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常见心理困惑及调适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Fland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一是衔接小学和初中的过渡阶段,也是初中阶段的适应期。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学校,适应新的学习任务,适应新的成长阶段需要面临的挑战,对于初一新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初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辅导进行讨论,得出应该从家长、学校及班主任三方面如何对新生进行关怀和教育,以促进他们顺利适应,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一新生;适应问题;心理健康;心理断乳期
  发展和适应是人生的两大基本任务。[1]对于新生来说学校适应就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有学者认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业行为、学校参与、情感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2]概括起来初一新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适应问题、角色的转变及调整问题。
  一、初一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想家
  “想家”是初一新生面临的第一大挑战。表现为:不习惯住宿制学校,不能按时作息,想爸妈,孤单,常常因为想家而哭泣,“刚一到学校又开始想家”。这些问题最早出现在刚入学,特别是军训时期,有的孩子怕吃苦而表现为更加想家。
  2.学习压力
  大部分新生认为学习压力太大。认为“老师讲的太快,不仔细”;上课紧张;背书背不会;作业太多;“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干什么,好疲惫”;学习兴趣较低,出现厌学思想;考试焦虑等。
  3. 人际苦恼
  进入初中,人际交往圈发生了变化,表现为:(1)同辈群体:过去的同学“乖巧”,现在的同学“太冷漠”;“交不到朋友,孤独”;(2)师生关系:过去的老师喜欢自己,现在的老师不在乎自己、“不负责”,“不公平”;(3)亲子关系:“不想和父母谈心”“不理解自己,啰嗦”“限制自己”;经常和家长发生争执;有些身在单亲家庭,倍感孤独等。
  4.自我认识不足
  一些新生觉得不了解自己,不能独立做决定;有些认为自己没有优点或者自己很优秀却无人赏识;有些新生渴望成功却无从下手。另外有些学生过于拘束,不敢表现,不敢回答问题,不敢承担,由于近视、身体缺陷、肥胖、成绩不好、家庭经济等原因产生自卑。
  5.青春期困惑
  有的同学表现为对青春期的困惑:过于在意自己的外貌、体形;对异性交往感到紧张、不安、神秘;产生早恋的担忧以及对性的好奇;及由此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个体方面
  1. 身心成长的必经阶段
  大部分初一新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发育。表现为: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器官机能的成熟、性的觉醒。由于身心的巨大变化,很自然地会出现诸多不适应。首先,对自身在生理方面的变化既感到兴奋又疑虑,甚至有羞耻感。其次,心理成熟远落后于生理成熟,这种脱节带来的冲突与躁动时时冲击着他们。再次,性意识的萌发更加剧了他们对青春期的困惑,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自己与异性以及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有的认识和行为准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新生因不理解自己的情绪、不接纳自己的状态或难以抑制“爱”的萌动而陷人困惑、焦虑和自责中。
  2.适应问题的个体差异
  研究表明“气质和性格作为学生心理结构的重要特征,是影响新生入校最初适应性的因素之一。”“从性格上说,外向型性格的学生一般也比内向型性格学生适应快一些,效果好一些。”[3]可见,新生的适应问题,因性格、气质等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
  3. 身份转变的难以适应
  升入初中,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质变。小学时期,是处处被人照顾的“小孩子”,父母是“贴身保姆”,老师是“学习管家”,自己处于“听从”的位置。进入中学,离爸妈远了,自己成了生活的主人;学习上,老师不再反复的讲述,需要新生积极参与,自己又成了学习的主人。这种由“听从者”到“主人”的变化,让一些学生在短时间内手忙脚乱,难以适从。
  (二)学校方面
  1.学习环境的较大改变
  从小学进入到中学,难免会觉得校园好大、人好多、教学楼林立等。这种初入新环境的新鲜,在面临融入其中的考验时变得有压迫感了,太多的新鲜刺激让新生有点应接不暇,适应起来需要过程。
  2.老师同学的大幅更换
  由于升学、择校、分班等原因,绝大部分学生升入初中之后面对的是新老师、新同学和新室友。以前亲密的玩伴、熟悉的同学都已远离,和蔼可亲的老师也不再陪护自己。要重新认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难免会有对比心理,接受新的人际关系同样需要过程和磨合。
  3.学习任务的强度加大
  小学主要是识记一些基础知识,在老师手把手教的模式下轻松的学习,升入初中,学习科目增多,学习任务加大,不仅要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老师也逐渐开始放手,这就需要新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4.同辈群体的相互影响
  有一部分同学在小学时期成绩优秀,而升入初一之后“退步”了,使他们感到苦恼。这是因为初中有更为广阔的生源,同学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优秀的学生聚集到了一起,这让他们感到竞争的压力。在这种忧虑和压力下,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就变得沉重了。
  (三)家庭方面
  1.家长的期望加大
  刚升入初中,有的家长就告诫学生:要争第一,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才能出人头地等等。这些都是家长的主观愿望和规划,他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刚入学的不适应,这种期待与孩子的理解之间,出现偏差,孩子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压力大;家长则认为是为孩子好,孩子不懂事,于是亲子矛盾在这一时期就明朗了。
  2.家庭中的自我意识觉醒
  心理学家斯朗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他认为当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后,其心理变化为:“自我发现”、“产生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开始逐步跨入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期,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强烈,如果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看待,他们就会厌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生对立的情绪。
