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数学领域课程改革,重点在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为他们搭建体验的平台,培养他们初步的探究能力。为了让数学活动更加有趣,促使孩子们自主探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本文总结了数学活动中推动幼儿自主探究的策略:一是生活化的数学内容,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二是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三是教师介入指导,推动幼儿不断创新。
关键词:数学活动;自主探究;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要求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为此在幼儿园数学领域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自主探究,使他们在亲身参与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探讨。
一、生活化的数学内容,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在幼儿园数学领域课程中,我们从孩子们最为熟悉的生活出发,提炼数学素材,并应用于幼儿数学活动中,以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调动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与独立思考,满足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如,在学习《认识数字5》数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特点,我们希望通过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逛公园的课件,引导孩子们动手操作,在公园里找到5只小鸟、5棵小树、5个小朋友、5枝花。这样的数学内容,在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使孩子们产生了亲切感,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讲台前要求动手操作,他们用小手这里点点,那里触触,不一会儿就转遍了公园,并在“找一找”和“数一数”中自主解决了数学问题,深化了他们对数字5的实际意义的认识,并获得了直接的经验。接下来,教师还可以拓展数学内容,引导幼儿思考周围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可以用5来表示,如自己跳绳跳了几下?转呼啦圈转了几圈?在生活化的数学内容中,孩子们容易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并能结合已有经验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水平。
二、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
幼儿园传统的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关注于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幼儿自主探究式学习,而且师幼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孩子们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已有的知识与前人的经验,不利于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活动中,为了发挥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我们通过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如,在《学习测量》的数学活动中,为了激起孩子们探究测量知识的兴趣,有的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测量工具,并设计了问题情境:“小朋友们,老师想把教室里长长的暖气管子用彩纸包起来,可是我不知道它有多长,你们知道用什么工具能量出它的长度吗?”“这本书要包一个书皮,需要准备多长的纸呢?”……孩子们从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出发,使用自己喜欢的测量工具积极加入到了测量的活动中来,有的孩子用直尺开始测量一本书到底有多长,有的孩子用绳子测量暖气管子有多长……最后,为了培养孩子们自主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继续提问:“还有什么可以用绳子来量呢?”“小棍还能测量哪些物品的长度呢?”有的孩子在教师的启发下,也在不断地发现与提出问题:“绳子可以测量课桌的长度吗?”“直尺能不能测出教室里窗台的长度?”“我的和小伙伴的身高用什么来测量呢?”在一个个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孩子们自行选择测量的对象与测量工具。
三、教师介入指导,推动幼儿不断创新
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水平。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我们围绕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深度学习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有效的教师介入指导,提高了幼儿深度学习的质量。
如,在“小路的长度”数学测量活动中,根据已有的经验,孩子们都使用教师提供的直尺量出了小路的长度,孩子們模仿能力强,见一个用直尺测量就都使用直尺测量。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还有什么办法能测出小路的长度。有的孩子说“用眼睛看,就能知道小路有多长”,有的孩子说:“我用脚能量出小路有多长。”“那我用手也能量出小路有多长。”通过讨论,孩子们发现除了用标准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以用身体来当测量工具。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找到了可以替代尺子的测量工具,并通过亲自试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有效促进了他们发散思维的发展,推动了他们进行深度学习。
“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在孩子们自主发现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护与鼓励他们发挥探究的天性,并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以不断提高他们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翟玲玲.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113.
[2]黄静.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10):64-66.
关键词:数学活动;自主探究;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要求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为此在幼儿园数学领域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自主探究,使他们在亲身参与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探讨。
一、生活化的数学内容,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在幼儿园数学领域课程中,我们从孩子们最为熟悉的生活出发,提炼数学素材,并应用于幼儿数学活动中,以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调动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与独立思考,满足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如,在学习《认识数字5》数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特点,我们希望通过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数字5的实际意义。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逛公园的课件,引导孩子们动手操作,在公园里找到5只小鸟、5棵小树、5个小朋友、5枝花。这样的数学内容,在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使孩子们产生了亲切感,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讲台前要求动手操作,他们用小手这里点点,那里触触,不一会儿就转遍了公园,并在“找一找”和“数一数”中自主解决了数学问题,深化了他们对数字5的实际意义的认识,并获得了直接的经验。接下来,教师还可以拓展数学内容,引导幼儿思考周围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可以用5来表示,如自己跳绳跳了几下?转呼啦圈转了几圈?在生活化的数学内容中,孩子们容易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并能结合已有经验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水平。
二、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
幼儿园传统的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关注于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幼儿自主探究式学习,而且师幼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孩子们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已有的知识与前人的经验,不利于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活动中,为了发挥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我们通过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如,在《学习测量》的数学活动中,为了激起孩子们探究测量知识的兴趣,有的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测量工具,并设计了问题情境:“小朋友们,老师想把教室里长长的暖气管子用彩纸包起来,可是我不知道它有多长,你们知道用什么工具能量出它的长度吗?”“这本书要包一个书皮,需要准备多长的纸呢?”……孩子们从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出发,使用自己喜欢的测量工具积极加入到了测量的活动中来,有的孩子用直尺开始测量一本书到底有多长,有的孩子用绳子测量暖气管子有多长……最后,为了培养孩子们自主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继续提问:“还有什么可以用绳子来量呢?”“小棍还能测量哪些物品的长度呢?”有的孩子在教师的启发下,也在不断地发现与提出问题:“绳子可以测量课桌的长度吗?”“直尺能不能测出教室里窗台的长度?”“我的和小伙伴的身高用什么来测量呢?”在一个个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孩子们自行选择测量的对象与测量工具。
三、教师介入指导,推动幼儿不断创新
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水平。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我们围绕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深度学习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有效的教师介入指导,提高了幼儿深度学习的质量。
如,在“小路的长度”数学测量活动中,根据已有的经验,孩子们都使用教师提供的直尺量出了小路的长度,孩子們模仿能力强,见一个用直尺测量就都使用直尺测量。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还有什么办法能测出小路的长度。有的孩子说“用眼睛看,就能知道小路有多长”,有的孩子说:“我用脚能量出小路有多长。”“那我用手也能量出小路有多长。”通过讨论,孩子们发现除了用标准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以用身体来当测量工具。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找到了可以替代尺子的测量工具,并通过亲自试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有效促进了他们发散思维的发展,推动了他们进行深度学习。
“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在孩子们自主发现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护与鼓励他们发挥探究的天性,并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以不断提高他们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翟玲玲.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113.
[2]黄静.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1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