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思,读中领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cw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方面反映了着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实践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教师们平时的讨论研究可知;大家对小学语文教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这就是:小学语文学科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
  那么如何在完成教学内容而又无须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的情况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呢?教师面临的任务就是: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背诵铭记后化为己有,需要时能灵活运用。
  在这里我觉得加强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中应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是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七无”“三到”。“五无”就是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不顿读、不唱读,“三到”就是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地方口音比较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很有必要从一年级起就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教师如能抓教材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文中的句子美意境美,从而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有助于學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读才能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就能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情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三、有助于审美教育
  教育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但学生的审美情感不会自发形成,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作深刻的审美体验,让他们在读中把握美、感悟美、体会美、品味美。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九寨沟》《田园诗情》、《雾凇》《秋天》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如《秋天》这就是一首很有音乐感的诗歌,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诗句,通过“在天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等词句体会秋风的调皮可爱;通过“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体会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
  四、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生命的壮歌》——“蚁国英雄”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外层蚂蚁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外层蚂蚁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外层蚂蚁为了整个种族,为了逃离大火,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外层蚂蚁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它们精诚团结,以个体的牺牲来换取种族的生存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文献
“辛勤的园丁”是普罗大众对人民教师的美誉,确实,教师与园丁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为了“苗儿”的茁壮成长鞠躬尽瘁,煞费心思。“松土、浇水、施肥、捉虫”的过程无不凝聚着园丁的点滴心血。  一、“松土”:立德树人,以身作则  美国总统林肯说过: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阴。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阴,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的确,想要培育出栋梁之才,绿茵如冠,就得松好土,给它创造一个施展根系,深扎地下的环境。要想培养孩
期刊
踏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无悔的人生。21年的教师生涯,使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蜡烛事业,春蚕事业的甘与苦,也深切地感受到作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那就是爱的教育,心与心沟通的教育,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一、润物细无声的爱是践行师德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要求,也是践行师德的最好保障。同时热爱学生又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只有
期刊
一、发现美  美育,就是要处处美,不仅行为要美,审美要美,生活的环境也要美。  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每天都在为幼儿创造美的环境,幼儿园内每一次环境创设,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尽量为孩子创造优美的教育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老师真的是独具匠心。废旧的轮胎,刷上漂亮颜色的油漆,轮胎里放上土和花挂在幼儿园户外的墙体上,幼儿园内瞬间就变的文艺了许多。我经常带领
期刊
“增效减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我们提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优化作业设计。  所谓“优化作业设计”,就是从基础的教学手段入手,改革传统的“题海战”方式,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学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
期刊
构图就像其它绘画元素一样是促成一幅成功作品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米·顾依达的作品多样;风俗画,历史画,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都与画家本人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构图形式以及画家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修养是分不开的。跟着米.顾依达精美的作品游走去领悟和探索新时代下画家画中构图的奥妙。  一、米·顾依达的绘画风格概述  (一)画家简历  乌克兰油画家米哈伊尔·顾依达,不仅是乌克兰公认的绘画大师,在其他领域也是
期刊
一、贴近生活,取源泉  巴金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现在的小学生写作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搜索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是着笔于自己的概念。这种捏造出来的作文不免陷入“假大空”的误区。其实,我们的周围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大自然是有声有色的,如果能细致地观察周边,积极地投入实践,认真地体味感悟,就可以发现生活是一切素材的重要源泉。像林海英的《爸爸的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拓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  识字是为了加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程标准规定:1~2年级认识常用
期刊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都有重要影响。以往的体育教学片面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体育课程所具有的增进和改善小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作用。跆拳道运动是一项特点鲜明的运动项目,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被认为是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良好途径。  (二)文献综述  本文通过跆拳道教学对小学生意志品质影响的分析,利用跆拳道的功能提出
期刊
古诗词,中华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丰富的情感,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这些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空前重视,充分说明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学段目标中也提出了专门的教学要
期刊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且大部分都是因为一些小小的问题上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折射出的是青少年学生脆弱的心灵。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和接班人,正值天真烂漫、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年纪,却带着无法缓释的精神压力,凄然离世。生命是美好的,是可敬的,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不复再来,任意放棄生命的人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践踏。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何如此脆弱?症结在哪?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