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利观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形态的观念,发展到如今,人们对与义利观的价值界限往往会混淆,由此对于下一代思想道德的正确引导和形成产生了消极作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有基本分辨事物的能力,并形成了人格的雏形,因此,这一时期是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从义利观本身概念谈起,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品德课;义利观;引导渗透
引言:
品德课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随着小学三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的增加、家庭的影响以及学校的同学老师的影响,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性格,品德课的重要性无疑被凸显出来。有方法、有计划的实行对学生义利观的引导和渗透是小学三年级品德课的重要内容。
一、概念
义利观自古有之,在先秦时期、两宋时期以及明末清初时期有过较大的思辩运动,为我们中国人形成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家国观念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义利观受国外思想的冲击,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当代中国人形成正确的义利观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而在现有环境中,义利观所包含的两种相互对立、相互影响的价值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演变发生了变化,对我们培养下一代仍有较大意义[1]。
义利观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能够对于人与人之间、人与家庭、学校之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知,从而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2]。
二、方法
义利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培养团结、诚信、友善和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优越的人格,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
(一)班级活动,团结意识
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增强其交往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而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和其他人合作的经历,而父母亲人对其一味地溺爱,不懂正确的教育方法,容易使学生养成自我、不合群的性格,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时,应该针对于这一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改掉这一习惯。
如,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三年级上册课程《家庭、學校和社区》,旨在教育孩子形成对于家庭、学校以及生活的社区的正确认知,增进对于他们的感情。以学校来讲,学生能够对此进行产生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就是班级活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组织班级学生参与班级活动,了解校园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于学校的热爱,在集体活动中,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目的。
(二)分辨是非,诚信意识
诚实守信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的规则之一,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坦诚对待,有助于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小学生而言,做到诚信的前提就是需要明辨是非,知道事物的对错,并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正义的一方,在此前提上,待人以诚。老师在进行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这一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进行《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课程时,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身边的规则,并知道其形成和制定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一个大集体中,任何的行为都需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能够准确的辨别生活中不符合规则的情况,帮助学生养成准确判断是非的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
(三)人际交往,友善精神
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的精神,如,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能够换位思考,乐于帮助他人等,这能够为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积极性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加强,如,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与其他同龄人之间和睦相处,友爱宽容,相互帮助等精神,培养学生关爱他们,同情弱者的善良品质等。通过以上方法,让学生在与人交往、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谐共处。
老师在进行品德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性的加入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个人感受和整体利益之中学会权衡,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小学品德课程《在爱的阳关下》与《我们共欢乐》这两节课都可以进行适当的渗透,而课程也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同时学会感恩他人的付出,并报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向敬老院献爱心、义务社会劳动的方式进行引导。
(四)实践活动,责任意识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有对社会、家庭和自己的责任心,而责任心在生活中是人人必须具备的,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老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对于小学生来讲,好好学习就是对于自己的责任,孝顺父母、彩衣娱亲就是对于家人的责任,而遵守社会和学校的秩序就是对于它们的责任。老师在进行品德教育的每时每刻都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责任心,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我们对于如何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义利观引导渗透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清楚学生的思想教育永远是教育工作的重心,特别是对于小学三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更加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引导和教育,以保证其高尚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钟雅莉.重温和回归教育的本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如何渗透常识教学[J].学苑教育,2015(19):8-8.
[2]邓朦,杜广强.儒家义利观的当代价值解析[J].传承,2013(2x):24-25.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品德课;义利观;引导渗透
引言:
品德课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随着小学三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的增加、家庭的影响以及学校的同学老师的影响,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性格,品德课的重要性无疑被凸显出来。有方法、有计划的实行对学生义利观的引导和渗透是小学三年级品德课的重要内容。
一、概念
义利观自古有之,在先秦时期、两宋时期以及明末清初时期有过较大的思辩运动,为我们中国人形成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家国观念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义利观受国外思想的冲击,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当代中国人形成正确的义利观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而在现有环境中,义利观所包含的两种相互对立、相互影响的价值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演变发生了变化,对我们培养下一代仍有较大意义[1]。
义利观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能够对于人与人之间、人与家庭、学校之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知,从而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2]。
二、方法
义利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培养团结、诚信、友善和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优越的人格,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
(一)班级活动,团结意识
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增强其交往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而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和其他人合作的经历,而父母亲人对其一味地溺爱,不懂正确的教育方法,容易使学生养成自我、不合群的性格,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时,应该针对于这一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改掉这一习惯。
如,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三年级上册课程《家庭、學校和社区》,旨在教育孩子形成对于家庭、学校以及生活的社区的正确认知,增进对于他们的感情。以学校来讲,学生能够对此进行产生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就是班级活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组织班级学生参与班级活动,了解校园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于学校的热爱,在集体活动中,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目的。
(二)分辨是非,诚信意识
诚实守信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的规则之一,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坦诚对待,有助于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小学生而言,做到诚信的前提就是需要明辨是非,知道事物的对错,并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站到正义的一方,在此前提上,待人以诚。老师在进行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这一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进行《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课程时,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身边的规则,并知道其形成和制定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一个大集体中,任何的行为都需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能够准确的辨别生活中不符合规则的情况,帮助学生养成准确判断是非的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
(三)人际交往,友善精神
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的精神,如,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能够换位思考,乐于帮助他人等,这能够为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积极性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加强,如,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与其他同龄人之间和睦相处,友爱宽容,相互帮助等精神,培养学生关爱他们,同情弱者的善良品质等。通过以上方法,让学生在与人交往、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谐共处。
老师在进行品德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性的加入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个人感受和整体利益之中学会权衡,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小学品德课程《在爱的阳关下》与《我们共欢乐》这两节课都可以进行适当的渗透,而课程也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同时学会感恩他人的付出,并报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向敬老院献爱心、义务社会劳动的方式进行引导。
(四)实践活动,责任意识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有对社会、家庭和自己的责任心,而责任心在生活中是人人必须具备的,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老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对于小学生来讲,好好学习就是对于自己的责任,孝顺父母、彩衣娱亲就是对于家人的责任,而遵守社会和学校的秩序就是对于它们的责任。老师在进行品德教育的每时每刻都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责任心,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我们对于如何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义利观引导渗透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清楚学生的思想教育永远是教育工作的重心,特别是对于小学三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更加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引导和教育,以保证其高尚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钟雅莉.重温和回归教育的本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如何渗透常识教学[J].学苑教育,2015(19):8-8.
[2]邓朦,杜广强.儒家义利观的当代价值解析[J].传承,2013(2x):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