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英语专业女研究生因其专业性质及性别特征收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这也直接影响到她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本文意在通过质化的研究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探究她们的自我身份认同。
【关键词】:英语专业女研究生;身份认同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越来越成为一项普遍技能,其专业性正在逐渐消失。英语专业更是被冠以“没有专业的专业”。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我发现英语专业研究生自身的身份认同对其在校期间的表现及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尤为重大。但是,目前国内对英语专业研究生身份认同的探究还很欠缺。本研究的实施正好对这一领域进行初步探索,引起更多的英语专业女研究生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思考,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帮助,同时希望社会能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
在关注英语专业女研究生的内心世界,探究她们身份认同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探讨如下问题:
①英语专业女研究生的身份认同是怎样的?
②她们的身份认同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③影响英语专业女研究生身份认同的因素有哪些?
④她们的这种身份认同对其发展有何影响?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个人与他人或其他群体的相异、相似的比较构成了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确定了身份,认同也就融合了身份认同的意思。心理学称身份认同的本质是心灵意义上的归属, 更关注人心理上的健康和心理层面的身份认同归属(张淑华等,2012)。社会学领域中的身份认同意味着,主体对其身份或角色的合法性的确认,对身份或角色的共识及这种共识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女研究生的身份认同即是对“我是谁?”的回答,而这一回答涉及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因此,本文中的“身份认同”主要探究英语专业女研究生通过个人内心及社会对自我的一种认定和归属。
三、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致力于探究英语专业女研究生内心世界及身份认同,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拟决定以访谈为主,观察为辅,主要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并进行辅助性的观察,使二者互相支撑,完成对受访者内心准确、完整的解读。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拟选定12名英语专业女研究生,通过“滚雪球”式抽取,经朋友介绍后进行接触。在初步的接触和简单访谈后,以典型性为原则在12名备选人中选出8人进行进一步接触,并进行综合考虑,选出4名研究对象完成最后的研究。
3.3 具体过程设计
整个研究过程由访谈和观察穿插进行,互相支撑,以深入、完整地探究研究对象的内心。在操作过程中,研究者要根据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情况对访谈和观察的顺序进行灵活调整。以下是研究操作流程图。
3.3.1 访谈
本研究进行了4次访谈,每次时长约一小时。第一次访谈采取开放型模式,了解每位受访者研究生生活的整体情况及每个人的性格和思考方式,整体上比较轻松。访谈开始前,研究者与受访者协商好相关事宜,如保密原则、语言的使用和录音等问题(陈向明,2000:175)。第一次访谈选在受访者熟悉的咖啡馆,作为一次随意的聊天。访谈结束后,研究者根据访谈信息对访谈大纲进行调整,为后三次访谈做好准备。后三次访谈均采用半开放型访谈,研究者既能访谈到自己预先设好的问题,又能充分了解受访者的心理。
第二次访谈的主要是了解受访者读研的最初目的和想法,以及进入研究生生活后的一些经历和想法。基于第一次的开放型访谈及本次的访谈目的,研究者列出几个问题:
①您最初打算读研有什么目的,当时认为研究生生活是什么样的?
②您现在觉得研究生生活是什么样的,跟预想的一样吗?(举例说明)
③平常除了上课,您经常会做些什么呢?
④详细描述一下自己在学术、学生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的?
通过这些问题,并结合受访者回答的具体情况及时提问,调整访谈中的问题,但所有问题尽量都要围绕访谈目的展开。同时,在访谈中要及时回问,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第三次访谈是为了了解受访者读研后内心的变化及原因;如无变化,详细地询问读研前后的经历及想法。基于这一目的,研究者预先设定问题:
这些问题都比较笼统,访谈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问,深入了解受访者对英语专业女研究生的身份认同。
第四次访谈意在探索受访者的社会身份认同与未来的规划,设计的问题有:
①据您所知,英语专业女研究生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择业情况怎样?
②能具体谈一下您未来的打算吗?
③综合前几次访谈,请您整体描述一下对英语专业女研究生身份的看法?
此次访谈除了要围绕访谈目的外还要对前几次访谈进行一下总结,再完整地刻画出受访者的身份认同。
3.3.2 观察
此次研究中观察是辅助访谈的进行,本着操作简单的原则,采用非参与型观察:共进行两次,一次主要观察受访者的学习情况,另一次观察受访者课下的时间安排及各种活动情况。
四、数据收集及分析
通过整个研究活动的进行,研究者收集到的数据和质料有:访谈中获得的访谈转写、访谈笔记和反思笔记;观察中获得的现场笔记及反思笔记。数据收集完毕进行分析时,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手段将资料进行“打散”、“重组”、“浓缩”的过程。(陈向明,2000:270)同时资料整理和分析不断地同步进行,资料整理的过程本身就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过程。
五、反思和总结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遇到了一些问题,并对自己的整个研究进行了反思。首先,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陈向明,2000:12),因此研究者个人在从事研究时所反映出来的主体意识对研究的设计、实施和结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陈向明,2000:117)为了尽量避免研究者本身的影响,研究者在每次活动前尽量抛弃个人因素,做成卡片及时提醒自己。每次访谈前,对准备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访谈和观察后及时进行反思,避免引导研究对象。同时,对自身服饰等因素进行斟酌。选取研究对象时避免与自己过于熟悉的朋友,规避因先前的印象对研究的真实性造成的影响。在双方互动过程中,研究者尽力控制自身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做好“局内人”和“局外人”双重身份的转换。
参考文献:
[1]曹艳. 对英语专业女性研究生身份认同的话语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罗英卓. “身份”的向度[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余国威. 高校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社会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张淑华,李海莹,刘芳.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 心理研究,2012,5(1):21.
