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是情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保持写作的热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体会?笔者对此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丰富情感
  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作文情感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语文学科的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范本。如学习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时,我引导孩子们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时,我教会孩子们要珍惜和小伙伴们的纯真友谊;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我引领孩子们懂得诚实是人生的命脉的真谛。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及其他阅读材料教育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以审美的情趣欣赏人生,让他们保持平和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正确地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追求高尚的情操,这样,所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储备情感
  于漪老师说:“文章不应该是硬写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会生意盎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初中生生活面狭窄,见识不多,在考试的重负下,根本无暇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同时他们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不仔细,思考不深入,生活的积累不多,作文思想贫乏,往往缺少真情实感。
  其实,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只是他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所以,我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比如:家庭矛盾、邻里关系、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间的谈话……都要提醒学生去留意。同时引领学生由课内生活观察到课外生活,春夏秋冬、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应该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还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比如刚刚过去的春节,我让学生拍下温馨的家庭欢聚的照片并写下祝福的话语,还学做小记者采访老、中、青三代人的年度总结和新年展望,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各个侧面并从中学会感悟和理解,这些真实体验过的事件,在作文中也就更能流露出真情实感。
  三、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联想,触发情感
  作文重点在于实践,再多再高深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将眼前的景与事,和以往情绪经验联系起来,真正投入到眼前事物之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以加强情感体验的深刻性。
  好的想象和联想,必须找到眼前景和想象、联想景之间的相关或相似点。比如一个学生好心搀扶一个被汽车撞倒的老人,可老人却声称自己是被他撞的,围观的人便纷纷指责这个学生,后来这事传到学校,他又遭受师生的批评和非议。他有冤无处诉,心中激荡的是难以言状的痛苦,此时他看到教室门前的一棵小树,由于受到过路学生不断地扶摇攀折,已经奄奄一息,他就情不自禁地感叹:“可怜的小树!”并进一步以此为题,挥笔成文,倾诉了小树的可怜和不幸。至此,这个学生的内心情感和这棵小树已“浑然一体”。正因为学生借助了想象和联想,找到了物我之间的共同点或相关之处——不幸的遭遇,才能顺利地将白己的情感体验寄托在小树身上,并将其拟人化,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一篇佳作由此诞生!
  由此看来,在观察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观察要全神贯注,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要激活与眼前之景具有相关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已有的情感在他意识里再一次回旋激荡,从而加深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为今后的作文准备了“活”的(即随时可以提取的)情感材料。
  四、教会学生斟酌字句,表达情感
  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很重要,但对于作文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将积累起来的情感以某种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应该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训练程序,合理练习,让学生逐步养成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良好技能。
  首先,以说促写,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说写同为心智技能,且口语表达比书面表达更为直接、简单,因此可以通过“写话”,培养学生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技能。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是让学生写想得出、说得出的作文;二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各个步骤的训练内容,逐步由“说话”到“写话”,再到“写作”;三是强调写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内容,并用自己最熟悉、最恰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四是强调随时用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另外在学生遇到表达不出的问题时,我也会及时让班级其他学生给予建议和帮助。总而言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最深感受的能力。
  其次,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真情之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满怀激情精心创作一篇文章之后,自然希望得到肯定,这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也能使他明白用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丰富情感的重要性。
  “万水千山总是情”,情感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了鲜活的情感之源,文章就会显得死板呆滞,毫无生气。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先引导学生进行充足的情感储备,再寻找合理的触发渠道,搭建各种平台,开启学生的情感门扉,使他们借助主体意识的驱动,全身心地进行情感的摄取、释放、交流,并开出创造性的精神之花。
其他文献
2016年的春天,林州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在林州市教体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再度掀起课改实验的热潮。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贵栓老师在课改路上殚精竭虑,深入课堂实践,总结出了“四型三读”单元整体备课结构模式。北京新学校研究院蒋钢主任看了林州的课后讲道:“林州的‘四型三读’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值得借鉴和推广。”这几年,“语文主题学习”倡导的课内大量阅读改变了林州教育,改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就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就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对于培养孩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些看法。  一、要注重学习语言表达  1.教师少讲解,少提问,让孩子多读书,多思考  语言的学习,重要的就是学语言的表达。在《泉城》的教学中,我先将文中描写泉声和形状的词语“白浪翻滚、银花盛开、
期刊
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利用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不倦的探索。  一、小扣柴扉轻轻开——借助形象思维,在尝试中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运用编谜语、编口诀等方式识记生字。如学习“鸡”字,小朋友说:“像鸟不是鸟,又想变成鸟。”学习“朋”字,小朋友说:“两个月亮手拉手。”学生发挥了他们无穷
期刊
中高年级的文本与低年级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题材丰富——有写人叙事的,有描景状物的,有阐明哲理的;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古典诗歌、小说、说理性文章等。教学方法也不再拘泥于教师篇篇精讲,不再局限于文本的内容阅读,而是对语文素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应该有更大地体现。本文就苏教版第12册语文教材结合白己的实践谈谈浅见。  一、教中善“比”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
期刊
古人云: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语文学习中预习课文既是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好习惯,又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基础。单元预习达标课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的基本课型之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我校于2013年9月开始参加的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语文教改实验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实验的核心理念是:课外阅读课内读,海量阅读进课堂。要实现海量阅读,时间从哪里来?这就需要单元整合备课,我们将一个
期刊
小说以其人物的丰富性、情节的完整性、环境的典型性备受阅读者青睐。学生喜爱小说,但不一定喜欢我们的小说教学,因为长久以来的小说教学贴标签、程序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小说教学该怎样教才能教出味道呢?笔者以曾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浅谈拙见。  【教学现场1】课题导入,展示质疑,同桌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阅读要学会质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老师收集了同学
期刊
什么是一堂好课?就是课堂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的知识要增长,情感要发展,智慧要碰撞。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时,我努力朝着这样的目标去教学。  一、让自学有方向  教学《狼和小羊》时,我布置了两个前置作业,一是学生自己学文中的生字;二是思考狼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分别说了什么,小羊又是如何反驳的。在检查
期刊
《鸟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八课,课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展示了鸟岛的情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鸟儿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冉熟悉不过的,可是他们对于柄居着无数只鸟儿的鸟岛却又很陌生,内心一定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学生读文后,老师紧抓“闻名中外”质疑:小小的岛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就让我们去一探究竟。上课伊始便顺势激起
期刊
我校朱苏婷老师执教了一节绘本阅读课——《纸马》,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一个关于愿望的故事,选材于中国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元素。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与低年级学生年龄相仿的孩子,文中的纸马剪裁精致,吸引学生目光,主人公想爸爸妈妈的心情又是比较容易体会的,因此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让孩子在整个课堂中有话可说。朱老师对此故事巧妙地读讲,启发孩子想象人与纸马的对话,注入真情实感来表达想法,让
期刊
针对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畏难”情绪,我认为可以从生活、活动、积累、评价等几方面进行引导,唤醒儿童内心沉睡而敏感的习作兴趣。  一、在生活中提炼素材,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愿意写  1.体验生活情境。生活是习作的源头。因此,我常常在习作前几天或者前几周就布置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如在指导学生写“金鱼”的习作前,我让学生自己去市场买几条金鱼,不仅要观察其外形、吃食、活动、休息,还要注意在观察中有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