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农村教师知识分子精神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1990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农村教师,给人的印象就是生活艰苦,教学水平低,殊不知农村教师在承担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学校教育的职责外,与城市教师相比,更多的承载了知识分子对农村的社会作用。现在的农村教师在学校的象牙塔内教书育人,对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关注与反思不足,而这导致农村教师的社会作用“隐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重现农村教师知识分子精神就是对开放性教师发展的一种回应与呼唤,也是对农村教师特殊的社会作用的肯定。
  
  一、农村教师的特点——对农村的巨大社会影响力
  
  从教师职业特点来说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是没有差别的,从工资待遇,福利制度,工作强度,生活水平等方面来说差别很大,但是这种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与教师本身发挥其职业作用的特点相关性很小。而从教师在农村中的社会作用来说,农村教师似乎要承担的更多,更丰富。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更多得承担了知识分子的角色。在农村,没有本土的科研机构,除教师之外也没有其他足以引领和传播文化的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属性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属性或底线属性。而对这一属性的深刻认知和自觉坚守,是教师完成其职业使命的重要条件。农村教师在以一种坚实和笃定的态度在自己的领域里扎根农村,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努力 “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传播知识,启发民智,化民成俗,将农村积淀的优秀的、经典的知识和文化传授给学生,以确保当地的文化以完整的连续的形态得到保存和传递。农村教师还在价值领域担当着重任,他们对于善与坏的判断标准,会影响到学生进而影响农民,或者是直接影响到当地的农民;不仅作为“经师”传播知识,更作为“人师”引领当地的氛围和精神。虽然传播知识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能或不需具有创造性和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除了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使命之外,教师还应有更高的专业追求和社会参与意识,发挥其作为知识分子一员的应有作用。
  
  二、农村教师的社会作用实景
  
  农村教师群体自古以来是一方的“权威” 或“学术至尊”。他们从来就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他们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生活习惯和农民的精神生活。
  在农村教师不仅要担负在学校内教育学生的责任,而且在较大范围内,他们发挥主持地方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作用,虽然现在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与以前相比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在新时期,农村教师发挥作用必须超越学校教学,发挥知识分子的人类知识和精神的守护者的作用。在当今世俗化和功利化日益严重的倾向下,农民阶层的精神文化的盲从和激进化趋势显露苗头,如果9亿农民完全为一种不知归宿的文化所主宰,那么对中华民族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为了过更好的生活,农民工大量涌向城市,在许多农村地区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挣到钱怎么处理呢?有修房建楼的,有大办宴席的,有重修祖坟的。钱花完了呢?再去城市打工。也许对教师个人来说,要去倡导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强烈的批判哪种文化来影响农民的精神生活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但是,600万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以学校为单位的对当地农民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农村教师社会作用的窄化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村子里学历最高的知识分子一般都是教师,而他们对村民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据笔者的了解,很多村民都认为学校中教师基本和村民没有什么联系。现在,农村教师占据了知识分子的地位而丧失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和作用: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文化的反思者和批判者。而今的学校教育环境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自我中心的脱离农村生活的教育环境,校园如“围城”般隔离了教育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使教师对农村生活产生了很深的疏远感,教师更多地成为一种外在的职业类型或特定的经济利益阶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他们还要做一些表演性的、做秀式的工作,如:公开课、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课改成果展示交流会等,而对他们来说应试教育的压力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校,使本应在农村情景泛化的知识分子的作用被窄化,窄化到“阡陌交通,不相往来”,他们使农村教师失去了那种“化民成俗”的作用。
  农村教师当在学校埋头苦干的时候,村民由于没有收到来自学校传递的教育子女的知识,所以他们会想当然地把子女很放心并且是以“全托”的形式送到学校,而一旦考不到理想的大学,或是学生教育出现问题,教师得承担苛刻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却远非教师所能独立承担的。这其实也是学校教育的空间侵占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空间的恶果。在学校中,他们任务繁重,每个教师都要求成为多面手,以胜任不同课程、年级的教学任务,以缓解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现状。
  
