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旅游与文化耦合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等无形资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考察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各自的特点和趋势,以中原经济区中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讨论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和发展。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74-03
  引言
  《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正式发布,意味着涵盖河南、山西、安徽、山东、河北五省多市的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挖掘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提升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影响力,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这为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在此背景下,中原地区的文化等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与旅游的耦合发展是实现中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好办法。首先,文化与旅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旅游是物质的,但其表现形式却是文化的。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活动、环境与自然等属于文化的内容与旅游产业的核心业务联系紧密,文化中的出版印刷业和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体育和游戏等方面则是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交叉领域。其次,旅游在当代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的概念或者说是文化的范畴,人们的旅游行为服从着文化的牵引或指导。再次,旅游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通过旅游的发展,内涵丰富的传统优秀文化得到了传播,不同地域的文化得以交流融合,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延伸、拓展和创新。
  本文在探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各自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认为中原地区旅游业应该在中原经济区整体规划的框架内,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这是既能保护华夏民族文化传统又能促进中原地区旅游实践发展的新的模式。在国内外都有文化旅游成功的模式,在国外就有很多专门组织去维也纳欣赏歌剧表演,去米兰参观时装表演的旅行团队。在我国各地也有很多节庆活动,如各种拜祖大典、印象类实景演出等。因此,在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对华夏文化的保护时,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地域特点做好文化旅游的发展工作。本文试图以中原经济区中的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讨论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耦合发展。
  一、国内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趋势
  在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且是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产业也深深地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渗透、交叉。旅游创意产业在国外已经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新西兰于2003年发起了全国性的组织——“创意旅游新西兰”。该组织认为,“创意旅游”自旅游开发之初就已存在,只是近年来这一概念才被提出。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执行委员格利戈·理查德是这一概念的发起者之一,并于2007年12月出版专著《旅游、创意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建立了创意城市网络,且2006年给出了“创意旅游”的定义,并于2008年9月举办了关于旅游创意的主题会议。在实践界也有诸多地区或城市开始发展旅游创意产业,如南非约翰内斯堡将旅游业和创意产业——当地最重要的两个产业联合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国内,对旅游创意的关注与近年来创意产业的兴起几乎是同步的。在绍兴市召开的“2006江浙沪旅游市场论坛”上,有旅游专家呼吁“旅游卖的不是资源而是创意”,还有学者撰文呼唤“以文化创意提高民俗旅游的开发水平”。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进行了界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文化创意思想渗透到旅游业各个领域和分支,无论是广告、动漫、时尚与时装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还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表演艺术等文化产业,都能够与旅游业相结合,并产生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是国家“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提出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等行业融合,提高国民经济的文化附加值。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2012年,以“文化融合科技,创新引领转型”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召开,其中旅游商品馆立足旅游消费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从“比购、比吃、比看、比住”等多方位深入挖掘京城特色,开辟了一条旅游商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二、中原经济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基础与模式选择
  (一)中原经济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的基础
  一是底蕴深厚的华夏文化、东方文化所蕴涵的意境、悠远的韵味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并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成为世界闻名源流中最富生命力、包容力和延续性的一脉。中原经济区的五个省都是汉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在这里,汉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姓氏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等保存完好。以中原文化为载体的旅游创意产业,必将因此获得强大的竞争力。二是雄厚的人才基础。中原经济区覆盖人口近2亿,拥有大量受到良好教育、高素质的创意人才。三是民间艺人待开发。经过历史的积淀,中国功夫、歌舞、戏剧等,在经过甄选和系统的专业培训之后,将为创意产业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智力支撑。
  (二)中原经济区旅游创意产业链发展模式
