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外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e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来到楼顶天台,伏在栏杆上向下望。二十五层的楼高并不算出类拔萃,但也足够将整个街区一览无余,梧桐每年都慷慨地给予街道以浓荫,今年也如此。
  “高考失利,我的世界完全毁了,地球却浑然不知,多么不公平。”她愤愤地自语。蝉鸣毫无征兆地划破天际,她听到指示一般有些笨拙但是快速爬上了栏杆,街道一派宁静。她想着,纵身一跃。夏季特有的燥热空气被她这个体积庞大、速度惊人的物体粗暴地挤向两边形成风——
  二十三层。
  她看着景物飞快逼近自己,冷静地权衡自杀的利弊。她选择结束,是因为高考之外她没有出路。尽管父母朋友老师都认可她、接纳她,却不能改变她一无所有的事实。高考失利,意味着找不到体面合适的工作,意味着无法自食其力,只能自食其果,意味着十几年来父母的投入全都白费,意味着自己十几年来的努力一笔勾销。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过是酒后狂言,千金散尽注定不能还复来。选择死亡,是为了让社会少一只蛀虫,是为了让父母轻松。因为她已经没有未来了。她闭起双眼。
  二十层。
  想当作家。她突然无比清晰地想起这句话。这是她十几年来从未忘记的梦想,她一直幻想从进入心仪的大学开始,就把课余时间都用来写作,多投稿而且即便被退稿也决不放弃。当时还不知道自己竟然会失利,竟然会从交卷开始变得一文不值如蝼蚁。如果再努力一些,现在也不会沦落到自由落体,用生命仅存的十几秒见证没有结果的梦想成为幻想吧。
  十六层。
  正在阳台上晾晒衣物的女人看见她了。她不知道女人会作何反应,重力加速度迫使她迅速接近地面。那个女人令她蓦然想起母亲。妈妈现在干吗呢,她悄悄出门来到楼顶的时候母亲还在午睡,现在是否醒来了呢?她是独生女,这样仓促地离开父母会很伤心吧。如果我每一节课都认真听讲,每一次作业都全部完成,每一个知识点都熟读成诵,每一道错题都认真分析,或许……可是她一无是处,只好赶紧离开。风声愈来愈大,像是急促的呼唤。
  十一层。
  据说人死前,经历过的事会像走马灯一样重现,果然如此,被忽略的琐碎忽然清晰。遇到难题时被请教的同桌是怎样夸张地皱起眉头,但却细致地写出步骤;上了年纪的教导主任那蹩脚的普通话语气语调是怎样九曲十八弯;电视剧里帅气的男主角是怎样弯起唇角引得闺蜜阵阵尖叫;父亲的皱纹是怎样随着成绩的起伏皱起又舒展……奇怪,为什么感觉充斥了全部生命的高考,不肯在死前出现在大脑里哪怕一分一毫?似乎不长的生命里,不只是学习背书作业考试;记忆犹新的,不只是试卷和血红的数字;令人欣喜的更不只是高分,而是高分的附加品:同学的羡慕,老师的满意,父母的欣慰,自己的成就感。这些,只能靠高分获取吗?她费力地睁开双眸,正看见一只喜鹊掠过眼前。
  六层。
  过于狂躁的风声盖住了聒耳的蝉鸣,梧桐强壮的枝丫似乎触手可及。她后悔了,不想再坠落了,可是已经于事无补。“好怕的,最近感觉自己成了没了壳的蜗牛。”“我也是,感觉自己成了没了蹼的青蛙。”她在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碧蓝青空里不断下落时明白了村上春树描绘的对话。她没有感受到宛如飞翔带来的喜悦,只是感觉到无尽的恐慌。她无法万众瞩目,即使做出付出生命这样巨大的牺牲也不行。早该明白平凡者居多,鹤立鸡群者只是少数。何必奢求卓尔不群?向往平凡不是安于现状,自我满足,而是心境平和啊!指望高考一鸣惊人不能算是妄想,但总要明白普通的概率要大得多。“快停下吧!我还不想死,我还有放不下的梦想啊!”她无助的哭泣,泪水离开眼角未经脸颊便直接飞向空中。
  三层。
  救命!救命!救命!她看见地面上并没有像电视节目中那样放置巨大的气垫,也没有消防车和围观的群众,生命已无可挽回。她心下了然,只是泛起一阵阵悲凉。高考才不是生存的唯一方式,母亲常说的话终于有了现实意义。诚如龙应台所言,高考只是提供了更多选择。无法进入名校不意味着必须放弃梦想,即便没能考出高分,曾经的校园生活也是宝贵美好的回忆。生命才刚刚展开,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失利不会让她没有未来,从楼顶一跃而下才会。比高考更重要的数不胜数:家人,朋友,梦想,爱好——还有生命!
