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与微电影的碰撞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是支撑一个民族进步的前进动力。悠久文化的产生对民族精神的碰撞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中扮演着“增色”者和“调动”者。而作为少数民族的微电影,在当前的电影市场也有着长足的发展。微电影在当前的市场中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发展前景也相当可观。本文把少数民族的微电影作为出发点,研究少数民族与微电影的碰撞。
  【关键词】:少数民族;微电影;碰撞
  前言:很多电影的大制作、大成本让一些电影创造者、投资者望而却步。但是电影行业在当下的前景十分可观有想让人通过这种方式谋取利益,获取财富。也有一些人向往艺术的天堂,追求艺术的享受,想要在电影的天地中大施拳脚。但是高成本让少数民族的人民只能“望而却步”。所以当今微电影的发展就为他们梦想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他们更好的向世人展现本民族文化提供良好的途径。
  一、我国少数民族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一)成绩卓然,微电影事业突出发展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在中华民族中大放异彩。作为文化的独立体和特色体,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其重要意义,把其突出地位体现出来,达到文化与微电影共同发展的目标。以少数民族特色异常突出的云南来说,它在微电影发展方面就有着巨大的成就。云南作为我国影视文化的交流发展基地,为中国影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以自己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微电影的发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比如比较有名的“嘎洒往事”是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的微电影,在我国少数民族微电影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与前景研究。它是一部以彝族文化为前提的影片,以彝剧作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阐述了在50年代的彝族人们的劳动生活与活动状态。将彝族认为淳朴勤劳的天性动过微电影的形式得以体现,既弘扬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又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微电影的碰撞[1]。
  (二)对微电影事业有着美好的理想憧憬
  我国的各级领导,文化部长也都在极力的保护少数民族的电影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影事业。少数民族的许多地方,特别是云南,作为集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在我国微电影事业中也体现了其特殊性。少数民族人们对电影更是十分的热爱,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本民族文化优异的一面,给更多的汉族人们了解其民族文化的机会,希望本民族文化在微电影的推动之下能够走向世界。所以他们对微电影事业是充满憧憬的[2]。
  (三)现实条件急需改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条件往往不像我们心中所想的那样美好。在现实情况下,阻碍少数民族微电影的发展条件还有许多。比如电影的制作成本往往很大,尽管只是微电影,成本对于并不富裕的少数民族人民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微电影的制作需要演员、需要场地、需要外在的物质条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钱”。并且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通常偏僻难行,电影的投资人不好进入,因为环境条件限制也不好推行。而且少数民族地区影视拍摄的人才缺乏,缺少具有竞争力的最根本条件,这一切的一切都导致了少数民族微电影的发展之路异常艰辛[3]。
  二、引导少数民族更好的与微电影进行碰撞的途径
  (一)完善少数民族的外在物质条件,使之适合微电影的发展之路
  我们都知道,少数民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动态的民族,他们有着本民族独特的发展前景。但是受外在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了少数民族电影事业得到不长足的发展。那么怎样解决这种外在限制条件问题呢?它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制约条件就是路途的遥远且不顺,少数民族通常是以群山环绕的地形为主,它的地势陡峭难行,很难让人有想深入开发的兴致。所以对道路的建设成为了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利用现阶段有利的发展优势,提倡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道路进行合理化建设。道路通畅了,投资者自然而然也就多了,一定会对微电影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更好的实现文化与微电影之间的碰撞。其次,我们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力利用本民族优势发展旅游业和企业管理模式,以提高少数民族的综合实力为前提,只有经济实力提高了,少数民族文化才能有开发微电影的资本,才能进行一系列的投资,才能避免文化与电影碰撞中出现的经济实力不足,导致电影发展不下去的情况[4]。
  (二)培养具有影视天赋的少数民族人才
  微电影想要在少数民族得到长远的发展,必定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在我国许多的影视产品成千上万,就连拍摄少数民族,以少数民族为导向的电影也不在少数。比如:《阿诗玛》、《五朵金花》等等,这样优秀的少数民族影视不是没有,但是据调查,大多数的导演以及监制都是省外的,而并非少数民族。所以想要把本民族文化更好的与微电影进行碰撞,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们可以优化少数民族的影视结构,鼓励更多对微电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青年就行电影方面的学习。在少数民族的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多对微电影进行宣传,引起更多人对微电影产生兴趣从而想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可以把少数民族中电影表演系的学生都归结到一起,让他们“走出去”,去与其他学校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探讨微电影之美。最后,我们可以号召本民族的群众集思广益,时刻关注有关少数民族的优秀题材,从增加关注度的层面来增强他们对此的兴趣。我相信长此以往,一定会有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民投身于发展微电影的行业之中[5]。
  (三)实现影视服务全民化,加强少数民族与微电影的碰撞
  要求少数民族人民主动投入到电影建设当中去,只有参与到其中,才能感受到自己主人公的地位。比如说云南,它就有着优美的景色和独特的地貌,许多观光者和摄影者都喜欢到那里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种趋势只要稍加利用,就能使其达到与微电影的完美结合。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外界的关注度,提高少数民族在许多人心中的影响与地位。利用互联网当中的舆论作用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兴趣。我们单单就提高少数民族知名度来说,我国的某综艺节目在景点的选择上就选择过云南的某一个地方,从此以后那个地方就成为了人们争相参观的旅游胜地。所以这种宣传效应是最合适的。只要有了关注度,自然就会有许多投资者会进行微电影的拍摄。这样也就加强了少数民族与微电影碰撞的目的。
  结论:要想使少数民族与微电影碰撞出火花,必须要使少数民族人民对其有一个起码的了解与信任。我相信,少数民族文化是适合微电影发展的,也是能够促进微电影进步的。微电影与少数民族必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王汭男. 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构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2]胡君. 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研究[D].暨南大学,2013.
