故事。  唐代小说家薛渔思所撰的小说集《河东记》中有一篇《板桥三娘子》,主人公三娘子以经营客店为生,时常救济他人;同时,她又善用幻术,常设计谋害行旅。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中,板桥三娘子亦正亦邪,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女性人物。  “有道”的店主三娘子  三娘子在
期刊
谈论戏曲版画,最好的例子是《牡丹亭》。这么说似乎有些奇怪,因为众所周知,《西厢记》版画纷繁多姿,应用广泛,是对社会文化渗透最深的一种戏曲版画。但《牡丹亭》版画的特点在于不多不少,是一个观察明清时期版画与戏曲互动的绝佳样本。  在当代,戏曲的视觉形象主要由舞台演剧所提供,譬如流行一时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以其简约、抽象的“昆曲新美学”,影响了世人对于戏曲的审美感受。而在明清时期,由于书籍文化的发展
期刊
古人有诗云:『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描写夜晚山灯如花,宛如春降人间。在苏州城里,因为汪筱文的存在,今人还得以看见如此缛彩繁光的人间胜景。  汪筱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灯彩)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灯彩行业艺术研究会会长。1945年生于苏州,从事灯彩设计与制作近60年。在掌握扎架、裱糊、剪纸、绘画等技艺的基础上,研制出“绢衣泥人”动态人物组合景灯彩,开发出传统灯彩与现代游
期刊
从庙堂走入民间,从实用走向观赏,从简约趋于繁复,从素雅转作奢华。由宋及清,漆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有哪些变化?那些流光溢彩的漆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艺术内涵?  经过唐的繁盛,中国的手工业日益发达,促进了漆器艺术的发展。唐以降的民族大融合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也为漆器艺术提供了新的创造土壤。自宋至清,漆器在继承和发展前代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种类愈加丰富,工艺日趋成熟,呈现出千文万华、百花齐放的繁荣
期刊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从投运我国20世纪装机最大的二滩水电站到建成拥有世界最高坝的锦屏一级水电站、拥有世界最大规模水工隧洞群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再到建设我国涉藏地区装机和投资最大的两河口水电站、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杨房沟水电站,再到打造世界最大的绿色清洁能源基地之一——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在30多年的峥嵘历程中,雅砻江公司奠定了
期刊
张即之是南宋后期重要的书法家,他鼎故革新、力挽狂澜,以一己之力改变南宋衰落书风,称雄一时,有『宋书殿军』之誉。  一种艺术形式总会随着社会的兴衰而起落,书法也不例外。  南宋末年,随着国势衰微,书法艺术也人才凋零,日渐低迷。张即之(1186—1266年)的出现犹如一颗启明星,为即将没落的南宋书坛带来一线曙光,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独传家学宗晋唐  张即之,字温夫,号樗寮(音chūliáo),原籍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