  所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就是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实现对接的产物,如何实现两者完美对接之后而产生的双轮驱动效应,是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链模式的运行机制。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目的是为了实现旅游与文化的紧密结合,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区域经济的结构优化与规模增长。因此,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模式应包括以下层面:首先是思想上树立整体主义发展观,充分认识旅游和文化的互动性、交叉性和渗透性,走“文化资源挖掘—商品开发—展示—深化发展”的旅游文化产业科学发展之路。其次,在产品开发上,结合本地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积极挖掘本区域的文化元素,开发特色旅游创意产品。通过创意产品传播地域文化,提升文化产业和创意手段的结合,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再次,在企业组织层面上,应立足于全产业价值链,重点发展高端价值链。在发展鼓励国有文化公司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重视和鼓励民营文化公司的发展,加强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作,强化区内外的企业合作发展、资源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链模式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要实现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中各大产业要素的对接。二是要实现文化产业链中各要素与旅游市场的对接,开发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三是实现旅游产业链与五个省的省域文化、市域文化的对接,这就需要对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进行准确、深入的挖掘,再通过旅游产业链中的各大要素进行演绎和包装。四是在对接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旅游业对当地文化造成负面影响,通过文化和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用于保护当地的文化。
  三、中原经济区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策略——以南阳市旅游创意产业为例
  (一)南阳市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基础
  1.旅游业发展迅猛,产业基础强大
  南阳市旅游业从20个世纪末起步,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充满活力,已成为展示南阳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推动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接待游客人数从2001年的130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2 301.42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1年的3.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21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经济已成为南阳市的重要支柱经济,远远高出市内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而且带动着全市第三产业总量平均10%的速度迅速壮大。
  从2003年开始,为充分利用旅游在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动力作用,政府开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尤其关注旅游购物品业的发展。随着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南阳市的产业结构和旅游商品(旅游工艺品)结构日趋合理,旅游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规模日益壮大。截至2011年底,南阳市有32处A级景区,其中11处为4A级以上景区;有星级饭店47个,旅行社115家。
  旅游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商品品种不断丰富,出现了一些知名品牌。一大批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的骨干企业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培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企业和拳头产品,还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商品产品结构的合理化,产品不断体现出艺术化、科技化,附加值得到极大的提高。特别是玉雕玉化,2011年南阳市拥有各类玉雕加工企业(户)15 000家,经营门店两万多个,从业人员35万人,年产值达200多亿元,已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玉雕生产、加工、贸易集散地。
  2.中原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厚
  南阳市历史闻名,是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大市。南阳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其中最具吸引力的两张王牌是南都汉文化和衙署文化。其他,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西峡恐龙蛋化石群等自然风光。南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春秋时有秦相百里奚,越国大夫、商圣范蠡;东汉时有光武帝刘秀、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三国时有享有“智圣”美誉的蜀相诸葛亮躬耕于卧龙岗上。当代更是群星璀璨,建筑学家杨廷保、考古学家郭宝钧、历史学家董作宾、哲学家冯友兰、文学家姚雪垠、五笔字形的发明人王永民等都生于南阳,长于南阳。南阳民间文化丰富,宛梆、汉文化、四圣、民俗文化,玉雕、烙画、刺绣等民间工艺美术品,历史悠久,艺术精湛。这里古今结合的民间文化为南阳市发展旅游创意产业提供了高体验性和高附加值的创意元素。
  3.突出大项目带动作用,建设产业集聚区
  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是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的重要措施。2010年,南阳市出台了《南阳市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以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智慧文化为灵魂,以卧龙岗位文化地标,逐步筑起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高地。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占地10平方公里,规划项目20个,预计投资106亿元,是文化强市与旅游立市战略发展的动力源。该积聚区重点培育文化旅游主体产业,包括打造城市的文化门户和旅游地标、开发智慧特色文化体验产品、培育高附加值旅游购物集聚区、构建各类要素聚集的综合服务区等。同时,以南都创意谷为载体,把玉艺术品创意、汉画创意、楚韵汉风影视演艺创意和民间工艺品创意产业培育为集聚区的战略支撑产业,形成新竞争力,增强聚集区产业发展的持续性。2015年,集聚区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14.35亿元,将成为南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吸引地、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地、核心品牌的体现地、文化旅游消费的集中地和“休闲南阳”的游客集散地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增长极。
  虽然文化旅游融合的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但是南阳市注重开发诸葛亮与卧龙岗的优势文化品牌。2012年,农历八月二十八,为纪念诸葛亮仙逝1778周年,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南阳·敬拜智圣诸葛亮盛典。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在敬拜智圣诸葛亮的同时注入新的时尚文化元素,如“南阳玉器精品展销”、“汉风秋月”仿汉歌舞表演、千人齐诵《出师表》及民间团体表演。
  4.重点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体验旅游
  南阳市拥有多种类型的国家级文化保护项目,为今后南阳文化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2年,国家发改委、文化部、文物局等七部委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中共涉及68个建设项目,其中,南阳市的桐柏淮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阳知府衙门、内乡县衙、社旗山陕会馆、社旗县赊店镇古镇、宛城区民主街解放路街区、淅川县文物保护展示用房和八里岗遗址保护等8个项目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占规划项目总数的12%。在“十二五”时期,这些项目的设施将使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利用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推动南阳的文化旅游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南阳市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1.深入挖掘与整合地域文化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南阳自春秋以来的四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体系。需要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状况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彻底弄清文化家底,筛选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精髓,尽快让那些尘封的文化精髓重现于世,绽放出新的光彩。在诸多文化元素中,本土文化最具诱惑力和竞争力,南阳要特别注重对楚汉文化、官署衙门文化、淮源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商业文化、餐饮文化、曲艺文化、作家文化、手工艺文化等本土文化的挖掘,找准南阳文化的优势和亮点,为跨越性地发展南阳的文化旅游产业奠定基础。加大国有文化旅游经济成份的改组、改造和改制的力度,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注重对民营资本投入到整理和挖掘地域文化工作中去,形成“谁投资、谁受益”的良性发展机制,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文化旅游发展的规模效应。