【关键词】:英语专业女研究生;身份认同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越来越成为一项普遍技能,其专业性正在逐渐消失。英语专业更是被冠以“没有专业的专业”。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我发现英语专业研究生自身的身份认同对其在校期间的表现及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尤为重大。但是,目前国内对英语专业研究生身份认同的探究还很欠缺。本研究的实施正好对这一领域进行初步探索,引起更多的英语专业女研究生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思考,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帮助,同时希望社会能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
在关注英语专业女研究生的内心世界,探究她们身份认同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探讨如下问题:
①英语专业女研究生的身份认同是怎样的?
②她们的身份认同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③影响英语专业女研究生身份认同的因素有哪些?
④她们的这种身份认同对其发展有何影响?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个人与他人或其他群体的相异、相似的比较构成了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确定了身份,认同也就融合了身份认同的意思。心理学称身份认同的本质是心灵意义上的归属, 更关注人心理上的健康和心理层面的身份认同归属(张淑华等,2012)。社会学领域中的身份认同意味着,主体对其身份或角色的合法性的确认,对身份或角色的共识及这种共识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女研究生的身份认同即是对“我是谁?”的回答,而这一回答涉及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因此,本文中的“身份认同”主要探究英语专业女研究生通过个人内心及社会对自我的一种认定和归属。
三、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致力于探究英语专业女研究生内心世界及身份认同,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拟决定以访谈为主,观察为辅,主要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并进行辅助性的观察,使二者互相支撑,完成对受访者内心准确、完整的解读。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拟选定12名英语专业女研究生,通过“滚雪球”式抽取,经朋友介绍后进行接触。在初步的接触和简单访谈后,以典型性为原则在12名备选人中选出8人进行进一步接触,并进行综合考虑,选出4名研究对象完成最后的研究。
3.3 具体过程设计
整个研究过程由访谈和观察穿插进行,互相支撑,以深入、完整地探究研究对象的内心。在操作过程中,研究者要根据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情况对访谈和观察的顺序进行灵活调整。以下是研究操作流程图。
3.3.1 访谈
本研究进行了4次访谈,每次时长约一小时。第一次访谈采取开放型模式,了解每位受访者研究生生活的整体情况及每个人的性格和思考方式,整体上比较轻松。访谈开始前,研究者与受访者协商好相关事宜,如保密原则、语言的使用和录音等问题(陈向明,2000:175)。第一次访谈选在受访者熟悉的咖啡馆,作为一次随意的聊天。访谈结束后,研究者根据访谈信息对访谈大纲进行调整,为后三次访谈做好准备。后三次访谈均采用半开放型访谈,研究者既能访谈到自己预先设好的问题,又能充分了解受访者的心理。
第二次访谈的主要是了解受访者读研的最初目的和想法,以及进入研究生生活后的一些经历和想法。基于第一次的开放型访谈及本次的访谈目的,研究者列出几个问题:
①您最初打算读研有什么目的,当时认为研究生生活是什么样的?
②您现在觉得研究生生活是什么样的,跟预想的一样吗?(举例说明)
③平常除了上课,您经常会做些什么呢?
④详细描述一下自己在学术、学生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的?
通过这些问题,并结合受访者回答的具体情况及时提问,调整访谈中的问题,但所有问题尽量都要围绕访谈目的展开。同时,在访谈中要及时回问,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第三次访谈是为了了解受访者读研后内心的变化及原因;如无变化,详细地询问读研前后的经历及想法。基于这一目的,研究者预先设定问题:
这些问题都比较笼统,访谈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问,深入了解受访者对英语专业女研究生的身份认同。
第四次访谈意在探索受访者的社会身份认同与未来的规划,设计的问题有:
①据您所知,英语专业女研究生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择业情况怎样?
②能具体谈一下您未来的打算吗?
③综合前几次访谈,请您整体描述一下对英语专业女研究生身份的看法?
此次访谈除了要围绕访谈目的外还要对前几次访谈进行一下总结,再完整地刻画出受访者的身份认同。
3.3.2 观察
此次研究中观察是辅助访谈的进行,本着操作简单的原则,采用非参与型观察:共进行两次,一次主要观察受访者的学习情况,另一次观察受访者课下的时间安排及各种活动情况。
四、数据收集及分析
通过整个研究活动的进行,研究者收集到的数据和质料有:访谈中获得的访谈转写、访谈笔记和反思笔记;观察中获得的现场笔记及反思笔记。数据收集完毕进行分析时,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手段将资料进行“打散”、“重组”、“浓缩”的过程。(陈向明,2000:270)同时资料整理和分析不断地同步进行,资料整理的过程本身就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过程。
五、反思和总结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遇到了一些问题,并对自己的整个研究进行了反思。首先,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陈向明,2000:12),因此研究者个人在从事研究时所反映出来的主体意识对研究的设计、实施和结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陈向明,2000:117)为了尽量避免研究者本身的影响,研究者在每次活动前尽量抛弃个人因素,做成卡片及时提醒自己。每次访谈前,对准备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访谈和观察后及时进行反思,避免引导研究对象。同时,对自身服饰等因素进行斟酌。选取研究对象时避免与自己过于熟悉的朋友,规避因先前的印象对研究的真实性造成的影响。在双方互动过程中,研究者尽力控制自身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做好“局内人”和“局外人”双重身份的转换。
参考文献:
[1]曹艳. 对英语专业女性研究生身份认同的话语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罗英卓. “身份”的向度[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余国威. 高校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社会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张淑华,李海莹,刘芳.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 心理研究,2012,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