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面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其次,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有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课堂上发生的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
二、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课外我们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书刊,要求学生阅读后摘录好词、好句,为自己习作时积累素材。课内阅读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来积累素材,我们要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文章就是例子,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知识,小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我们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三、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引导学生到教材中去观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无论是在教材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有序地观察、抓住重点去观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这样,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了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真实生动。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学生才能产生表达愿望。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创设展示机会,品尝成功喜悦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可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课,请本周日记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请小作者谈体会,同学展开讨论。并且利用学习园地和宣传窗,展出优秀作品。每当看到自己的习作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学生内心肯定有说不出的喜悦。开展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注意选择面,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优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一来,班上便会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学生个个信心百倍,写作兴趣就更加浓厚。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面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其次,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有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课堂上发生的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
二、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课外我们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书刊,要求学生阅读后摘录好词、好句,为自己习作时积累素材。课内阅读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来积累素材,我们要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文章就是例子,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知识,小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我们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三、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引导学生到教材中去观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无论是在教材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有序地观察、抓住重点去观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这样,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了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真实生动。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学生才能产生表达愿望。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创设展示机会,品尝成功喜悦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可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课,请本周日记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请小作者谈体会,同学展开讨论。并且利用学习园地和宣传窗,展出优秀作品。每当看到自己的习作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学生内心肯定有说不出的喜悦。开展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注意选择面,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优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一来,班上便会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学生个个信心百倍,写作兴趣就更加浓厚。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使学生乐于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