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习惯培养对人的一生是何等的重要。
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大,如果经过合理、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幼儿会形成好的常规习惯。但是,对孩子进行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简单事情,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常规习惯,我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以兴趣为出发点,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故事法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将幼儿需要养成的常规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以此来强化,使孩子的良好常规习惯的意识。如:针对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情况,我给幼儿讲了《小象波波》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小象波波饭前、便后不洗手,吃饭后肚子痛的例子,告诉小朋友小象是因为没有洗手而将手上的细菌吃到了肚子里,又将小象波波游戏前不打香皂洗手和游戏后打香皂洗手的情况进行对比,强化孩子们手脏了也要随时洗的意识。由于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形式之一,而且他们经常会百听不厌,所以通过故事法,孩子们饭前洗手的意识有了很明显的增强。
2 榜样示范法
设立“小班长”请做的好的孩子来担任,以此树立榜样,调动其他孩子的积极性。如:遵守游戏规则、上课专心听讲、主动捡垃圾的小朋友等等,当幼儿做出某种良好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可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同时让其也轮流当“小班长”,使每个孩子们都有机会参与,常此以往就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光荣感和满足感,促使幼儿的良好常规习惯得到巩固和发扬。
3 自定规则法
利用教育活动结束后的10来分钟组织一个小小的“讨论会”,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个话题,大家展开讨论。如:《玩滑梯时应该怎样做?》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得出:“玩滑梯时应排队,不拥挤。”“不能从下往上爬滑梯。”“要在老师看得见的地方玩。”“不能倒着滑滑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有的方面连我都没有想到,我对孩子们的发言进行了肯定的总结,我发现从那以后,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之间就会相互提醒“这样很危险,”“刚刚吃完饭不能乱跑”等等,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一日活动中,我经常让幼儿先讨论,然后引导他们确定几条便于操作的规则,同时进一步引导他们讨论出犯规后的惩罚方式。一旦幼儿违反了规则,我会及时提醒:“这可是你自己制定的规则,你必须遵守。”当听到这样的“提醒”后,正在犯规的幼儿马上就会自觉纠正错误,自定规则达到了让幼儿自我约束的目的。
4 标记提示法
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我们可以用一些标记来提示,比如,为了提醒幼儿在医院等游戏区域不大声说话,在区域贴上“大嘴巴”的标记,告诉幼儿在游戏时轻声讲话。一开始,他们无动于衷,进入游戏区就开始大声交谈,我多次用手指着标记提醒他们,慢慢地他们形成了习惯,一看见标记就停止了大声喧哗,如果有个别幼儿忘记了,区域里的“管理人员”就会不说话,用手指着标记提醒。
5 细心法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绘画、写字的姿势很难看,拿笔的姿势不对,扭着身子,他的作业也很难看,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了。你说坐正,他坐正了不会画、写。因此在幼儿练习书写时要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书写时要坐端正,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同时还要要求幼儿遵守书写纪律。书写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一心一意写好为止。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书写、作业的质量也就会随之而提高,更有利于幼儿养成学习用心不随便的好习惯。所以说,幼儿的教育要讲细节,从细微处着手进行训练,有目的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 坚持法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几次的重复巩固练习和长时间的练习所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培养、持之以恒才能有意控制行为,达到自动化过程,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按要求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格要求幼儿,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总之,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在常规教育中应该运用更多的教育智慧,在充分尊重幼儿人格的前提下,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开始,有的放失、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孩子们的常规就一定会培养的很好,成为幼儿的内在需要。
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大,如果经过合理、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幼儿会形成好的常规习惯。但是,对孩子进行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简单事情,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常规习惯,我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以兴趣为出发点,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故事法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将幼儿需要养成的常规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以此来强化,使孩子的良好常规习惯的意识。如:针对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情况,我给幼儿讲了《小象波波》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小象波波饭前、便后不洗手,吃饭后肚子痛的例子,告诉小朋友小象是因为没有洗手而将手上的细菌吃到了肚子里,又将小象波波游戏前不打香皂洗手和游戏后打香皂洗手的情况进行对比,强化孩子们手脏了也要随时洗的意识。由于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形式之一,而且他们经常会百听不厌,所以通过故事法,孩子们饭前洗手的意识有了很明显的增强。
2 榜样示范法
设立“小班长”请做的好的孩子来担任,以此树立榜样,调动其他孩子的积极性。如:遵守游戏规则、上课专心听讲、主动捡垃圾的小朋友等等,当幼儿做出某种良好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可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同时让其也轮流当“小班长”,使每个孩子们都有机会参与,常此以往就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光荣感和满足感,促使幼儿的良好常规习惯得到巩固和发扬。
3 自定规则法
利用教育活动结束后的10来分钟组织一个小小的“讨论会”,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个话题,大家展开讨论。如:《玩滑梯时应该怎样做?》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得出:“玩滑梯时应排队,不拥挤。”“不能从下往上爬滑梯。”“要在老师看得见的地方玩。”“不能倒着滑滑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有的方面连我都没有想到,我对孩子们的发言进行了肯定的总结,我发现从那以后,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之间就会相互提醒“这样很危险,”“刚刚吃完饭不能乱跑”等等,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一日活动中,我经常让幼儿先讨论,然后引导他们确定几条便于操作的规则,同时进一步引导他们讨论出犯规后的惩罚方式。一旦幼儿违反了规则,我会及时提醒:“这可是你自己制定的规则,你必须遵守。”当听到这样的“提醒”后,正在犯规的幼儿马上就会自觉纠正错误,自定规则达到了让幼儿自我约束的目的。
4 标记提示法
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我们可以用一些标记来提示,比如,为了提醒幼儿在医院等游戏区域不大声说话,在区域贴上“大嘴巴”的标记,告诉幼儿在游戏时轻声讲话。一开始,他们无动于衷,进入游戏区就开始大声交谈,我多次用手指着标记提醒他们,慢慢地他们形成了习惯,一看见标记就停止了大声喧哗,如果有个别幼儿忘记了,区域里的“管理人员”就会不说话,用手指着标记提醒。
5 细心法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绘画、写字的姿势很难看,拿笔的姿势不对,扭着身子,他的作业也很难看,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了。你说坐正,他坐正了不会画、写。因此在幼儿练习书写时要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书写时要坐端正,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同时还要要求幼儿遵守书写纪律。书写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一心一意写好为止。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书写、作业的质量也就会随之而提高,更有利于幼儿养成学习用心不随便的好习惯。所以说,幼儿的教育要讲细节,从细微处着手进行训练,有目的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 坚持法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几次的重复巩固练习和长时间的练习所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培养、持之以恒才能有意控制行为,达到自动化过程,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按要求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格要求幼儿,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总之,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在常规教育中应该运用更多的教育智慧,在充分尊重幼儿人格的前提下,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开始,有的放失、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孩子们的常规就一定会培养的很好,成为幼儿的内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