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面向区域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能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个学校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非常多,但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是100%,精神紧张和睡眠不足的比例也非常大……
  当前教育中的某些不和谐现象是比较突出的,我们要摆脱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尴尬境地,转变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是关键。现行的评价正由已往的以达到评价指标为目的的达标评价(发现优点的评价),逐步向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帮助师生寻找问题的发展性评价过渡。为此,我们需要在各个层面为教育发展进行质量评价与监控。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教师节到北京黄城根小学慰问和听课时强调:“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考核、考试,而是要坚持考核的综合性、全面性和持续性。综合性是指学生要既会动脑,也会动手,既会认知,又会创造;全面性是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持续性是指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凭一时的表现,而应是长期的养成。”这给我们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面向区域(或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指明了方向。
  
  构建策略
  
  1.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
  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普遍面临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问题,因此,基础教育阶段要建立面向区域(或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应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对此问题部分解决,分段实施。
  要将基础教育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整体分析需要监测和评价的控制领域和控制点,找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时期的主导因素和可控因子,实施“过程控制、问题诊断、变量评价”。同时,开展以发现问题、寻找缺点为目的的评价,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体检一样,并不是要让自己的身体达到什么标准,而是要清楚自己身体的问题在哪里。就如同我们体检后拿到的化验单一样,教育评价的结果应该是对教育进行诊断后开出的“化验单”。我们应该提倡在各个层面为教育开“化验单”,建立面向区域(或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这里的区域,可以大到一个省或地区、区县,也可以小到一个学校或班级)。使评价工作的成果具有多领域的应用价值和数据积累价值。
  当前,许多地区和部门(包括学校)已经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育评价和统计分析工作,如:教育考试部门实施的高考、会考、中考的数据分析,考试和教学问题诊断,以及对地区与学校的指导、培训工作;教研部门开展的面向不同年级的教学质量抽测以及教育质量年报工作;教育科研部门进行的小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研制和推广工作等。这些都是建立面向区域(或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基础。事实上,各部门的工作项目分别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工作目标,作用的主体和载体也各不相同,这些正好成为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多元性的基石。
  
  2.基本策略
  在已经建立的工作项目的基础上,同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力量,通过系统梳理,构建多维度(学业成绩、教学效益、心理健康水平、身体发育水平等)、多种评价方式(纸笔测试、问卷调查、社会实践、动手技能等)、多评价主体(市区教研部门、专家、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等)、多种应用效益(质量公报、升学规则、诊断反馈、指导教学等)的首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应该承担全部的质量责任)质量监测评价架构,形成结构性效益。
  要进行全面科学的质量检测,必须整合各部门的力量。应该采取共同参与、上下协调联动的策略。即省市一级搞抽样监测,面向各地区进行群体评价;地区、县一级搞全体检测,面向学校和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学校一级搞全体检测,面向学生个体进行评价。做到责任分担,成果共享,效益多样。
  
  具体实施
  
  1.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
  省市一级要成立面向区域(或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工作领导小组,整体负责项目规划、实施、发展方向,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成立面向区域(或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工作项目组,下设秘书组、理论政策研究组、项目执行评审组和各分项目任务组。这些组织并非日常性的常设机构,而是工作项目团队。
  相应地,各个地区、县应成立由教委主任(或教育局局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各个组织、机构应当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
  
  2. 建立几项核心制度
  例如:
  ☆ 检测诊断制度:规范检测过程中的各种活动,确保一定的效度、信度。
  ☆ 报告公告制度: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社会舆论的导向、展示决策依据与发展变化情况。
  ☆ 评价问责制度:进行变量评价,确保责任者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3. 利用现代化工具
  (1)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搭建监控与评价的平台,记录跟踪全体学生的智育、德育、心理和身体健康成长过程。在“问题诊断、过程监控、变量评价”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分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性评价,为市、区、学校提供共性的发展性评价,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模型与工具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进行不同层级的发展性评价,可以使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实时动态地了解自己权限范围内的质量监控分析结果,将经验性管理和科学性管理的优点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教育管理手段,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4. 确定不同年级的监测重点
  具体实施时,必须着眼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多路切入、相互呼应”。例如:
  ☆ 小学一年级:优化、改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巩固其权威性,增强其客观性,使之逐渐成为真正可信赖的评价依据(面向个体,积累成长记录)。
  ☆ 省市级义务教育阶段三、五、初二年级的学科质量抽测和监测(面向区域群体)。
  ☆ 地区/县小学三、五年级的质量监测(面向全体、个体,包括学科、社会实践、体能健康等)。
  ☆ 初一年级的学生综合质量评价手册的全面应用(面向个体,积累成长记录)。
  ☆ 初一、二、三年级建立地区/县模式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公报试点(利用地区的学年末统考和年度体检数据,补充教学效益、德育、心理的测评数据,形成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公报)。
  这样,可以期待用1年~2年的时间构建起面向区域(或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结构,各个部门在局部领域细化,提高其质量。用3年~4年时间创造基础教育阶段较为平稳、绿色、和谐的发展环境,提供较为丰富、均衡、高效益的教育资源。
  
  各评价主体的评价任务
  
  1. 省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了解区域课改实施的整体发展趋势。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把握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和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2. 教研部门
  了解区域内各学科课改的发展趋势,分析各类型学校课程改革的状态,检验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是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监控过程中积累经验,为课改提供实践性经验。
  
