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探究情景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情境的设计。
  一、探究情境的基本特征
  1.情境性:“情境”是探究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情”就是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境”是通过各种真实环境或模拟世界的创设,拉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知识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2.问题性:“问题”是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密相关的情境,利于学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启发性: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4.针对性:作为探究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5.趣味性:作为探究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对材料或活动的直接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例谈研究情境的设计
  1.为学习新的课题而设计的铺垫型情境:以处于学生认识结构范围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创设铺垫型情境。这种情境可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有重要作用。此种情境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
  例如:在“平方根”一节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已学过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用平方来求它们的面积。反之,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可否求它们的边长呢?如9平方米、16平方米、3平方米,a平方米等?”前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同学们会轻而易举地答出来,但在后面正方形的边长上却卡壳了,有的摇头,有的挠腮,跃跃欲试,他们想不到被一个似曾相识的简单问题难住了,很不服气。在这种难识庐山真面目的障疑情境下,我顺势点出课题,指出要识庐山真面目,就必须探索研究,掌握新内容,同学们鸦雀无声,兴趣很浓。
  2.为深化学生认识结构而设计的认识冲突型情境: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识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产生认知推敲,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
  3.为帮助学生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设计的思维策略型情境:以思维策略多祥、解题方法典型、解题过程能体现某种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或思维方法的问题作为素材,可创设思维策略型教学情境。
  例如:在帮助学生们总结证明形如“a的平方:b的平方=c:d”这类几何题的一般方法时,我就事先准备了三道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先做,并要求学生做完这三道习题后总结出证明这类习题的一般思路。经过探究同学们总结出了三种思路:(1)利用切割线定理将a的平方:b的平方=c:d中的a的平方,用a的平方=mb代换转化成m:b=c:d。(2)若a、b、c、d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和等高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高所在的底之比进行代换。(3)利用a:b=c:k和a:b=k:d相乘得a的平方:b的平方=c:d。
  4.为拉长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设计操作性探究情境:在数学的教学中,过于强调结论,只能促进学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知识,但如果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可以說体验过程比记忆结论更重要。
  5.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而设计的综合实践性探究情境:综合实践性探究情境是指,为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自身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进行自主研究,写出报告或完成作品,最后交流评比的情境。
  例如:学习了垂径定理后,指导学生选择以“石拱桥”为题的课题进行研究。要撰写出研究报告,并设计制做圆弧拱桥模型。
  学生要完成此项研究课题就必须实地考察石拱桥,必须考虑影响建桥的因素,如地质情况、地形情况、水影响,包含了自然、社会、科学的内容,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科学性。同时,圆弧拱桥的设计要用到所学的几何知识,这样学科知识在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综合和延伸。
  6.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而设计的试误型探究情境:学生在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常因各种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适当创设试误型教学情境,可为学生尝试错误提供时间和空间,并通过反思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对错误的认识和警戒,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例如:为了解决学生在解答几何计算题是常常容易失“根”的问题,专题设计了一组多解几何计算题。通过解答,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三类容易失“根”的几何计算题。一是题目中有可分类的几何概念。二是题目中有可分类的位置关系。三是题目中有可分类的对应关系。经过这样的情境探究过程,学生们印象深刻,较好地解决了“漏解”的问题。
  数学具有高度性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而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具体现象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情境为主线,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龙城中学)
其他文献
以酸乳为原料配以中草药,开发解酒乳酸发酵饮料,试验结果表明,该饮料解酒效果显著,有一定开发和市场推广价值。
在英语课堂上出现口语错误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是其交际能力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口语错误既不能有错必纠。也不能放任自流,而要根据教学目的和
用鲨鱼头为主要原料,经酶法水解等工艺研制成营养丰富的高档调味汁。其配方为:鲨鱼头汁100%,食盐7.0%,白砂糖10%,谷氨酸钠0.5%,料酒2.0%,淀粉2.0%,CMC1.5%,蔗糖酯0.5%,β-环状糊精1.0%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和α-淀粉酶联合使用对荔枝果汁澄清度、稳定性与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酶用于澄清荔枝汁的最优工艺条件是纤维素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作业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正在有序展开。要使作业操作活动能真正与课堂教学保持协调一致,应该做到理论上内涵明确、要求正确,实践上操作合理、形式恰当  一、作业内涵明确  长期以来作业被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其实与新课程改革相协调一致的作业内涵,应该是:“作业是学生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我们
【摘要】本文认为新课程理念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观念创新;鼓励学生独立、大胆地探索;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创新;发散思维;合作学习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设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能否层层深入地顺利展开,从而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本文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创设问题情境的几个方面,阐述自己一些初浅看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问技巧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是为了促使学生思考、探究、获得新知识、新能力而事先精心设计好的问题。有效的设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获得知识和智慧。那么如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有的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解决非常繁琐,甚至无从下手。追根溯源,其实是因为对数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基本性质的数学本质认识不够深刻,没有深入挖掘题目中的数学
初一学生大多13、14岁,既不同于儿童期也不同于青年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将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所以教师要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注意教学方法,培养兴趣;狠抓基础,强化规
研究了两种蛋白酶对麦芽根蛋白的水解效果,选择出适宜的碱性蛋白酶Alcalase,并利用正交实验法,对碱性蛋白酶水解麦芽根蛋白的最佳条件进行了选择,结果为底物浓度2%,温度55℃,酶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