  风声简直成了耳边响起的炸雷,空气阻力仿佛要将身上的血肉悉数削去,只留苍白单薄的骨架在夏季的热浪里被烘干成标本。
  “我降临于世,多么不易!我尚未领略的世界,才不仅仅是高考!我本可以,本可以活下去,不为任何人,只为这世界上诸多我还未见识的美好!”她瞪大眼睛,草坪的葱郁直入眼中,泥土的芬芳冲进鼻孔,地面已纤毫毕现。不,不,不——
  一层。
  意识散去之前,她好像听到了凄厉的哭喊。是谁,在喊什么呢?救救我,好吗?她拼命挥舞双手,想让那个在一旁喊叫的人注意到自己。感受到熟悉的热浪扑面而来,她愣住了,望向前方。那是夏季的蔚蓝、低垂的天空,对面的楼顶挂着一缕云絮。
  还活着!她看到自己的手,难以置信般的用它们轻抚自己的脸颊——上面满是泪痕。母亲奔赴考场前的话犹在耳边响起:“乖,考不好也没关系。你永远是爸爸妈妈的骄傲,我们伤心也好,快乐也好,都不是因为你的成绩。我们为你健康快乐而欣喜,为你辛苦学习却没得到回报而伤心。记住,高考不是全部,要乐观。你信任着世界,世界才会信任你。你的生命里,不该只有高考这一件小事。”
  快回去,回家去!她一路狂奔向天台的门,午后的日光照得它熠熠闪光……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知 止
其他文献
我们是大山的子孙,大山,是我们永远的母亲。走进大山,置身于山坳草坪,再次感受母亲暖暖的体温,体验母亲粗犷的心跳,聆听母亲谆谆教诲……  大山是人类最忠诚最亲密的朋友,绿水青山自古备受青睐。水是山的命脉,山水是完整的有机体。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是母亲温暖的衣衫,华丽的时装,容不得人为破坏,容不得对母亲的不尊。万物生灵是母亲的“子孙”,母亲希望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协调发展,共同维护“家园”
期刊
统万城这个霸气的名字,曾让我一遍遍地臆想它的巍峨壮观,坚不可摧;复原它的繁华富丽,车水马龙;再现马背汉子赫连勃勃的英武和神明……  前段时间,我们有幸前往统万城。  漫漫的黄沙像长幅的卷轴徐徐展开在眼前,我撒出长长的视线去搜寻,只见萋萋的荒草在风中摇曳。同伴有点泄气了:“这不就是个荒漠吗?有什么好看的!”我告诉同伴:“《晋书》载《统万城铭》‘崇台霄峙,秀阙云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温室嵯峨,层
期刊
娘只11岁,舅舅才7岁,外婆病逝。外婆临终前紧紧地拉住儿女的小手,不肯放开,她不知道一个才开始懂事,一个还不懂事,两个孩子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为了生计,外公必须去十几里乃至几十里的山里做手工裁缝,那时候,靠步行,路途就显得遥远,要过半个月才可回家看望时刻都在挂念的两个孩子。第二天清早外公又要出门,他不放心,千叮万嘱着女儿:“长女(娘的乳名),做饭的时候,你个子矮,够不着锅灶,要垫一把小櫈;长女,
期刊
那天清晨,我在位于半山密林中的茶厂喝茶。  景迈山之上的一棵棵千年古茶树,高高矮矮,错落儒雅,好像染了一层薄薄霜花。儒者如学富五车的文人,雅者如风姿绰约的少妇。有的高达四五十米,枝杈形成巨型伞状的葱郁树木之间,古茶树走过了两千多年的时光;古茶树向着山顶进发,到达峰顶,又一步一步急速而下,走过夹沟,跨过溪流,再登上山坡,直达另一个峰顶;就这样,古茶树竟然走出了2.7万亩的偌大面积。半山之下,雾气经过