  四、新课程理念下重现农村教师的社会作用
  
  而真正的新课程精神却倡导一种开放的教师理念,也就是农村教师作用必须突破学校的藩篱来到农村,发挥农村教师超越教师的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才是真正的农村教师的魅力所在。农村教师不能将目光锁定在教材上、考试上,教师应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更深切的关注。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如此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如果教师和学生全都沉浸在“圣贤书”中,对身边的世界毫不关注,漠然视之,那结果是极为可怕的。如果农村教师自己的“教化无作为”,对农村事务毫不关心,那么村民就成为“失语症患者”,那么中国9亿农民的或盲从或默然于世。沉默的大多数,聋哑化、盲从的公民群体能建设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社会吗?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发出声音对学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发出的声音直接作用于未成年的学生,其声音因为教师威信的承载而具有强大的力量。而农村教师特殊的社会作用更加要求农村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气质,要具备批判型知识分子的属性。批判型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是:(1)不把眼光局限在某一专业学科上,对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价值观念以及关于自然、人生的一些终极问题深切关注。(2)对现状持批判态度。(3)这种关注的热忱和批判的态度是建立在强烈的道德责任感之上的。美国社会学家科塞指出了批判型知识分子与其他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区别。他说:“不是一切学术研究者或专业人才都是知识分子……才智不同于科学技艺所要求的那种技能,它有一种脱离直接经验的能量,它要超越眼下的实用工作,它怀有一种义务感而理解那个超越了职业局限性的价值观……当绝大多数人,包括专业人才都倾向于专业追求某些具体问题的具体答案时,知识分子感到了一种超越了直接的具体工作,向‘意义与价值’的更普遍更一般的王国去探索的需要。知识分子在其行为中显示了一种对于社会核心价值的突出的关切。”
  如今农村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课堂教学。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作用,这是教师的主体作用,他们通过传承与过滤知识,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也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农村学生的现在就是将来的农村村民。
  其次是乡村素材的利用。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而对于能最大发挥教师自由意志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把农村的一些乡土素材整合到学校课程中去,把国家意志和当地的实际文化、民族、风俗传统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是宣扬地缝文化和地方精神的最好方式。
  第三是乡村艺术文化的发扬与扩大。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色这都是他们千百年来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下来的独特艺术文化形式,现在随着老艺人或者是“族群领袖”的大量去世,有许多乡村文化艺术面临着覆灭的局面。而能把这些文化保存和传承下来的只有教师和学校了,不仅如此,有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地方传统文化在学校里可以得到发扬。
  第四是教师的故乡“情结”。农村教师生活在农村环境中,他们大部分都是从本地出去的学生,毕业以后又回来为家乡服务,农村教师留在家乡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服务几十年不是其具有多么超常的品格,而是他们的对于生养他们的地方和人的那种强烈的感情。他们对于自己的学生职责认识的很清楚:“我所教的学生都是我的乡亲,”他们对于当地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故乡”情结促使他们,所以他们是当地文化的最深切的感受者,但是,他们中的反思者也可以跳出这个文化圈子,对当地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这是他们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引领当地精神文化生活。
  第五,他们还积极参加农村事务,加强与村民的联系。现在农村如民主选举、举行文化艺术节之类的乡俗民俗活动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他们对于农村政治事务和文化事务的影响力要加强,因为,他们具有了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知识储备,但是他们缺少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胆识:即使面临巨大压力,也要作为真正的思想者站出来。与此同时,与村民的联系是农村教师发挥其在农村社会作用的重要途径,因为了解一个地方从了解一个地方的人开始,影响一个地方必须影响这里的人。
  责任编辑 王波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仅有善良的心和默默地埋头苦干是不够的,要让孩子真正喜欢你,必须具有亲和力,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和蔼、亲切、热情、温暖。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表达情感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这说明有亲和力的教师在工作中能很快地与幼儿拉近心理上的距离,容易赢得幼儿的喜欢。    一、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    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
期刊
教材依据:  中图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我来试试看》。  设计思想:  教学本课主要是设计三个活动:(一)我想试一试(“摘红环”游戏);(二)我能试一试(叠衣服、剪窗花、钉纽扣、跳绳);(三)展示与交流(展示课件,交流认识),让学生通过游戏、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不同方法与同伴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提升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只有
期刊
案例一:《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段  (课前学生未查找任何资料)  课将结束时:  师:总理的灵车慢慢远去,可赶来送行的人们却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多么希望能再看总理一眼,多么希望总理能来到身边……(眼含泪水深情地诉说着)  (有的学生已与老师一起沉浸在文本之中,而有的学生看着老师的泪水在窃窃私语、在发呆、甚至在偷笑。)  案例二:《一夜的工作》片段  (课前请学生们查找与总理有关的资料,对总理的生平有一
期刊
(教师执教《麻雀》,正与同学们一起赏析课文)  师:(读课文)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同学们,刚才听老师读这段课文时,是否感受到了一种伟大的爱呢?  生:感受到了,是伟大的母爱。  师:我也深深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我在读这段课文时,内心总会因为这种爱而激烈地颤
期刊
当80后的韩寒写文章抨击教育时,当80后涉嫌抄袭的郭敬明凭着性子不道歉时,当90后的超女变成了明星后,当90后的学生弃学回家读新私塾后,80后与90后的问题真正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尤其是当新走上讲台的80后教师越来越多,面对的是90后学生的时候,一些尖锐的教育现象也成为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问题。    步满荆棘的坦途--80后教师的叛逆与勇敢    所谓的“80后”,主要指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而巧妙的点拨,不仅能积极地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更能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获得新的发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拨开学生心头的“云雾”,让学生的思维重见“天日”呢?    (一)巧妙点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杭州上《程门立雪》时,请学生给“尊”字组词,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遵守。”同学们顿时哄堂  大笑,贾老师微笑地对大家说:“他还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低年级说话训练作为这门基础学科的基础,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者之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有了进行说话的兴趣,他们才会产生说的欲望。  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就是好奇又好动。在训练中,有意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爱吃的水果》时,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爱吃的水果,让他们互相介绍水果
期刊
一、课前预热,激情导入    ⒈布置阅读《三国演义》中与《草船借箭》有关的故事。  ⒉课前创设情境。和学生做猜一猜游戏,电脑出示几幅《三国演义》中的插图,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猜出它画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故事。  ⒊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在播放完歌曲后,教师导语:听完这首歌,我们心潮澎湃,这浑厚的声音,这熟悉的旋律,似乎又将我们的思绪牵引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古战场。那
期刊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一种特殊的文体,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由于童话在少年儿童成长中的巨大作用,各个年代、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都会包括一些优秀的中外童话。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童话为切入点,提高童话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启学生的心扉,让童话充分发挥其在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以下谈谈我在童话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感受。    一、阅读童话,拓展想象空间  
期刊
一、一“标”多本贴近学生生活环境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六年制小学划分为三个教育教学阶段,编排出了几种版本的教材,这就为学校、教师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挑选适当的教材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同时是由于地理位置、各地风土人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中沉淀下不少的优良传统和思想道德观念。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教材之一。如校本教材中地方民俗、物产、历史人物等等。这些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情趣,学生易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