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a_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數民族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
  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经过60多年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全国民族院校已达13所,民族地区高校近300所(含独立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6%以上,而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同样经历了“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一是初次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汪子云在《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对策探析》中显示,西北某大学,其2007、2008、2009三年的平均签约就业率尚不到23%;此外,近期调查发现,西北某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约率仅为14%,总体上看,少数民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出现持续下滑的严峻态势。二是就业过程漫长,毕业生积压严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漫长,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如青海省一些州市的大学生一般要在2—3年才能就业,就业过程艰辛。三是就业层次低。据调查,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县级以下的政府部门、学校和小型私企工作的占70% 左右,就业层次不高。四是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无关。据调查70%以上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无直接关系,这一现象无论在内地还是在民族地区都较普遍,不利于他们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反而大大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五是存在着不良就业心态。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民考民”的毕业生,由于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差异以及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缺乏竞争意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产生自卑、焦虑、失望、消极的心理,反而加剧了就业难的局面。六是存在着民族歧视现象。一些招聘会,尤其是在非民族地区的招考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常常遇到公开或隐晦的民族歧视,以各种理由将少数民族大学生拒之门外。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主观方面
  1.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原因
  (1)错误认知导致自卑心理
  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边远山区或者贫困地区,因为多年寒窗, 家庭生活困难形成自卑心理,还有的认为自己读的不是名校,或觉得自己成绩不好,甚至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自己的身高和长相问题深深自卑等等,都是由他们个人主观上的错误认识所致。
  (2)未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先天就缺乏文化和社会资本,找不到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导致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后天即缺乏对专业知识能力,实践锻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 又缺对就业信息、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等的了解,所以在择业时容易出现盲目从众、自负等心理情况。
  (3)缺乏自信
  缺乏对自我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评价的能力把握,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不敢竞争,也不主动积极的参与竞争,还有的少数民族学生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递交自己的简历,转向依靠家人帮助自己找工作。
  2.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原因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离市场竞争的要求仍有差距。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机会,往往具有朴实、勤劳、能吃苦等特点,这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竞争优势和长处。但是客观地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大多不具有优势。一方面,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相对落后的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与城镇的同龄人相比,部分走进大学校园的少数民族同学自进校那天起,就在知识基础、技能基础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存在一定差距,且在日后竞争中始终很难完全消除这种差距。 另一方面,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保留了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在以汉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教育体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具有竞争的优势。再一方面,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完成学业,他们需要国家社
  会的帮助,需要助学贷款,需要勤工助学,他们承受着非贫困学生无法想象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很难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
  (二)客观方面
  1.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
  根据教育部估算:2001 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率为30%,约34 万人待业;2005 年为79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于11月20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413 万,比2005 年增加75 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 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仍然突出 估计待业人数已超过 100万。这一现象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心理压力。
  2.目前我国的就业体制还不完善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因为就业机制不健全, 这些政策法规仍停留在文件层面,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和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同时,就业政策倾斜不够,机制不完善,造成了就业挤压在高校招生中,对于一些“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实行降分录取照顾政策,对于“民考民”的学生实行单独划线等优惠政策,使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得以进入高校学习。但较之招生政策,各地的就业政策却倾斜不够,少数民族报考公务员一般只是在笔试中加5分,但对于“民考民”的学生而言,汉语基础普遍较差,在各类招考中与汉语授课学生同台竞争,完全处于弱势,这样的照顾微乎其微,无疑造成就业挤压。   3.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缺失
  由于民族地区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缓慢,只在低水平状态中运行,基础教育薄弱所造成的亏欠是教育的“先天不足”, 即使一些学生靠国家特殊招生政策进入高校,但因起点过低,基础薄弱,常常落后于非少数民族学生。其次,民族地区的考生,尤其是“民考民”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差,大多报考民族院校和省内地方院校。民族院校与地方院校一般传统专业所占的比重较高,应用性专业较少,专业改革滞后、陈旧,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设置趋同化,因而少数民族考生就业空间狭窄,竞争力不强。
  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刚刚起步,尤其是民族地区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创业竞赛层面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生活范围闭塞,就业观念滞后,对创业认识肤浅,因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认知水平低。此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应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创新创业环境较差,创业空间较小,因而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目前,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在不断扩招,地方社会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择业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个性等方面能力,在充分了解就业政策和社会需求的情况下,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方向, 在求职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就业观念误区对他们的影响,做好当前社会和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得以解决家庭对他们在择业观念的影响,充分利用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场所,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就业心理问题,让他们分组讨论,或者互相交谈与倾诉,彼此相互了解,互相提出或给对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他们在小组内充分展开讨论, 集思广益 扬长避短,更容易發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与人交流与人相处的重要性。还应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民族地区院校积极引进人才, 构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举行就业心理座谈或讲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焦虑、自卑、依赖、 攀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指导,增进互助交流,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和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对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还不明确的学生,利用心理课程给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让他们去了解自己发现自己,从而引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作就业心理辅导,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自我缓解和自我调适。