期刊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秋天的树叶不是随秋风飘落,而是跟秋风一起飞翔,那么不顾一切,那么勇往直前。比此刻在田野上散步的我们更加坚定沉着。因为没有谁能为秋叶设计一幅回家的路线图,或许,这种飞翔本身就是一种回家的方式。有哪种飞翔不最终回到地面?从这种意义上讲,树叶一长出就开始了它飞翔的一生。  它能在什么地方停留?谁也不知道,也不必知道。  秋风一阵接着一阵,将路面上的尘土卷起,将旷野上的野花野草一再摇动,同
期刊
恩师毕朝凤去世的消息,是父亲告诉我的。我父亲在他的教导下,也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还教过我。我既是他的学生,还是隔一辈的学孙。他是我们父子两代人的恩师!  恩师出生于1950年,是我们清水沟新中国成立后第0一批接受现代教育的人。地处高寒山区的彝族山寨清水沟,环境闭塞,十分落后,在新中国成立前,会讲汉语的人很少,除了毕摩几乎没有人能识文断字。1956年,清水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所小学,恩师和同龄
期刊
有一天,我陪母亲去药店买药,母亲看见那里卖有专为老年病人设计的马桶,看着看着突然流出了眼泪。“这东西要是早两年有卖的,该有多好。”我知道母亲想起了外婆。两年前,95岁的外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对于外婆,我的记忆里充满了温暖。外婆一生身体健朗,只在最后的时间里开始“折腾”小辈们。外婆住院的那段日子,她生养的五个子女轮流值班在医院里照顾她。那时候,为了减少母亲的劳累,我主动要求替换母亲值班,轮到母亲
期刊
一  石磨的年代,好像是很遥远的事了。  这石磨,是用两块圆大理石组成的,上面的直径大约有1.5米,下面的要比上面的略大些,大约比上面的大20至30厘米吧,这大出来的就把它凿成石槽。石磨的厚度有40厘米,有能工巧匠用叫凿的工具凿成一棱一棱凹凸形状,正反两面合并在一起,把下面的石盘在中心部位凿成圆空并用铁棒把它用松香固定好,然后把上面的那块石磨套在下面石盘的那根固定的铁棒里,这样石盘就可滑轮转圈。在
期刊
夜深了,书房外马路上的车辆逐渐稀疏。望着崭新的书柜,整齐的书籍,我的心似乎也有了夜的沉静。这就是我梦想的书房,前前后后将近四十年的梦想,终于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梦想成真。  窗外闪烁的霓虹,你是否有意勾起我的记忆,难道你也知道我儿时最大的遗憾吗?我家住在一个山旮旯里,父母都没有读过多少书,自然没有书柜,更谈不上书房。可是自从认识字开始我就喜欢阅读。现在朋友们都说我阅读速度快,记忆力好。这个缘由还
期刊
婆婆也是娘,就是这种初衷让我与婆婆融洽相处,就是这种融洽的婆媳关系,让我八旬高龄的婆婆在和谐的家庭中安享着幸福的晚年。  婆婆一生多磨难,16岁时就嫁到的夫家,年轻时遇上她的婆婆——一个在农村里靠磨点土药帮人治病“土郎中”、一个很是霸道的老人。她总是看不惯我出身贫寒的婆婆,处处百般刁难,她们一家子可以到处闲耍,却让我婆婆一个人下地干农活,还得给一大家人做饭,还让我的婆婆用青豆子磨豆腐。婆婆一天操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