  三、如何辅导
  (一)家长方面
  1.跟孩子同步成长,与孩子同等对话。
  家长应该了解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是,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变成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是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与孩子一起成长,才能看清他们的进步和变化。在孩子进入初中后,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让他们自己感受生活、体会学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肯定他们的成长,鼓励孩子进步。
  2.寄予希望,但不要拔苗助长。
  每个家长对孩子都有美好的蓝图,或者每个孩子都承载着家长美丽的梦。这样,孩子身上就赋予了更高期望,他们的成长不再是简单轻松的,多了一些所谓的负担。所以,在孩子进入初中之后不要过早的灌输一些功利的东西,让他们在适应新环境后,好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顺应自然,寄予希望但不拔苗助长是永不过时的教育法则。
  3.与孩子沟通,倾听成长的心声。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导师。当面临新环境,新困惑时,家长要能及时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让他们感到孤单,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清利弊、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同样,家长是家庭的主宰者,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做到夫妻和睦,尊老爱幼,谦虚谨慎,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能形成乐观积极健康的处事态度,面对新的环境也不会畏惧。
  (二)学校方面
  1.带领学生熟悉新环境,增强归属感
  入学之初,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安排班主任组织新生参观学校,对教学区、办公区和活动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向学生介绍任课老师的情况,让他们对将来的学习提前了解。这样做可以消除新生对新学校、新老师的陌生感。再次,组织新生了解、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既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也可以使他们顺利地融入到新的校园生活。通过这些既能增加新生的归属感,又能助其尽快进入角色,形成有约束的主人公的角色定位。
  2.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调动学生的热情
  为了调动新生的积极性,学校要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鼓励新生积极参加军训;举办年级篮球、足球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调动新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增进对学校、对班级的感情,淡化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3.加强学习适应指导
  学习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家长和老师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证明学生的学校适应与学习成绩成正相关。[4]学校应掌握好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规律:“初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呈“V”型趋势”“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新生人学后的第二、三个月加强学习适应指导。”[5]因此学校应有节奏有侧重地对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各学科性质的分析。
  4.进行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一个过渡的时期、发展的时期、变化的时期、反抗的时期、负重的时期。她的复杂性决定了学校应正视青春期的存在。青春期问题的解决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应进行一些青春期知识的宣传,妥善安排关于青春期保健知识的辅导课,对于常见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对于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积极关注,让青少年对青春期不再困惑。
  (三)班主任的任务
  班主任是初一新生角色转换的引路人。“班主任要当好粘合剂、引路人、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使新生能够适应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转换。”[6]具体应做到: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适应新学科,带领学生主动探索高效学习的途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至关重要。良好的班集体能让新生有较好的归属感,团结的氛围能消除学生的孤独感,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能发挥集体舆论的力量,增强新生的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江光荣.社会变革与人的适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6): 19-20
  [2]刘万伦.小学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发展特点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113-11
  [3]邹红,陈远伟.初一新生适应情况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7.01
  [4]陈秋梅.初一新生学校适应状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5
  [5]李慧莉,张庆林.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过程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l):356一359.
