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准资助的价值与实践路径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制约高校资助工作的主要瓶颈为基础,以精准资助及其价值追求为分析逻辑,从精准界定与识别资助对象的身份、资助内容的精准确定、资助措施的精准确定与落实、后续管理的规范与精准等四个层面探讨高校精准资助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精准资助;实践路径
  一、高校精准资助的涵义与价值追求
  精准资助,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界定资助对象,以资助内容的差别化与资助措施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资助育人的效能。因此,如何正确贯彻国家资助政策的顶层设计,让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精准落地生根,是今后高校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与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准资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确保不让每位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通过公平享受高等教育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个人技能,让每位贫困生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既是精准资助的教育价值,体现扶智育人,主张充满人文关怀的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并重、现实需求满足与未来发展能力并重,更是精准资助的政治价值,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精准资助的公平精神推进我国的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导向[1]。
  因此,根据高校精准资助的大思路与大逻辑,新时期高校的资助工作就必须以资助精准化为基本目标,构建与创新以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资助内容的精准确定、资助措施的精准确定与落实、资助管理的精准规范等为核心的精准资助体系,全面探索高校精准资助的实践路径。
  二、制约高校精准资助的主要瓶颈
  如何实现高校资助的价值追求,取决于资助活动各个环节的精准性。目前,制约精准资助的瓶颈有:
  (一)资助对象界定与识别不精准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流程,一般是根据学校向各院系、院系向年级或班级下达的分配名额,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递交认定材料,学校则依据“高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来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这种认定流程往往存在不少问题。譬如,部分贫困学生因面子等原因而未提出资助申请,也有不属贫困范畴的学生因利益驱使而提出申请;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也可并未认真审核学生家庭的真实状况,或因各种原因提供不真实的贫困证明材料等。
  (二)资助内容的不精准
  目前高校的资助体系虽然是多元化的,能较好解决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问题,但能满足贫困生的不同需求、针对性的资助项目、精神资助等并不多。值得一提的是,贫困生的自卑、焦虑、孤僻、交际困难等较为明显,自立自强的意识、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等也相对缺少,这不仅会严重制约贫困生的未来发展,而且也反映出高校资助内容的缺失,特别是资助工作人文关怀的弱化。
  (三)资助措施的不精准
  贫困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和不同的家庭背景,导致其贫困的成因不尽相同,而且他们在校的不同学习阶段,其需求也会不同,但在具体的资助实践中却缺乏资助的精细化、个性化工作方案,不是忽略贫困生的需求差异,就是缺少资助手段的针对性与动态性。
  (四)后续管理不精准
  绝大多数高校资助工作结束的标志,就是把资助款项打到贫困生的银行卡上,至于他们如何运用资助款、资助后表现如何等就不再关心了。后期管理的不精准,必然会导致对贫困生的资助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未来,无法从思想及精神的深层次去探究贫困生的成长心路,更无法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感恩社会的自觉。
  三、高校精准资助的实践路径
  要实现高校资助的价值追求,就必须针对主要瓶颈,构建精准资助的实践路径。
  (一)精准界定与识别资助对象的身份
  只有首先做到对贫困生的精准界定,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资助工作的精准度。
  (1)初步认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依据各生源地低收入、低保家庭界定标准,对申请者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家庭支出及负担等状况,整合并验证申请者的相关数据信息,完成对贫困生的初步界定。
  (2)最终认定。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个别访谈作用,以他们的耐心、信心与关心走进学生的真实世界,可依据平时的穿衣打扮、使用的数码产品等对初步认定的贫困生进行针对性调查,以便完成更加精准的贫困生认定。同时更要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包括学生日常考勤及请假数据、成绩、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奖信息、校园卡消费、手机消费等信息[2]。总之,要本着学校部门认定与辅导员意见相结合、家庭经济普查和校内生活调查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最终精确确定资助对象,而且也能及时发现那些有困难但未受助的学生,及时弥补认定过程存在的可能偏差。
  (二)资助内容的精准确定
  资助内容的精准,取决于对资助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与资助项目的精准确定。
  (1)需求的精准把握。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以及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需求。从多年资助工作的实践效果来看,以共性资助为根本、以个性资助为突破的思路,才能精准把握好各种需求以及需求的变化。具体的讲,就是要充分把握贫困生的成长阶段特点和需求差异,以丰富的内容和个性化的措施,因人而异地实施不同的针对性资助,最终实现按需资助。
  从资助的内容上看,精准资助必须做到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并重。经济资助是精神资助的保障与前提,精神资助则是经济资助的精神引领[3]。目前,在需求的精准把握上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精神资助问题。相对来说,贫困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困境,自卑、消极、焦慮等心理较为普遍,甚至部分贫困生缺乏感恩心理,因此,精神资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2)资助项目的精准确定。资助项目的精确确定,要因人而定、因贫困原因与类型而定。例如,针对自尊心强、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现状的贫困生,提供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最为有效;针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贫困生,除了提供稳定的经济资助外,还要提供符合能改变、其家庭经济困难的以提升技能为主的项目;针对少数民族贫困生,更要从经济、语言、学业、就业等多方面安排资助项目。   (三)资助措施的精准确定与落实
  如何真正体现与实现资助内容的精准性,其采取的资助措施及落实的精准最为核心。资助实践表明,建构多维的工作台、实现信息化管理、注重精神资助构成了资助措施精准性的核心内容。
  (1)多维的工作平台。资助对象需求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决定了精准资助的工作平台的多维性。各种讲座、宣讲、报告会、征文活动等工作载体,微信、微博、平面宣传媒体等宣传平台,共同构成了多维的工作平台,对贫困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从贫困生的未来发展角度来看,建立就业创业发展平台意义甚大,那就是专门为贫困生提供就业创业咨询及指导服务、配备创业导师、筹措创新创业基金。
  (2)实现信息化管理。要充分运用好信息化技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完成对资助对象的数据采集、分析及预测,把资助对象精准界定、资助内容及其资助措施精准细化,实现资助信息共享,努力推进资助措施的精准性与高效性。
