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完善看《新课程教学设计》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郭东歧教授主编,新心教育出版社发行的音像资料《新课程教学设计》,以案例和座谈的形式向我们阐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中诸要素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过程的操作要领、校本教研等七大块二十七个方面的内容,声形并茂,丰富多彩。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啻为一桌丰盛的大餐。
  品味久余,略有所感,若分块逐条叙述,未免繁锁。冥想中顿生一念:教育改革的从始至终岂不是都依托在“人”上?人的完善程度岂不是衡量教育改革得失的标准?作为推行新课改的一架播种机——《新课程教学设计》为人的完善播下了些什么样的种子呢?
  
  一、解放人
  
  1、从教学时空上解放学生
  “新课程教学设计”使教学时空不再局限在教室之中、45分钟之内,原本苦读寒窗的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并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寻找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齐燔老师的一节社会综合实践课上,学生走进社区,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的收入问题、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等,分组进行了专项的调查采访。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相互合作、情趣高涨,个个都成了学习与生活的主人。
  
  2、从教学内容的创生上解放学生
  如果说从教学时空上解放学生是把课堂内的学生带入社会生活的话,那么从教学内容创生上解放学生则是让社会生活走进学生的课堂。过去的教学中,学生被教师拖着走,教师被教材拖着走,学生所学的内容只局限在书本之中。陈旧、单一、模式化的教材内容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本为本”的教法更是阻隔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因此,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新课程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实际,把教材的内容与生活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创生。在创生中扩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金庆祥老师在教学“和平”、“稳定”、“发展”三个英语单词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有关伊拉克和萨达姆的内容搬上了课堂,这就是创生教学内容的范例。
  
  3、从信息传递的方式上解放学生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由于过分强调知识传输的目标,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以讲授法为主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这种信息传递方式阻隔了学生通向学生、学生通向教师及环境与师生之间相通的信道,使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处处被动,毫无生机,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新课程教学设计”提倡以探究法为主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在教师、学生、环境的交往互动中,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课堂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学《小站》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站?”先是分组,让学生积极涌跃地相互讨论;接着许多学生在教师鼓动下自由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书写见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评价,得出最佳答案。这堂课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通则不痛”的舒畅。
  
  4、从教学评价上解放学生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分数为定标,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学生为分数而学,而试卷分数又不能完全体现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一些考分低而又确有专长的学生倍受冷落,前途被扼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要求:在功能上重视学生的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在内容上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在方法上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策略上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行为观察与即时评价”和“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法是落实上述评价要求的先行尝试。
  
  二、关注人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因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各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素质水平。“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开始备课时就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备课也要备学生”。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能充分注意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陈维老师在教学小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将知识技能目标定为:“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灵活运用。”其中“掌握和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就是整体目标,是每个学生都应达到底线目标,“灵活运用”就是个体目标,因人而异,伸缩性较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关注学生的个体选择
  这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即时调控上。教师课前备课所形成的教案只是个预案,即预设的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环境或学生的因素往往会出现一些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也会提出一些令教师出乎意料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应为完成预设的教学程序回避这些问题,还是应发挥教育机智正视关注这些问题呢?“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做法是“倾听与观察”、“即时调整”、“尊重学生的意见”、“宁可调整不理想,也不放弃调整的机会”,变过去关注学科为关注学生。董新老师对一年级小学生教学《找春天》一课,其课前预设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植物,然后口述所闻所感。但学生到了操场上以后,不但对植物发生了兴趣,还对蚂蚁发生了兴趣。此时教师灵光一现,主动带领学生观察蚂蚁、讨论蚂蚁。这堂课,学生不但从植物身上感受到了春天的所在,还从动物身上感受到了春天的所在。所以学生可以说道:“春天到了,不但植物活了,动物也活了,小蚂蚁也开始忙碌了。”
  
  3、关注后进生
  其实,后进生也有自己的强项。“新课程教学设计”认为,评价每个学生都应以“他能做什么”为标准。具体做法是发展强项,带动弱项。所以在案例中的每堂课上我们常听到赞语或掌声,即便是学生回答错了,也不乏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在课堂上,教师的眼中没有后进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尚娟老师在备课时 还专门设计了一些简易的问题留给“三类生”。
  