其他文献
摘 要:地方行政立法和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之间的关系,须视不同的习俗而定。地方行政立法之于有的习俗之保护,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之于另外一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之于某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既不是必要条件,也并非充分条件。所以,对于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各地方可能既需行政立法,也更需审慎立法。立法太多、太滥,可能反而不利于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以宁夏穆斯林用品市场的规范研究为出发
期刊
摘 要: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精神状态,关乎乡镇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乡镇党政“一把手”出现精神懈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应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状态。  关键词:乡镇;党政“一把手”;精神懈怠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54-05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
期刊
摘 要:在文化涵化理论框架下,分析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以期为当今民族教育改革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或建议,真正地改善民族教育的效果,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素质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真正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步。  關键词:文化涵化;民族地区;民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301-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7月13日,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深入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软环境,对学生素质培养、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直接、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起着引领和启示作用。值此十八大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之际,深入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明校园文化建设紧迫性,简要探析高校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张家口几所高等职业学院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即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五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学结合;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315-02  通过对张家口高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如下问题: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主要有两
期刊
摘 要:对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判断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前提。利用2009年中国分省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数据,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工业增长的动力源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二者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度为98%,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外延式增长;同时,资本产出和劳动产出弹性之和为1.2,说明中国工业增长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因此,通过规模扩大促进经济增长仍应为当前经
期刊
摘 要:蔬菜产业作为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高原特色农业整体发展、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会泽县待补镇野马村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初步探讨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蔬菜产业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野马村;蔬菜产业;高原特色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42-03  “好个野马川
期刊
摘 要: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中国文化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天津市文化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凭借其区位优势及文化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水平仍处于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尚需“政策哺育”。天津市为实现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末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有必要以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为鉴,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
期刊
摘 要:陕西省发展现代农业有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基础设施薄弱,水利条件差;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薄弱;资金投入短缺,效益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化水平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大力发展七型农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要从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服务体系、产业支撑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陕西;现代农业;制约因素;农民收入;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 327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从目前高等教育财政中突出的总投入不足、拨款模式效率低下等问题出发,观察到在改革中有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改革的效果以及进程,如贯穿始终的公平和效率问题。这些问题贯穿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众多方面。最后提出了一些体制方面的构想和从制度方面的改进解决高等教育财政中的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教育经费;财政拨款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