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解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m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单元内容及结构解读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编排了单元导语、《麻雀》 《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杏熟了》 《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还有“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三个板块。这一编排设计延续了三年级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
  《麻雀》一文写了“我”在一次打猎归途中,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摔落到地面的小麻雀,伟大的母爱令“我”受到触动。《爬天都峰》一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最终爬上峰顶。这篇课文曾是旧版三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现被编入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中,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有了明显的变化。两篇精读课文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一件事情,事情的重要部分都通过一定手法清楚地表现出来。
  “交流平台”以学习伙伴的对话形式呈现,结合着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学到的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初步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表达练习。
  “初试身手”的习作例文既可以作为单元习作前的指导,也可以作为单元习作后的讲评。例文一《我家的杏熟了》围绕杏树写了说杏、数杏、奶奶打杏和分杏四个部分,重点写了奶奶分杏这件事。例文二《小木船》讲了“我”和陈明是好朋友,“我们”经历了一次友谊破裂又和好的过程。《小木船》曾经是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的例文,教材写了友谊破裂的起因,让学生续写经过和结果。现在以完整的篇目呈现在四年级习作例文中,承担了相似的教学任务,但是难度有所降低。这两篇例文同样紧扣“按一定顺序写一件事,把事情的重要部分写清楚”这个习作目标,在写作顺序的表达形式上,对精读课文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习作例文就像旧版教材的“优秀范文”,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要把习作例文当作略读课文来教。
  最后的单元习作主题是“生活万花筒”。这一单元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这一板块运用学到的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习作。习作是单元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现,在习作中有成功的体验,有表达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才是习作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为了打开学生思路,教材提供了一些参考题目,这些题目是保底的,教师用这些题目还要进一步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抒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
  二、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1.人文主题
  这一单元导语页有一行字:“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精读课文和例文的选材也都非常贴近生活,因此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习作主题——“生活万花筒”。在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去描绘自己的生活,去热爱生活,做生活中的观察者、有心人,在书写生活时,争取做到课标指出的那样:“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2.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方面,单元导语页下面两句话给出了明确的提示:(1)阅读训练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也就是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2)表达训练要素:“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即运用写作手法,将事情的重要部分写清楚。
  三、与其他年级同主题(同要素)单元的联系
  四年级习作单元延续了三年级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但是在习作的训练重点上,与三年级有很大的不同。三年级学生写的是观察的乐趣、想象的乐趣,习作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年级重在训练写作方法,本单元的习作是写清楚一件事,与三年级习作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关系很密切。
  纵向看,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目标是“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再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情写下来,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记录事情,但在写法方面,不应有过多的要求。到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美好品质”时,习作目标变成“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将学生印象深刻的一次玩的过程写下来,重在写清楚一个过程片段。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奇妙的世界”的阅读目标开始出现“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学生开始学习将事物表达清楚的方法。到了四年级上册第五习作单元,写作目标成为“按照一定顺序写清楚一件事”,主要训练学生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七彩童年”,习作目标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以“我学会了……”为题,将事情的经历、困难、个人的心情和体会写清楚,训练点更聚焦。教材在编排上,纵向体现了习作训练目标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从横向看,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和其他单元同要素的联系也很密切。比如第四单元“神话故事”的阅读目标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第五单元,这一条成为了习作目标。第六单元“童年生活”的表达要素是“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习作中提示学生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结束后的顺序把游戏写清楚,这是对习作单元的进一步巩固。第八单元“古代故事”的習作目标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题,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习作的表达更有深度,也更为细腻。
  由此可见,无论从纵向看,还是从横向看,教材习作的编排意图是有梯度的,前后联系密切,难度螺旋式上升。
  四、语文助学系统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的课后题、例文的旁批和思考题、“交流平台”板块、“初试身手”板块和习作板块。
  精读课文的两个课后题,第一题都指向表达顺序:《麻雀》提示学生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一件事。《爬天都峰》引导学生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的顺序写清楚一件事。课后第二题都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事情的重要部分写清楚:《麻雀》一文中,作者聚焦老麻雀护子一段,把作者见到的麻雀的形态、听到麻雀嘶哑的叫声和作者内心所想写了出来,还通过写猎狗由攻到退的过程,对比老麻雀的行为,更生动地展现了老麻雀的无畏。《爬天都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开始写“我”所见到的天都峰很陡峭,“我”不敢爬,后来“我”遇到老爷爷,通过写“我”的所说、所做,与老爷爷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最终“我们”共同爬了上去。