  三、发展人
  
  1、体现在教学观念上
  (1)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提倡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教学,力争实现三个转变:
  ①转变教学观念。由教师控制教学向教师引导教学转变——关注教学过程的创生。②转变教学目标。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③转变教学关系。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⑵具体落实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教学目标的设计落实在学生的素质提高上,知识将成为实现素质目标的使用材料。②在教学设计时注重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学习不再限制在教科书范围内。③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④教学设计只是教学活动的“预案”,它要在教学的交往互动过程中不断创生,不断调整。因此,它应是“简案”,不应该面面俱到、详而又详。
  王欢老师在教学《瓜棚夜话》一课时,开始由文题创生出“瓜棚话夜”、“话瓜棚夜”、“棚夜话瓜”、“夜话瓜棚”四个文题,引导学生思考,明确不同文题内容的侧重点,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选定最佳文题。学生在思考、选题中明确了文题与内容的关系,明确了文章内容的重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给文章插图提意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指出了所画的月亮、瓜地周围的环境、人物的个数及服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不是细心观察插图和对文章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是不会提出这些问题的。教师充分挖掘、利用了教材,同时又跳出了教材,学生得以在活泼的教学创生资源上自主发展,以至于敢向书本,敢向权威挑战。这样的教学设充分计体现了上述的教学观念。
  
