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而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说过:“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无数次修改得来的。
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精批细改,但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没有很大的提高。这种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作文模式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课改,我觉得可以尝试改变作文评改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在这其中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再观思路
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将原先设想的技法、结构的安排和表达的主题等进行回顾,现身说法,看原先的意图在此文中是否表现得当。这样一对比,就比较容易发现作文中的优缺点,以便让自己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
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中,有一位学生写道:“父亲决定带母亲去买件厚衣服御寒。买了不少的衣服,而且每件都是父亲亲自挑的,然而令我难忘的还不是这些,在这一路上,他们一直是牵着手的,而我只是静静地跟着他们,感受着这样温馨的一幕。现在回想起来,父母恩爱的场面犹在眼前。”我们要求这位学生对文中所写一番回忆,再来评评对这段文章的看法。这位学生说:“我写的最满意的是父母亲牵手去商店的这一幕。虽然那么短暂,但我还是觉得难以忘怀。现在读来,我觉得文中还有不少地方,可以写得更细腻一些,如父亲为母亲试穿衣服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等细节。”这种再现思路的作文自评修改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构思技巧,培养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
二、交流评价
1.学生之间互读作文
学生完成作文后不是马上交给老师,而是相互间开展一次交流阅读活动。有些学生行文过程中的语言是十分出色的。比如一些记叙类的文章,在挖掘人物心理方面就表现得很成熟,语言很细腻。而一些议论类的文章,有些学生不仅选取的论据十分贴切,而且论证的语言也十分具有说服力,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够在议论文中渗透进一些文学色彩比較浓厚的语言,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所以,每次作文我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人阅读一篇,从文题(与内容是否相称)、语言(遣词造句是否恰当、准确、形象、生动,标点符号、修辞、表现手法等是否恰当)、思路内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倾向、感情、想让人们知道什么或明白什么等)、文章结构(开头、正文、结尾、过渡)等方面分出细项,每一次确定一个重点。学生阅读后写出对文章的评语,找出优点,指出缺点,并写出改后感。
2.学生评论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
印发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这篇作文既有优点,又有明显缺点,让学生评价、分析,提出修改意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两点:第一,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遍,默读和朗读;第二,当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时,教师要给出提示。
三、创意修改
这个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自由创作而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抒写自己的感悟,然后主动地粘到语文角上。其他学生可以对此进行点评修改,教师每周对学生的“大作”进行评析。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刚刚学习了杜甫的诗后,有一个学生粘上了自己写的关于杜甫的语段:“‘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他用肃杀的词眼展现在后人眼前的是一个贫困潦倒、孤独凄苦、苟延残喘的人生。他就像迷失在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暴风骤雨,漆黑无光,雨水混杂着泪水,他向上天控诉着他的人生本不该这么悲痛,怎一个悲字了得!悲的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壮烈,悲的是‘白头搔更短’的困苦,悲的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绝望,悲的是‘手脚冻皴皮肉死’的默默消逝的生命。”(《悲动山河的人生》节选)当同学们看到这位学生的作品时,在提出意见的同时,都纷纷写上了“好”,并跃跃欲试,在班级掀起了写语段的热潮,认为自己写得会更好,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
创意修改极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丰富了作文评改的内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朗读赏析
在传统的作文讲评中,学生只是听、记。因此,在课上我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以朗读自己作文的方式进行交流赏析,然后让同学们用一两句话点评作文的亮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由教师做出必要地点评,并选出优秀作文。教师或学生朗读精彩片断,其他学生可以摘抄,积累语言材料。精彩片断的选取应注意全面,有代表性。学生评议要求具体、深入,杜绝“我觉得写得很好”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评议。这样的讲评,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促使他们认真写作,大胆参与,积极思考。
“刀越磨越快,文章越改越好。”学生的写作兴趣会获得激发,写作水平在作文自主赏析中也会得到提高。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贾岛《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了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写得越好。总之,不要忽略学生自主评价作文这一抹色彩,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作文讲评中处于主体地位,让他们各抒己见。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56400)