  (3)注重精神资助。贫困生的精神资助问题,一直是资助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贫困生的特殊性与需求的差异性,要求我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咨询等形式,建构“校-院-班”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立动态的心理健康档案,积极引导他们提升心理调适能力[4]。
  (四)后续管理的规范与精准
  如何引导资助工作更注重实效,强化后续管理至关重要,其中的关键就是通过引入资助年度绩效考评机制来强化精准资助的各个环节,从制度上保障资助后续管理的精准性。虽然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已对高校实施了年度绩效考核制度,但校内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仍未实施。因此,要紧紧围绕上级主管部门的资助工作要求与管理方法,结合各校的自身特点,细化具体的资助工作要求,规范资助管理程序,不仅要关注贫困生资助款的应用、资助后表现,而且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全面提升资助管理的精度和效果[5]。
  参考文献:
  [1]刘云博,白华.精准化资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思维[J].教育评论,2016(2).
  [2]黄燕.大数据技术助力高校学生精准资助[J].高教论坛,2018(1).
  [3]刘晓杰.“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J].教育教学论坛,2017(3).
  [4]杨晓慧.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6(9).
  [5]張永.脱贫攻坚中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育人体系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
  作者简介:樊晓孔,女,江苏南京人,学工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资助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高等农业院校的职责所在,组织动员大学生走进基层,了解国情,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增长才干,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助力脱贫攻坚,履行历史使命,本文分析“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扶贫模式,以期通过此经验进行推广。  关键词:助力脱贫攻坚;大学生;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期刊
摘 要:对于农村留守而言,他们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学习、价值观、心理以及性格方面都出现了问题,而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学校与家庭都需要努力去解决。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试着分析一下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例如学习、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因
期刊
摘 要:《周易》上有言:“关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子作用,它的内核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关注人本身。怎样让“以人为本”的观念渗透到我们体育教学改革当中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好好思考的问题。我们传统的体育课,常常是作为文化课的附庸而存在的,我国历来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体力教育,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认知不恰当。在加上我们初高中的课业负担重,对于我们来说体育教育只是存
期刊
摘 要: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的本科院校,对英语这一学科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视。基于此,本文就句酷批改网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写作中发挥的作用展开分析,通过实证分析,介绍了句酷批改网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写作中的具体应用流程,进一步分析了相关应用效果,包括促进应用型本科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应用型本科英语作文批改方式的革新、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句酷批改网;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
期刊
摘 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织,高校班级中主要包含团支部、班委会两个组织,這两个组织在良好班风建设、班级管理、班级文化活动开展等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双方责任,促进双方工作的协调进行,促进双方的有效协作,实现高校共青团“班团一体化”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共青团;“班团一体化”;工作机制  高校共青团“班团一体化”工作机制实施中存在几方面不足,如,干部队伍的缺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新媒体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结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来试着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让人们的沟通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生活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双创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在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基于GZCJ学院的实际做法提出解决融合问题的对策,以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双创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融合问题;对策  一、双创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推动和深化高
期刊
摘 要:为提升高职办学水平,教育部于近十年先后组织了两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国家提出了诊断与改进工作来进一步指导高职院校办学行为。“诊改”工作是由评估工作经专家调研并论证后进化而来的,与评估工作能够互相借鉴并补充发展。根据评估实践和走访调研,指出了原评估方案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优化建议,根据优化后指标体系的内容,对诊改工作中“五纵五横一平台”建设和目标链、标准链的生成进
期刊
摘 要: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方向。大学生身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直接关乎着国家思想领域的发展动向。文章首先指出了大学生自身理想信念毅力、教育实效性、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和教育合力不足的问题,进而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针对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因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对策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大学
期刊
摘 要:在信息爆炸的当下社会,人们更习惯用直观的视觉图像去获取内容。本文通过对艺术素养培育对广告学专业的重要意义阐释,提出非艺术类广告学专业美学素养培育中的实际问题,并于广告学艺术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法给出了针对性的方案。  关键词:广告学;艺术素养与技能;非艺术类学生  广告是现代商业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商业空前繁荣的今天,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加之传播模式的多样化、广告主需求的日益多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