  2、体现在教学策略上
  ⑴基于掌握知识和收集信息的教学策略。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韩秀云老师执教的《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课上,学生出示了课前收集的大量的相关资料,其背后就是学会学习。
  ⑵基于思维加工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适时适当引导思考,鼓励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保护学生思维的幼芽。在刘珏老师的一堂《教育储蓄》课上,学生在问题情境下对不同方式的储蓄加以计算、比较,得出最佳的储蓄方式。此中,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⑶基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体验,提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享创造成果,并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锦州市实验中学一(4)班科研小组的同学就航天员的训练和饮食问题,对叶工程师进行了现场采访,学生从中了解到航天员工作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把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相关的能力,完善了个性。
  ⑷基于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利用情感的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情感的催化作用。满文军的一曲《望乡》令教室内的学生感动不已,为刘丹老师教学《小巷深外》铺下了情感的基垫。
  ⑸基于活动操作的教学策略。设计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在操作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操作训练与思维训练并重,克服单纯追求操作训练的简单化、机械化的倾向;在活动操作中注意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谢志明老师指导学生塑造的《蚂蚁》作品,不但是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体现,也是弘扬合作精神的价值观的体现。
  ⑹基于综合实践的教学策略。综合实践以其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使学生融入社会并在生活的实际操作中得到全面的锻炼。教学案例中,抽烟问题、垃圾分类问题、小广告问题等都成为了学生调查研究的对象。此中,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3、体现在教学设计上
  ⑴自主课堂的教学设计。改变过去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聂红老师教学《三峡》课前,学生自主搜集到了有关三峡的知识,自学生字词;课上学生通过朗读,自主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图画美和文字美。
  ⑵合作课堂的教学设计。分工合作,各负其责。通过面对面交流互动,在探究学习中提高社交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个人责任感。在许文红老师执教的《百万有多大》课上,学生为弄清一百万粒米有多重,分组确立操作方案,小组内各负其责,交往互动,强化了个人的责任,培养了合作的精神。
  ⑶探究课堂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多方式多途径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教学《光合作用》一课时,单秀兰老师只呈现植物现象,只提出现像所包含的相关问题,答案让学生通过观察,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
  ⑷开放课堂的教学设计。向学生经验开放,向课前课后开放,向社会家庭开放,提倡奇思妙想,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实践精神。在李宇老师的《思想政治》课上,连听课的教师、学生的家长都变成了教学资源,成为学生采访的对象。在采访中学生正确认识了自尊与自信,思维能力和实践精神都得到了锻炼。
  ⑸E-课堂的教学设计。利用网络资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快捷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张琳彬老师正是利用了网络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了各种富有生活意义的图案。
  ⑹教学情境设计。利用环境资源,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布置仿真场景,让生活走进课堂,放飞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源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每个孩子在生活中生动,在学习中成功。教学《三峡》一课,教师利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三峡的雄奇壮美,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体会了文章内容的图画美。
  应该说,解放人、关注人是发展人的前提,而完善人则是发展人的终极目标。郭东歧教授所编的《新课程教学设计》正是想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座谈传播和落实新课改精神,以期在教学中解放人、关注人,进而发展人,最终达到完善人的目标的。
  然而,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各方面素质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通过一种策略、一种手段,往往只能强化某一方面素质的发展。要推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必须借用多种策略、多种手段,整合各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新课程教学设计》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令人满意,只注意到分散要求,没有注意到集中整合。是否可以这样:⑴在对教学诸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联系实例具说明如何综合有效地运用各要素,如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⑵在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分析的基础上,再分析一下各策略和各设计之间的关系,联系课堂实例说明如何综合有效地利用好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
  其他方面相关诸要素的分析与运用参考上述方法。
  各教育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生成的,我们必须从整体的高度全面把握现代教学的精神实质,全方位把握好和运用好各种因素。唯其如此,才能使每个学生变成完善的人。
  (作者单位:223700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中学)
其他文献
实施素质教育,能够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促使全体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各种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在20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会听的习惯  “会听”是指学生不仅要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听清楚、听明白,而
期刊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至今已经六年。在几年的教学中,我对教育对象——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明确的认识过程。其间遇到了不少问题,也存在许多困惑,这些促使我对教学实践不断地思考。  我曾经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教材、教法上,放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因为我最关注的是学科能力。然而,《背影》一课的两种教法所带来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给我的触动很大。我问自己,我在教学中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什
期刊
学校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方面。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我校坚持“以德立校、教科兴校、特色办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坚持“办学以人为本,做人以德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的育人理念,狠抓学校德育工作。我校是一所寄宿学生为主的学校,全校寄宿生人数有2500多人,占总人数的87%以上。当前社会反应强烈的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
期刊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的组织形式而言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合作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味和推敲”是一种探究的方法,是合作的基础,没有个人的深入思考,就难以提高合作的质量;合作的过程是体验、创造的过程。    一、合作学习的价值取向——有
期刊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在教学中要尽量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使学生乐学。”而要做到“乐学”,就必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情感、引起学习动机、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以下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乐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期刊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新的学校,他们学习的热情很高,好奇心强,喜好游戏和活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易受到游戏与活动形式的影响。  那么,如何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求知中探索创新呢?我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    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
期刊
一个个新生的、充满绿意的生命,在全面的、全程性的学校教育改革过程中获得成长,这是“新基础教育”的追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积极创设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与实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关注制约教师教学行为的内在观念与思想方法,并努力开发学科的教育价值,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资源生成与过程生成,强调形成教学
期刊
家访能不能成功,能不能使后进生转好,优生更好,以本人的看法取决于教师在家访前是不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家长的心态,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家访形式和谈话方式。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来,进行了无数次家访尝试,下面就谈一谈自己在家访中的点滴体会。  1、要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每次家访前把学生的有关成绩和平时表现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的意见,综合起来列出一个简要提纲,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见到学生的家长才能有
期刊
各位家长:  你们好!  今天把大家请来是想和各位家长加强沟通和交流。最后冲刺时期到了,我们家长应怎样科学地发挥作用,而不是起着反作用呢?  我们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目标    虽然现在填志愿是在考后进行,但如果说各位家长和学生对高考所能达到的目标从来没有想过,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呢?高了怕达不到,先给自己增加失败的压力。低了,又会给学生一种自己不
期刊
【摘要】“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班主任应该通过适度期待、及时肯定、善意批评等方式,肯定学生的优点,借此在学生心中树立自律意识,克服自己的缺点——即通过对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表扬而消灭缺点和不足,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班主任适度期待及时肯定善意批评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赏识教育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