  (二)政府要为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相应政策
  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家工程”,中央政府需确定大政方针,加强立法执法,明确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动员全国力量,总结各地各部门的经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
  首先,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和完善保障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和法规,改革完善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如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户口限制;在民族地区公务员招考中,少数民族考生须占一定的比例,其中对于“民考汉”的毕业生在笔试成绩中适当加分,对于“民考民”的毕业生则实行单独划线的办法,实现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公平化、便捷化和法制化。
  其次,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完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系。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到东部和全国就业提供便捷通道;健全合作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等方式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扩大就业;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科技、 教育、 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预测研究,加强供需等宏观调控,科学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布局和招生数量,使高等教育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就业市场的稳定。
  最后,提供各种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并在税收、工商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四是完善国家、地方项目资助体系。如设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不断优化资助模式。
  (三)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经济结构是决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外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就业结构变化,各级政府应坚持经济增长优先和学生就业优先并重的发展宗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抓手,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民族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拓展吸纳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此外,也要扶持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不断扩大就业需求。民族地区经济得以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四、展望
  上面提到高校应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其实,民族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与全国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是分不开的,甚至我国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和机制都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以提高学校的自主性和教育资源的效率和公平程度,而这是值得另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忠诚协议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护家庭结构的和谐稳定以及保障夫妻双方的个人权利,越来越多的夫妻签订了忠诚协议。这也导致了学术界对于此类协议的激烈探讨。司法实践中,因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认定问题不同也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为了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保障“夫妻忠诚协议”当事人的利益,从法律角度分析此类协议的效力愈加显得重要,它将有助于夫妻忠诚协
期刊
【摘要】:涉外产品责任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它的法律适用也关系到各国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各国都极其重视,相继制定了一些法律规定,对它的研究也已然成为了国际私法中的一个热点内容。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并未确立专门的法律制度来调整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关系,从而导致法律适用并不能很好的保护受害人的利益。鉴于此,本文在涉外产品责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其法律适用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我国涉外产品责任领域中出现的一些
期刊
【摘要】:近年来,各种非诉讼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法律谈判,以其高效、公平、快捷、灵活、便利等特点,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的面貌。法律谈判作为一种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其充分尊重并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实现各方利益平衡,并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本文 主要探讨如何确定谈判目标的,怎样选择谈判策略,以及怎样达到双赢。  【关键词】: 法律谈判;谈判目标;谈判策略;双赢  一、法律谈判的
期刊
一、表现欲望的概述  人是群居性的,需要生活在社会当中,除了在物质上要得到基本需求外,还要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满足,才能构建成一个完整健康的人。而表现欲望指的就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有表现欲。在当今社会,比如说男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自己赚取的金钱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女人呢,希望通过自己的美貌、华丽的服饰、优雅的举止得到别人的青睐和赞美。而对于
期刊
【摘要】:当下社会热点事件中舆论反转闹剧频发。事件发生后,舆论的矛头指向其中某一方,随着媒体的跟进和新线索的剥离,事件的剧情突然发生逆转,公众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舆论反转的频发并不是网络喧嚣酿出的偶然,本文以当下社会热点事件为例,探究舆论形成与反转的机制及其原因,以期对新闻媒体的规范报道提出建议。  【关键词】:舆论反转;社会热点事件;媒介伦理;媒介素养  回顾2015年热
期刊
【摘要】:群体性事件暴露了地方政府在运作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塑造良好的地方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对于公众的魅力指数,可以缓和甚至是化解政府与公众间的摩擦,有效避免事件的发生和遏制事态恶性发展。这成为地方政府在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压力与困境之下,为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形象;群体性事件  一、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因素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
期刊
【摘要】:陈凯歌的微电影《百花深处》讲述了搬家公司帮“疯先生”在一个早已夷为平地,被高楼耸立所代替的百花深处胡同搬家的故事。电影以仅仅的十分十九秒,在情节上的出彩设置,配合巧妙地镜头叙事,让这部展现着现代文明快速发展所带来可怕文化断层的短片在引人捧腹之后留下了久久的深思,如一壶陈年佳酿,在畅饮之后留有无限回味。  【关键词】:百花深处;现代文明;传统文化  影片讲述了一位老北京人冯先生的悲剧故事。
期刊
近年来,一系列恶性中学校园暴力事件接踵发生,中国校园暴力问题、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社会转型期与网络化信息的冲击下,传统的打骂、勒索、群殴之外,扒光衣服、下跪、打耳光、性侮辱的恶性暴力;通过网络传播进行的语言暴力;上传受害者受害照片及视频的“网络暴力”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校园暴力事件呈现出了多發、恶化的态势,背后因素复杂,,社会危害深远。且相关数据表明,校园暴力事件大部
期刊
【摘要】:当前,引进模式电视节目强势占领中国电视节目市场,引起业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提高本土电视节目原创能力已成为共识。  【关键词】:电视节目;自主创新;措施  纵观这几年的电视节目来看,欧美模式、韩国模式的作品不断的登录我国的电视荧屏,在连创收视热点的同时,也引来众多的非议。无论是电视节目的内容还是形式、定位还是风格,同质化和雷同现象都十分的突出,千篇一律的电
期刊
【摘要】:70、80年代的美国经济上的滞涨促使文化的矛盾变得尖锐,《克莱默夫妇》作为80年代美国家庭题材电影的成功典范,实际上是美国保守主义针对左翼女性主义的一次意识形态腹语术的演说。80年代新好莱坞电影也呈现出更隐蔽的意识形态特征。此片通过叙事上和人物建构上有意识地结构性空白和裂隙,将传统男性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合乎时宜地缝合于影片文本之中,在一场意识形态辩论中,从一开始就谎言般地将女性主义置于非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