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小学阶段,使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同时,学校特别要重视德育教育。“五育”教育中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为重要。
二、我校对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依据。
我校养成教育紧紧围绕《规范》和《守则》进行,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规范》与《守则》要落实到学生一日的学习、生活、活动之中,使学生懂得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我校养成教育渗透于丰富的学校集体活动之中。
各科课堂教学是教师宣讲养成教育的主阵地,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学生参与实践、形成良好习惯的主渠道。
①班级活动。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娱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②少先队活动。辅导员积极创新少先队活动形式,丰富少先队活动内容,少先队活动传播了知识,渗透了思想教育。
③课外活动。学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④兴趣小组活动。学校合理安排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加特长的活动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养成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是主阵地,同时学校也有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学校可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出家校配合的要求,组织家长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家长们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业,更要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行为。
4.养成教育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
平时,教师可利用阅读课、课外活动和重大节日向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利用网络媒体播放法制素材、感恩素材等,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分清是非,懂得关爱他人。
三、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我们认为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学校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假、大、空”的弊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智育教育上,“差”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上。智育教育冲淡了常规教育,突击性德育难以使学生得到较为深刻的教育。
其次,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一味强调考试成绩,重智育轻德、体、美等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学生过分严厉、专制,挫伤了儿童的自尊心;不能对学生的能力、性格、人品做出客观的评价,以德育为主的养成教育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部分父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要求过严,处理孩子的错误时不注意方式,动不动就责骂,甚至拳打脚踢。这类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怯懦、服从、交往能力差、对立、仇恨等心理问题。
第三,留守儿童带来的问题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影响很大。
祖父母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了父母的关爱,情感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出现冷漠、内向、逆反等心理症状,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障碍。
第四,独生子女缺乏锻炼,对小学生的養成教育影响很大。
个别父母溺爱、包办、放纵孩子,从来不批评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百依百顺,这类孩子容易养成任性、野蛮等心理问题。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首要的不是他学了多少书、取得了什么学历,重要的是他是否学会了做人、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了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总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看作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全社会应齐心协力,转变教育观念,狠抓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具有良好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小学阶段,使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同时,学校特别要重视德育教育。“五育”教育中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为重要。
二、我校对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依据。
我校养成教育紧紧围绕《规范》和《守则》进行,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规范》与《守则》要落实到学生一日的学习、生活、活动之中,使学生懂得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我校养成教育渗透于丰富的学校集体活动之中。
各科课堂教学是教师宣讲养成教育的主阵地,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学生参与实践、形成良好习惯的主渠道。
①班级活动。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娱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②少先队活动。辅导员积极创新少先队活动形式,丰富少先队活动内容,少先队活动传播了知识,渗透了思想教育。
③课外活动。学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④兴趣小组活动。学校合理安排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加特长的活动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养成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是主阵地,同时学校也有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学校可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出家校配合的要求,组织家长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家长们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业,更要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行为。
4.养成教育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
平时,教师可利用阅读课、课外活动和重大节日向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利用网络媒体播放法制素材、感恩素材等,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分清是非,懂得关爱他人。
三、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我们认为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学校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假、大、空”的弊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智育教育上,“差”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上。智育教育冲淡了常规教育,突击性德育难以使学生得到较为深刻的教育。
其次,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一味强调考试成绩,重智育轻德、体、美等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学生过分严厉、专制,挫伤了儿童的自尊心;不能对学生的能力、性格、人品做出客观的评价,以德育为主的养成教育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部分父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要求过严,处理孩子的错误时不注意方式,动不动就责骂,甚至拳打脚踢。这类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怯懦、服从、交往能力差、对立、仇恨等心理问题。
第三,留守儿童带来的问题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影响很大。
祖父母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了父母的关爱,情感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出现冷漠、内向、逆反等心理症状,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障碍。
第四,独生子女缺乏锻炼,对小学生的養成教育影响很大。
个别父母溺爱、包办、放纵孩子,从来不批评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百依百顺,这类孩子容易养成任性、野蛮等心理问题。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首要的不是他学了多少书、取得了什么学历,重要的是他是否学会了做人、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了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总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看作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全社会应齐心协力,转变教育观念,狠抓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具有良好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