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精批细改,但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没有很大的提高。这种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作文模式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课改,我觉得可以尝试改变作文评改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在这其中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再观思路
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将原先设想的技法、结构的安排和表达的主题等进行回顾,现身说法,看原先的意图在此文中是否表现得当。这样一对比,就比较容易发现作文中的优缺点,以便让自己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
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中,有一位学生写道:“父亲决定带母亲去买件厚衣服御寒。买了不少的衣服,而且每件都是父亲亲自挑的,然而令我难忘的还不是这些,在这一路上,他们一直是牵着手的,而我只是静静地跟着他们,感受着这样温馨的一幕。现在回想起来,父母恩爱的场面犹在眼前。”我们要求这位学生对文中所写一番回忆,再来评评对这段文章的看法。这位学生说:“我写的最满意的是父母亲牵手去商店的这一幕。虽然那么短暂,但我还是觉得难以忘怀。现在读来,我觉得文中还有不少地方,可以写得更细腻一些,如父亲为母亲试穿衣服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等细节。”这种再现思路的作文自评修改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构思技巧,培养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
二、交流评价
1.学生之间互读作文
学生完成作文后不是马上交给老师,而是相互间开展一次交流阅读活动。有些学生行文过程中的语言是十分出色的。比如一些记叙类的文章,在挖掘人物心理方面就表现得很成熟,语言很细腻。而一些议论类的文章,有些学生不仅选取的论据十分贴切,而且论证的语言也十分具有说服力,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够在议论文中渗透进一些文学色彩比較浓厚的语言,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所以,每次作文我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人阅读一篇,从文题(与内容是否相称)、语言(遣词造句是否恰当、准确、形象、生动,标点符号、修辞、表现手法等是否恰当)、思路内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倾向、感情、想让人们知道什么或明白什么等)、文章结构(开头、正文、结尾、过渡)等方面分出细项,每一次确定一个重点。学生阅读后写出对文章的评语,找出优点,指出缺点,并写出改后感。
2.学生评论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
印发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这篇作文既有优点,又有明显缺点,让学生评价、分析,提出修改意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两点:第一,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遍,默读和朗读;第二,当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时,教师要给出提示。
三、创意修改
这个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自由创作而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抒写自己的感悟,然后主动地粘到语文角上。其他学生可以对此进行点评修改,教师每周对学生的“大作”进行评析。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刚刚学习了杜甫的诗后,有一个学生粘上了自己写的关于杜甫的语段:“‘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他用肃杀的词眼展现在后人眼前的是一个贫困潦倒、孤独凄苦、苟延残喘的人生。他就像迷失在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暴风骤雨,漆黑无光,雨水混杂着泪水,他向上天控诉着他的人生本不该这么悲痛,怎一个悲字了得!悲的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壮烈,悲的是‘白头搔更短’的困苦,悲的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绝望,悲的是‘手脚冻皴皮肉死’的默默消逝的生命。”(《悲动山河的人生》节选)当同学们看到这位学生的作品时,在提出意见的同时,都纷纷写上了“好”,并跃跃欲试,在班级掀起了写语段的热潮,认为自己写得会更好,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
创意修改极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丰富了作文评改的内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朗读赏析
在传统的作文讲评中,学生只是听、记。因此,在课上我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以朗读自己作文的方式进行交流赏析,然后让同学们用一两句话点评作文的亮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由教师做出必要地点评,并选出优秀作文。教师或学生朗读精彩片断,其他学生可以摘抄,积累语言材料。精彩片断的选取应注意全面,有代表性。学生评议要求具体、深入,杜绝“我觉得写得很好”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评议。这样的讲评,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促使他们认真写作,大胆参与,积极思考。
“刀越磨越快,文章越改越好。”学生的写作兴趣会获得激发,写作水平在作文自主赏析中也会得到提高。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贾岛《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了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写得越好。总之,不要忽略学生自主评价作文这一抹色彩,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作文讲评中处于主体地位,让他们各抒己见。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5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