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下亦暗藏误区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r2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
  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虽不一样,但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①直观形象,克服抽象。
  ②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③动态模擬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
  ④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
  ⑤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
  ⑥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如此多的优点,是以从教育部门到学校都在扶持和鼓励广大教师多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下亦暗藏误区: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
  目前,在多媒体教 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 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和老师的这种积极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 排除“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倾向。据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在 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专业几乎所有的课程、每一节课都排在多媒体教室,学生一天下来少者要听六节课的多媒体教学,多者要听十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每天眼睛 盯着屏幕的时间就是 270 分钟到 450 分钟。多媒体教室窗户要遮光,不易透风,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很强烈,特别是长时间看着银幕,闷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利。所以,多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及全盘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 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误区二:多媒体教学中的“霸权”现象
  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 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 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 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误区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包办”现象
  现代教学中,传统 媒体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电子媒体有幻灯、投影、 电影、电视、计算机等。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代替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板书。现实中不少老 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 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 的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 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 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 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因为有的教学内容根本就不适合多媒体表现,多媒体不是万能媒体),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包括传统媒体,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误区四: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实验”现象
  实验教学最大的特 点在其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实践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将所有的试验都企图用多媒体来代替,即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用多媒体来代劳实际的实验对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少,但对学生的 试验学习就会打折扣。
  误区五: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花样”现象
  实施多媒体教学不 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 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 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得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
  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反思,时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其他文献
所谓的激励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激励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励教学具备较强的普适性,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起着积极作用。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为一项基础课程,通过引入激励教育模式,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激励教育模式的应用意义  激励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励学
期刊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是近三十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焦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限制,注意数学应用具有多科性,巧妙地从这些科目问题中找出应用的广阔途径,从而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并从它们那里吸收丰富的营养,为数学教育独辟蹊径,上好数学课。下面就笔者教学中的点滴谈谈。  一、借助语文题型,活学数学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曾指出:“数学是许多概念组成的锁链”。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
期刊
内容摘要: 本文用牛顿力学定律F=ma中的数学美作引子,先谈一组奇妙等式、两个数字黑洞的美妙,再谈数形结合中的数学美、体现在建筑中的数学美,用概率与统计例子看现实生活中横生的妙趣,最后用两个数理逻辑悖论体会数学中的美不可妙言。  关键词:欣赏 数学美  数学作为一种科学语言,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中包含的美无处不在,可以这样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中学生熟知的
期刊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新奇以激发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思维的方向的情境。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认知策略、问题解决技能和态度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在引导学生经常想到或意识到创新而不拘泥于已有的知识,小学生往往因好
期刊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扬教学民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要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诱发创新意识。  1.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教师相信学生能力发展的可能性,才能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他们的个性
期刊
一、依托新课标,满足与调节学生的需要  (一)新课标理念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这些标准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二)新课标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  (一)直接性学习动机的激励  (二)“精神报酬”激励  (三)
期刊
本人在初中任数学教学二十多年,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但总被一个问题所困扰:班级上课学生人数多,基础不一,能力有别, 授课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课外作业也很难处理:作业量多了、难了,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完不成;作业量小了、简单了,优秀学生又经常吃不饱,时间长了,这两部份学生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怎么办? 近几年我校积极推导的分层布置作业为我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三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革
期刊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  创造思维的培养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有趣的氛围,学生就有了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就会大胆质疑,肯于钻研,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这一课时,在学生初步学习了课本上的一些交通工具后,我问学生还知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然而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却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形成
期刊
自主学习即是以學生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己做主灵活选择学习的内容及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了,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努力的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探究尝试的机会,树立主体参与意识,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一、挖掘教村内涵,学生自主探索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
期刊