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思维导图的定义,再次对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描述。最后,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业性,分析思维导图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进行顺应潮流的创新和改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转变以往的重知识,背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结合思维导图这一有利工具,将思维导图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其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教学成果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显著成效。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这一专业名词是由东尼·巴赞提出的,又叫心智图,是用来表达发射性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和工具。思维导图,思考的方法就像大脑思维运作一样,从一个点散发出多条神经线,点,即为主干,由其延伸出来的多条线即为各个分支。每一个思考的中心,会向外发射出数量众多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与主题的连接都可以视为不同的联系,而这些关键点又可以再次向往延伸,发散出更多的关键点,以此类推,就会呈现出一个放散式的结构,来表达各种思维思路。
二、思维导图的使用
使用思维导图时,经常会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建立一个层次图,来表明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记忆连接把主题关键词和图像、颜色联系起来,用特定的图像、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不同的主题,如图1所示。
由中心主题出发,会有多个一级分支,然后在各个一级分支基础上还会延伸出多个二级分支,依次会有三级、四级分支等。这种思维方式是基于左右脑的不同机能来运行的,利用大脑在记忆和思维以及阅读时的不用运行模式,以此来平衡不同人群在各种方面的发展,例如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发散的艺术形式等。左脑处理的信息大多是语言、数字和符号等,而右脑处理的信息大多是图像、声音和节奏等;左脑主导的功能是五官以及计算、推理、分析等能力,偏于客观性、抽象性。而右脑的主导功能是大量记忆、创新和想象能力,偏于主观性、形象性。基于思维导图的运用工具是根据图像来帮助记忆和思考,因此思维导图主要是基于右脑的主导机能,通过层次分明的图像建立框架,帮助记忆。
三、思维导图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运用
由于思维导图的特点,其不适用于一般知识学科的教学,因为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图像记忆和发散的联想来进行思维扩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对于知识要求过高的专业学科不太适用。但是,由于其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更多的适用于有创意性的学科教学,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不同性,及内容的不限定性,将思维导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1.在教学中引进思维导图
首先,需要老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和使用方法,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及其在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其次,老师要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对其运用步骤要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最后,老师要在教学中,布置相关的教学练习,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解决问题。
2.思维导图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的实际运用
第一,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案例分析法是运用最多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对各种各样的心理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案例中的人物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怎样解决这种问题,和以后的预防办法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由授课老师对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只是充当听的角色,并没有亲自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不会太理想。当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案例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将案例进行分解分析,首先将主题即问题本身列出;其次对其一级分支进行归纳,即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预防问题再次发生的方法;最后,对二级分支进行分析,即具体的几项原因、解决措施和预防方法。
第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最主要的还是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预防。这样,学生必须先以自己本身为例,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刻的认识,了解自己,客观性的来评价自己。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之后,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所做的只是把各种标准和测试方案讲给学生听,学生照猫画虎,来分析自身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会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和正确的认识。将思维导图引入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判断标准或者各种条条框框,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的分析自己,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对自我心理健康进行评价时,学生按照标准,先写出一个关键词,再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如自我和本我两方面,从两方面各自入手,来分析自身的表现和状况。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绘制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对自己的认识会更加清晰明了。
第三,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对一个学期进行整理总结。通过制定思维导图,来验收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收获。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方面、以及自己调节的效果方面进行一个详细的总结概括。由于思维导图的自身的结构特点,学生可以将自己构建的框架展现在纸上,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清楚知识的结构和框架,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也可以对下学期的自己进行一下展望,从几个方面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再到下学期末的时候就可以再次制定思維导图来比较自己这一学期的收获和不足。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案例分析上,还是个人认识方面,通过对他人以及个人心理观的构建,思维导图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深刻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观。
参考文献:
[1]董慧仪.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教育的思考[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5.
[2]李冀平.思维导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思维导图;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进行顺应潮流的创新和改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转变以往的重知识,背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结合思维导图这一有利工具,将思维导图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其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教学成果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显著成效。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这一专业名词是由东尼·巴赞提出的,又叫心智图,是用来表达发射性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和工具。思维导图,思考的方法就像大脑思维运作一样,从一个点散发出多条神经线,点,即为主干,由其延伸出来的多条线即为各个分支。每一个思考的中心,会向外发射出数量众多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与主题的连接都可以视为不同的联系,而这些关键点又可以再次向往延伸,发散出更多的关键点,以此类推,就会呈现出一个放散式的结构,来表达各种思维思路。
二、思维导图的使用
使用思维导图时,经常会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建立一个层次图,来表明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记忆连接把主题关键词和图像、颜色联系起来,用特定的图像、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不同的主题,如图1所示。
由中心主题出发,会有多个一级分支,然后在各个一级分支基础上还会延伸出多个二级分支,依次会有三级、四级分支等。这种思维方式是基于左右脑的不同机能来运行的,利用大脑在记忆和思维以及阅读时的不用运行模式,以此来平衡不同人群在各种方面的发展,例如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发散的艺术形式等。左脑处理的信息大多是语言、数字和符号等,而右脑处理的信息大多是图像、声音和节奏等;左脑主导的功能是五官以及计算、推理、分析等能力,偏于客观性、抽象性。而右脑的主导功能是大量记忆、创新和想象能力,偏于主观性、形象性。基于思维导图的运用工具是根据图像来帮助记忆和思考,因此思维导图主要是基于右脑的主导机能,通过层次分明的图像建立框架,帮助记忆。
三、思维导图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运用
由于思维导图的特点,其不适用于一般知识学科的教学,因为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图像记忆和发散的联想来进行思维扩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对于知识要求过高的专业学科不太适用。但是,由于其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更多的适用于有创意性的学科教学,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不同性,及内容的不限定性,将思维导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1.在教学中引进思维导图
首先,需要老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和使用方法,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及其在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其次,老师要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对其运用步骤要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最后,老师要在教学中,布置相关的教学练习,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解决问题。
2.思维导图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的实际运用
第一,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案例分析法是运用最多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对各种各样的心理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案例中的人物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怎样解决这种问题,和以后的预防办法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由授课老师对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只是充当听的角色,并没有亲自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不会太理想。当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案例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将案例进行分解分析,首先将主题即问题本身列出;其次对其一级分支进行归纳,即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预防问题再次发生的方法;最后,对二级分支进行分析,即具体的几项原因、解决措施和预防方法。
第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最主要的还是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预防。这样,学生必须先以自己本身为例,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刻的认识,了解自己,客观性的来评价自己。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之后,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所做的只是把各种标准和测试方案讲给学生听,学生照猫画虎,来分析自身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会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和正确的认识。将思维导图引入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判断标准或者各种条条框框,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的分析自己,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对自我心理健康进行评价时,学生按照标准,先写出一个关键词,再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如自我和本我两方面,从两方面各自入手,来分析自身的表现和状况。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绘制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对自己的认识会更加清晰明了。
第三,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对一个学期进行整理总结。通过制定思维导图,来验收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收获。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方面、以及自己调节的效果方面进行一个详细的总结概括。由于思维导图的自身的结构特点,学生可以将自己构建的框架展现在纸上,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清楚知识的结构和框架,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也可以对下学期的自己进行一下展望,从几个方面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再到下学期末的时候就可以再次制定思維导图来比较自己这一学期的收获和不足。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案例分析上,还是个人认识方面,通过对他人以及个人心理观的构建,思维导图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深刻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观。
参考文献:
[1]董慧仪.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教育的思考[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5.
[2]李冀平.思维导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