  两篇习作例文都是通过旁批和课后题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可以借鉴的方法。《我家的杏熟了》课后题“课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实际上抓住了例文第5~9自然段,梳理出奶奶“分杏”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小木船》中,友谊破裂的起因是在第3自然段开始讲的,课后题提问的角度很特别——“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从课后题和旁批这两个角度提示学生,习作要避免记流水账,重要事情写清楚,不重要的事情只需简略交代。
  课文和例文的助学系统,意图是让学生学会两件事:(1)写一件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是“起因—经过—结果”的形式,也可以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形式。(2)文章的重要部分可以借助所见、所听、所说、所做、所想等表达手法写清楚,不重要的部分就简单写,无须多费笔墨。
  “交流平台”板块也是重要的助学系统,这里除了梳理总结单元的写法要点以外,还提示学生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也要交代明白,这也是写清楚事情的一部分。
  “初试身手”板块有两道题,第一题指向口头表达,发挥想象看图说话。第二题指向书面表达,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段话,把家人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此外,“初试身手”板块还有诊断的作用,教师借助学生练笔,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充分体现助学功能。
  五、学情起点和生长点
  习作单元不对字词做过多讲解,四年级学生至少累计认字2000个,识字写字教学以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为主。
  阅读教学应区别于普通阅读单元,不对课例内容做过多设计。学生能依据学习支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粗知文章大意,本单元学习文章写作顺序是重点。
  在表达方面,三年级多次以“观察”为目标进行习作训练,四年级习作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写人记事等不同的习作表达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写文章的,是如何把文章写清楚的。当然,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在反复、持久的训练中才能提高,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市滨城区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给你一个场景,怎样把场景写出来?写好场景,应该把握哪些要点?通常,场景包括的内容较为细碎,如果将每个点都写出来,反而让学生找不准方向。场景习作,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来整合,即写自己熟悉的场景、把握场景中的点与面结合、挖掘场景的主题视角、基于体验写出真情实感。基于此,指导学生抓住要点,把控好全局,让习作更精彩。  一、场景要熟悉,将内容精彩展現  在场景习作中,对于场景的设置,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每天,
小学教材中有较多的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到更多的科普知识。在教学说明文时,一些教师往往只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说明方法和内容的教学上,而没有赏析其严谨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里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够好。那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说明文教学更精彩呢?  一、感知语言——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1.引导赏析,感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很多学生都觉得说明文无趣、
【教学目标】  1.借助《列那狐的故事》一书,学会从文本中寻找论据立论观点。  2.把握辩论程序,学会辩证地思考、抓重点地倾听、理性地表达,初步形成思辨能力。  3.从辩论课堂走向思辨人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体会人无完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本·辩人物  1.自由讨论  同学们,我们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列那狐的故事》,你认为列那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表达观点  学生自由
从教十三年,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一直在探索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常常有一些小场景引发我的思考。  场景一:老师不讲,我不会写  周末的一天,女儿在家写作文,书桌前的她抓耳挠腮、东张西望,迟迟不肯下笔写。我耐着性子问她为何不动笔写作文,她答道:“这篇习作老师没讲,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我问她:“老师不讲就不知道怎么写了吗?”她脱口而出:“老师不讲,我怎么会写啊!”我
【课例板块】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板块:  板块一:初听秋声,感受秋意。  板块二:想象秋声,感悟秋韵。  板块三:学写秋声,抒发秋情。  这一设计思路重在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在想象与诵读的基础上,学会仿写与表达。但也有教师提出了另一种教学思路:  板块一:初听秋声,朗读展示。  板块二:寻找秋声,比较形式。  板块三:仿写片段,学会表达。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景。本文最大的亮点是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并通过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赋予了山中的景物以人的情感,并且在语言表达上字字珠玑,句句含情,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篇文章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给读者带来了意外的朋友,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并且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流露出了作者纯美的心境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最好的拐杖。相对而言,统编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与传统教材有较大的差异,若仍按照传统思维、传统策略进行教学,必然会“水土不服”。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活用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充满灵动。  一、创设课堂情境,注入灵动“趣味剂”  主动性是统编本教材的首要特征,与传统教材相比,它更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其编排体系中增加了情境性,即便是汉语拼音也不例外。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朗读感悟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对老人乐观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教师抓住文中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语段,引导
在课堂阅读交流活动中,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应当是平等、宽松、自由而和谐的。对话主体围绕文本内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互相倾听,共同探究,批判质疑,从而互相启发,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在这样的学习、思考、交流对话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可以尽情表达,主动分享,大胆质疑。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阅读、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  一、营造平等对话氛围,让
忘不了当年“啃”刘勰《文心雕龙》的情景,忘不了那些佶屈聱牙的词汇,我原本以为《文心》也是一本难啃的大作。结果,我彻底错了。下面我将从表达的深入浅出、观点的远见卓识两大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表达的深入浅出  读罢全书,感动的是叶圣陶、夏丏尊两位大师的用心良苦的师爱,震惊的是其令人赞叹的智慧。基于对学生的爱与关注,对学情的了解与教法的研究,他们最终编写了这套趣味盎然的“工具书”。两位大师用有趣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