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遗传树”解决大问题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了十多年高中的我,现在要同时兼初中的生物课,说实话真不适应,刚开始时经常时空错位————把初中的教室变成了高中的课堂,讲着讲着突然意识到这是初中,自己不禁哑然失笑。现在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深入浅出,学生学习兴趣满满,这都是因为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准备初中课的时候,都要仔细地想想,这部分内容与高中课中相对应的部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有什么联系,既要让现在的初中的孩子感兴趣,又要符合他们的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做到通俗易懂,还要考虑到他们未来的发展,让他们现在学到的东西到高中或更远的将来能对他们有所帮助。初二的《生物的遗传》这部分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生物的遗传》这部分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了,但也最难学,而且从教材的编排上看,所举的例子也和高中课本的很相似————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但因为不能像高中教材中那样展开,因此感觉很跳跃,似乎比高中的还要难讲,提到基因就更抽象了,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有兴趣学习就更有动力,其次要选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他们来分析,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于是我决定从学生感兴趣同时也是最直观的生物的性状着手,在第一节课和学生一起观察自己和周围的同学,认识一些明显的特征,当学生面对面观察同学的时候才发现这么有趣,有的性状大多数同学一样,只有少部分同学不一样;有的同学有很多个性状和大多数同学不同;还有的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好吧,那我们就做个小调查吧,于是这节课的作业就是调查一些性状,这些性状是学生自己选出来的,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而且也比较易于调查。
  上第二节课那天,刚上课,许多学生就已经把记录着调查结果的笔记打开放在桌上了,好几个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似乎急于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公布出来,好吧那就开始吧。一个又一个的学生站起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开始同学们听得还有兴趣,还不时的和自己的调查结果对比一下,但几个人过后有些同学就现出了不耐烦的神情,我看在眼里,心想和我预想的一样,是时候开始我的下一步了,于是果断叫停。“同学们”看着学生疑惑的眼神,我问“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样的汇报很乱?”“是”有些学生大声地应和着,“这样的汇报和我们上节课观察差不多。”也有些同学小声的嘟囔着,“是呀,别忘了我们调查的目的是什么?昨天课上观察后我们有一些疑问,我们的调查也是为了解开这些疑问,不是吗?”听了我的话,许多同学点了点头,看到这我拿出了我课前准备好的一张大纸,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想知道这纸上到底有什么,随着纸的展开,一棵大树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是一棵遗传树,大家看”我指着大树的树枝,“这棵大树上标了几种性状,它的每一个分支代表了一对相对性状,大家从树干开始,按照上面所写的性状,找到自己的位置,把属于自己的小苹果贴上去”我拿出两种颜色苹果形状的即时贴纸,发给学生,“男生用绿色,女生用红色。”学生很快写好姓名,纷纷找到自己的位置,不一会儿树上就挂满了红红绿绿的小苹果,可有的枝条上苹果多,有的枝条上只有寥寥几个苹果,“啊,确实有的性状人多,有的性状人少啊。”“不过好像枝条上的红苹果和绿苹果的数目好像差不多呀。”对着这棵树,大家议论纷纷,“好了,大家不是还调查了家长和兄弟姐妹的性状吗?把他们的小苹果也贴上去吧。”话音刚落,大家纷纷行动,很快树上的苹果又多了许多。“看苹果多的枝条上苹果更多了。”同学们有了新的发现,“我和我的妈妈在同一个枝条上,可跟我爸爸不在一起”“我和我爸我妈在一块儿,但我哥不在一起。”“对呀,怎么回事呀?”教室一下热闹起来了,有的同学还开起了玩笑,“大家静一静。”我看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大家一定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了,说说你们的问题吧。”
  “老师,我为什么这些性状都和父母一模一样呢?我想知道是怎么遗传给我的?”
  “老师,为什么一个家庭的成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为什么我爸爸,妈妈都是双眼皮,可我是单眼皮?我不会不是他们亲生的吧?”
  “老师,别的性状也这样遗传的吗?”
  “血型遗传吗?”
  大家的问题纷纷抛出,听到这些问题,我笑了,这堂课的目的达到了!
  “同学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想,太想了!”
  “其实现在解答大家的这些问题以不是什么难事了,因为早有科学家利用豌豆的杂交实验解释了其中的一些现象,这位科学家就是孟德尔,今天大家可以研究下教材中的孟德尔的实验,试试自己解释一下。”
  听了我的话,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我想下节课一定让他们充满了期望,他们带着无限的好奇来学习,结果一定错不了。
其他文献
一、教学设计思路  这堂课的设计紧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课的特点,将 “电子书包”引入课堂,利用信息化工具助推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化。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前学生通过教材和平台上的视频学习新知识,并在平台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在课堂里先通过自测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再通过微课、同伴或教师的帮助来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然后利用各种游戏和活
期刊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
期刊
第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首先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和方法。同时它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为什么要在英语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期刊
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已有27年,27年的教育教学生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从一名对音乐教学毫无所知的年轻教师变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成熟的教师,背后需要付出太多的心血与汗水。我们常听有人说:“如今的孩子跟过去我们或更早年代的孩子大不相同,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对世间新鲜东西接受得特别快。”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得到张扬,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过去的“师生问答”“师说生听”到今天的“畅所欲言”“自主探索”,中间发生了很
期刊
语文练习课,经常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以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的常态教学,一些课堂生成总被人们忽视。教师总怕学生的思维不受控制,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 所以总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依照自己的教学思路,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本可以精彩纷呈的课堂被扼杀在循规蹈矩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
期刊
教改纲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这也就是说,教学理念要更新,传统上教师那种单纯灌输知识的角色要转变。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鼓励、欣赏学生,立足学生的现有水平提升他们的认识高度。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设法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建立平等、自由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我往往这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要求学校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最终,教师在
期刊
从事地理教学十几年来,常常看到学生为了考试苦苦地学习,被名次、升学重压得喘不过气来,年少的脸上总有愁云拂过。这些让我不断在反思、追问————我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什么样的课堂?  传统的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纯粹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课堂中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等很难发挥。  古人曾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人的博学,今人也很重视地理学科
期刊
劳动筑造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梦想,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正是因为劳动的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才构筑我们今天的中国梦。  马克思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想说财富来自于劳动的源泉,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只有创造财富也才会有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了发展有了进步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试问如果没有劳动又怎会有创造?又怎会有亿亿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旧的德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而新的德育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教育中的重应试轻素质,家庭中的重智育轻德育,社会和家庭中不良行为对幼儿的影响,使得我们的孩子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在4+2+1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幼儿,他们往往享受的是过多的爱与呵护,普遍存在不会使用文明用语,没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知恩和感恩,严重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