  [6]袁招仙.班主任——初一新生角色转换的引路人[J].魅力中国”2009.29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主要从Fairclough的语篇实践分析框架中的结构分析法、语篇再情景化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三个方面,对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0年1月29日公布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分析。征求意见的整体操作过程主要是通过发布征求意见稿这一语篇的形式来体现的。征求意见是一种社会实践,由Fairclough的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实践可以使抽象的社会结构变成具体
期刊
摘 要:实证研究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基于此,检验教学有效性也越来越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显然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案例、数据以及其他相关实证资料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相关专著,也结合具体的课堂实践,从精致化教学出发、对实证教学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展开论述,同时结合214节课的有效学习时间观察报告
期刊
摘 要:“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困扰教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问题,也是教学理论研究者备受指责的重要原因。人们通常将这一问题归咎于理论自身的缺陷,较少从教学领域中理论研究和教学实施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来考虑问题。针对这种缺失,探讨教学领域中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影响,区分和界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工程思维和理论思维以避免教学领域中发生思维方式的僭越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研究
期刊
摘 要:在外语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培养语感。鉴于阅读的重要性,泛读课也应该备受关注,但是事实并为此。笔者从教材入手,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够给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带来一点帮助。  关键词:阅读;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一、引言    在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阅读是基础。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培养语感。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
期刊
摘 要:曼斯菲尔德从儿童的视角探究人类的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短篇小说《园会》中作者对儿童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腻的描写,通过劳拉对世界的美好想 象及其幻想破灭的过程描写,启发人们对生活本质的反思和重新认识。本文将从三方面分析劳拉从幻想到现实的顿悟:劳拉的性格、潜意识和她的涉世未深。  关键词:劳拉;顿悟;幻想;现实     《园会》是曼斯菲尔德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写下许多优秀
期刊
摘 要:本文以Malmquist生产率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1997-2008年间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效率获得了提升,但是高等教育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发展失衡。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以及协调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整合教育资源成为今后高教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效率;Malmquist生产率;投入-产出    一、前言  高等教育决定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关系,讨论了短暂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的特点,以及短暂性动词、持续性动词和时间状语对这两种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当今在这两种时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短暂性动词;持续性动词; 时间状语    1.前言  在英语时态教学中,许多学生会造出这样的句子。I have left my house f
期刊
摘 要:幼儿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与幼儿在以适当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的要求,遵循幼儿教学特有的规律,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组织教学以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绪情感、社会性和人格全面发展以达到应有教育目标的教学活动。要使幼儿教学做到有效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点:最近发展区是幼儿有效教学的具体切入点;教学活动是幼儿有效教学的根本着力点;学科语言是幼儿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期刊
摘 要:学校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能够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校长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领导;学校组织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一、 学校组织文化的概念  (一) 组织文化的界定   二战中被打败的日本,到70年代其生产率竟然大大超过素以管理先进著称的工业王国——
期刊
摘 要:建立有效的母亲培训网络,需要在提高家庭教育地位的基础上,理顺母亲培训体制,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与专业人员培训,并充分发挥学校、社区、传媒以及其他中介机构进行母亲培训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母亲;培训网络    母亲培训是指有关专业人员或社会机构对母亲从理论、方法、内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确保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误区很多:以“神童”教育替代早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