  3. 学校
  了解学校、区域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诊断课改背景下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需求和问题,不断修正办学行为。
  
  4. 教师
  了解自己学科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学生共性的发展趋势;监控学生个体发展,从智育、德育、心理和身体健康等多种评价指标入手进行问题诊断。发现学生的个性潜能,进行多元化培养;提供与家长、学生独立对话的交流平台。
  
  5. 学生
  充分了解自己在学习、道德行为、心理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状态,并得到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和专家的学习方法指导、心理调节指导和身体锻炼方法指导等。
  
  6. 家长
  实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在有经验的专家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家庭教育;把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学校沟通,共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基本要求
  
  1. 必须保证基于标准的检测
  课程标准,是实施监测的基本依据,检测内容、程序、方式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2. 确保年报与公报制度
  每年确定检测的重点指标,通过系统分析,向社会和业内公布发展报告。
  
  3. 要对监测结果进行问责与干预
  评价结果要作为评估教育及相关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实际认定和应用,对不同层级的相关者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反馈,对校长和教师提出教育教学工作建议,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编辑孙金鑫)
其他文献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所在。当高中趋于规模化、学生趋于多元化,我们的管理难度必定与日俱增。如何精心设计适合学校发展要求的组织结构成为学校行政领导面临的迫切任务。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鲁夫说:你绝对无法避免会议,但你可以让会议更有效率。同样,学校绝对无法避免管理,但可以让管理更有效率。以下是笔者供职的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通过实行年级部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校实行年级部管理的
祖雪媛终于坐了下来。  作为北京市朝阳区一所一校四址的大校——自家庄小学的校长,她总是很忙。2009年12月1日上午,她给一批来校取经的北京校长讲尊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中午未来得及休息,就又开始接受校长们的提问;随后,她被学校教师请去商量第二天督导来校检查之事。  直至下午三点,祖雪媛才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堆材料。  “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祖雪媛一脸歉意。  她放弃舒适的大班椅,搬了一
对于教育改革,我们最常听见的抱怨就是“改革太难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需要配套措施,教育改革没法单独进行”等等。这种“无能为力”的抱怨背后,潜藏着一种总体解决的“宏大”的思维模式: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自上而下的、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性变革上。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在抱怨基础上的等待和与这种等待相伴的与己无关的心态。而这正是那些貌似正确的思维模式的根本缺陷:似乎在整体环境、根本问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们见惯了在大会上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校长,见惯了走路虎虎生风、大步流星的校长,见惯了跟下属聊家常也似做报告、满腔豪情的校长。习惯之余,人们以为校长大抵如此:校长与教师的生活状态不同,话语系统亦有所不同。或许这样的校长才有领导能力,才能果敢地带领学校奋勇前进。  但是,我们却遇到了两位温情脉脉的校长。    佳节问候送温情    2005年,我校来了一位Z校长。他先前在山区小
糖尿病患者李阿姨近日晨练后,感觉有些疲倦,早饭没吃几口就上床休息了。到了中午,家人发现她身体发软,意识模糊。急送医院后测空腹血糖只有3.2mmol/L,被确诊为低血糖症,经抢救转危为安。   糖友夏季为啥容易低血糖  “人体内血糖的变化与季节关系非常密切,到了夏天,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低血糖,这是因为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如夏天昼长夜短,人们普遍睡眠不好,能量消耗大,新陈代谢加快;衣着轻薄,户外活动增
记得20多年前我们上学时,进老师办公室是常事,同老师一起拉家常、话现实、谈理想,缠着老师问问题,有时会争得脸红脖子粗。那时的办公室就像今日的“沙龙”。  而今做了十余年的教师,却越来越感到当年那种气氛的缺失。今天的办公室成了名副其实的办公室。教师将自己“囚禁”于此,除了送交作业的课代表和违纪挨批的“坏”学生,其他学生很少进入。更有学生把办公室当做“训话室”,一听老师让进办公室,便浑身打颤。可以说,
今日学校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同构化”趋向。所谓“同构化”,既意味着不同层次、类别的学校,在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上越来越相似,甚至雷同;也意味着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学校似乎越来越像公司,越来越像政府,或者像军队,但就是越来越不像学校了。学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似乎走上了一条自我否定的不归路。  从实践层面来看,学校内部普遍存在着这种“同构化”的趋向。它通常是以“五化”
摘要 学区教育督导是美国教育督导系统中的关键人物。美国学区教育督导在发展过程中历经了教学专家型督导、科学管理型督导、民主领导型督导、社会科学家型督导、沟通型督导与发展型督导几种角色的演变。美国学区教育督导所具有的突出的辅导功能、科学与民主的督导方式、专业自主等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关键词 美国;学区管理;学区教育督导;角色演变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
如何在高中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是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破解的两大难题。    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2007年11月7日,我在我省某市调研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这是一个在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前列的一个市。他们谈起自己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种探索和改革时,自信、自豪溢于言表。但是,一谈到高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顿时就沉重了很多。11月8日,我在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者,是优化区域教育生态的决定性力量。近年来,威海市环翠区特别注意从整体上优化对教师的管理,使区域教育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让幸福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底色    一位教育专家在某地为教师做报告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们,从心底里说,你们感觉现在工作得幸福吗?”“不幸福!”全场教师异口同声。“不幸福”,竟成了教师心底的呐喊!这个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在现实中我们的确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