  [3]王语岑. 内蒙古草原题材微电影艺术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4]李然. 微纪录片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4.
  [5]金柔雅. 草根文化视野下的微电影研究[D].安徽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要】:了解政治术语翻译原则对于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政治术语翻译得当,可以促进各国间的互信合作,加快彼此的了解与交流。本文通过介绍政治术语翻译原则,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障碍,到达最佳的政治翻译效果。  【关键词】:政治;术语;原则  政治术语的语言功能主要是传递信息和事实,它们通常不附带个人的特色语言,而是注重语言表达的客观性和传递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我国的政治文献包括党
期刊
【摘要】:风景园林作为我国的一项公益项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到较多人员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新型网络图技术在风景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其研究的目的为:扩大新型网络图技术的应用范围,并将网络图技术在风景园林的施工中进行应用,提高风景园林项目的质量,提高园林项目工程的整体实用性。通过对有关新型网络图技术的文献典籍进行查阅得出的结果为:新型网络图技术在风景园林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划分园林景观的模块、制定合理
期刊
【摘要】:羌族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羌族民间舞蹈中的“羊皮鼓舞”不仅有着其民族深厚的历史沉淀,更是保留了极其古朴的原始风貌,“羊皮鼓舞”作为一种古老历史沉淀的宗教祭祀舞蹈,更要重视对其舞蹈艺术特征内涵的发掘、利用和提升。  【关键词】:羌族;羊皮鼓舞;文化内涵;艺术特色  序言  有一个古老的民族,他发源于我国西北部的重重山峦之中,他们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羊
期刊
【摘要】:贾宝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近三百年来,《红楼梦》的评点者纷纷对贾宝玉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解。而其中,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作为此书的知音,脂砚斋甚至参与到了小说的创作中,其评语相对更加具有影响力和深刻性,裕瑞所谓“本本有其叔脂研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1]刘拴福所谓“脂砚斋与雪芹同时人,目击种利事,故批语不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剖析赫西俄德在《神谱》和《劳作与时日》里关于原始女神该亚的王权神话叙事,旨在探析女神该亚的起源神话,以期加深对古希腊初民神话思维方式的认识。  【关键词】:赫西俄德;王权神话;该亚  赫西俄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神话诗人之一,与荷马并称。他有两部完整诗作流传后世:《神谱》系统地叙述古希腊诸神的世家;《劳作与时日》探析人类社会的正义与劳作。从表面上看,两部诗篇在主题上
期刊
【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翻译《诗经》的方法也很多,有直译、异译,归化、异化,形似、神似,化境等。本文通过分析译作,探讨中国古典文化翻译的方法,加快中国文化走国门。  【关键词】:《诗经》;翻译方法;中国文化  一.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典型代表,语言独居一格、押韵有制、形式整齐划一,翻译起来,不仅考虑形式,还有意义、节奏,如《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
期刊
【摘要】:汉语语法中处置性的“把”字句,芜湖方言和普通话基本一致,但因为“把”字的语法功能丰富,所以在芜湖方言中还有几种特殊用法。因此本文就芜湖方言中“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作简略分析。  【关键词】:芜湖方言;“把”字句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芜湖市位于官话区和吴语区的交界地带,主要通行江淮官话和吴语宣州片。芜湖很多地方的方言具有官话和吴语的共同特征,属于过渡类型的方言,因此
期刊
【摘要】:新疆民歌具有独特的节奏、音型、调式与中立音、变化音以及变化多样的节拍特点,从而产生不同的律动变化。本文从上述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歌曲中的内涵特点。  【关键词】:新疆民歌;演唱特点;中立音  一、新疆的地域文化与音乐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省份之一,是连接中外文化、经济的重要通道,古称“西域”。古代的“丝绸之路”有很大一部分也在新疆境内,新疆虽然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却是亚欧大陆板块的重
期刊
【摘要】: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成熟于南宋,其作为传承文化的主阵地对南宋之后儒学的发展产生诸多影响。金衢地区为浙江学术兴盛之地,婺学大师与孔氏南宗无不通过南宋书院从事教育活动、传播儒学。南宋书院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儒学教育制度化、平民化的实现并大力推动了儒学自身的创新进步。  【关键词】:南宋书院;儒学;金衢地区  【正文】南宋时期,书院多为理学大师率先修建及主持,与儒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
期刊
【摘要】: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是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境内云山四围,多样生态并存,多元文化汇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信奉同一宗教,服饰却各不相同的三个民族——保安族、东乡族和撒拉族。由于信仰同一个宗教——伊斯兰教,所以在服饰上同样都遵循了穆斯林服饰的特点,但在细节上却各有各的特点和传承性。  【关键词】: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